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万志 《学语文》2003,(2):35-35
屈原的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即选了《离骚》、《涉江》等作品。说到屈原的作品,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之一是屈原对《诗经》开创的比兴手法的继承与发展,许多学者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说。但他们论述的侧重点多在“比”上,对于“兴”却很少涉及。对“兴”这种表现手法,屈原到底有没有继承与发展呢?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3.
《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典范。自古风、骚并称。“风”率性而言,不加雕饰,“骚”神山仙界,奇响瑰词。“风”朴实、幽闲,“骚”华丽、苍翠。  相似文献   

4.
5.
《屈赋创作论》采用新的文学批评方法,重点探讨了屈原创作的心理、情感动力、创作过程及创作成就,这在历来的屈原及其辞赋研究中,是较为薄弱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屈骚对我国诗歌艺术表现方法的发展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一般论者大都局限在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方面,笔者认为,屈骚对《诗经》比兴手法最大的创新与发展则主要表现在比兴象征上,特别是在比兴象征形象、比兴象征构思、比兴象征范围和比兴象征传统等方面都作了突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谈菊的意蕴     
在百花之中,中国诗人们最钟爱的要算梅、兰、菊了。菊原产我国,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古代有九月九日赏菊、插菊、饮菊花酒的风俗。诗人们玩菊、赏菊,写下了不少赞咏菊花的诗歌。中国诗歌具有隐喻传统,在诗歌中,菊已不再是  相似文献   

8.
只要仔细翻阅屈赋便可发现,原始宗教的表现及影响是很突出的。屈氏心态的深层内蕴,纵横无涯的神奇的想象力,都可上溯至原始宗教,找到灵异的种子。正是由于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等)的观照并与诗人屈原的艺术精神相结合,才构成了这些诡谲神异、溢彩流光的浪漫主义诗篇。  相似文献   

9.
屈原的《离骚》是继承先秦早期歌诗创作成果的产物,对先秦早期歌诗内容和形式都有较大的突破,它不但突破了先秦早期歌诗的表现范围,创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抒写个人身世,表达曲折跌宕的思想感情;而且延展了诗句的长度,使诗歌的节奏更加舒展、优美,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和风物,使诗歌赋予了浓厚的地方特色,运用多彩多姿的比喻和丰富离奇的神话传说,使诗歌更充满磅礴的气势和学的厚重感。  相似文献   

10.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政治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因此,评价《离骚》与评价屈原是不能分开的。《离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与他的“美政”思想、爱国感情、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纠结一处,水乳交融。《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苏轼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人政治”的时代,这个时代造就了苏轼的特殊人格,即他对现实的超越与执的生活态度,不做“散人”,也不做“拘人”,对于“兼济”和“独善”两种人生方式,却不从主观上要求外在社会准则的认同,而是建立在心理主义基础上,成为丰富自我、发展自我的两种手段。这种审美人生给苏轼的学创作带来了重大影响,本即分析探寻这种审美人生与学创作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扬弃传统、广泛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及文艺思想,在对话中前进、发展的过程。它始于五四运动前后,加速于改革开放时期。对这两个时期文艺思想的引进、创新加以梳理,总结其正误得失,无疑有利于新世纪文艺理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周炼霞的丰富性在于,她是生活在上海的古典绘画女性,同时从事文学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耀眼的女作家群体中,不及张爱玲、苏青以及施济美、潘柳黛等为今人关注,但她在当时市民刊物上很受重视,反映了市民的文化需求,从中可以看到20世纪40年代海派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4.
司马文森自一九三六年开始从事创作直至一九六八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一共写出近三十部作品,包括长、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电影剧本等等。抗战期间他在桂林主编《文艺生活》,不仅影响华南、西南,而且风行海外。笔者就他早期创作进行评述。因为其一,司马文森早期创作大都以闽南社会为背景,较准确地表达了抗战前夕闽南社会现实,表现闽南人民的精神风貌,故事情节与日常生活相联结,对特定地区的地理风光、民俗风情都刻画得纤细入微、亲切动人。其二,司马文森一开始从事创作就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这就为他毕生创作奠定了基调。他早期某些艺术手法在其后创作实践中不断发展、提高,渐臻成熟,从而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探索司马文森早期作品,对于进一步研究他的创作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艾米莉·勃朗特的性格及其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艾米莉·勃朗特的身世、父母、处地环境、人文环境和宗教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并阐述其文学创作的成功与其坎坷的生活和独特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杰克·伦敦的生平与其重要作品入手,结合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四大哲学思想,分析其创作生涯中的众多相互对立的矛盾思想,揭示其创作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具有陕北特色的劳动生活场面、自然风光的描绘及"乡土味"极浓的语言都体现了路遥深深的故乡情结;对生活内在矛盾的探索、对人生思想的审视,则表现了其生命的沉重感;对传统美德的坚强守护,对笔下人物灵魂的拷问,则是其苛峻的道德打量;大胆炽热、超越世俗的动人爱情故事浓缩为永恒的爱情主题。以上四个方面即路遥的创作思想所在。  相似文献   

18.
想象在人类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艺术想象是文艺创作过程的最活跃的心理机能 ,它贯穿着创作的始终 ,起着整体、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村,从一位先锋小说家转变为基督徒作家,由沉迷于文本游戏、形式实验转向于意义的追寻、精神的探索,这一创作转型,给我们许多有益的思考和启示:北村的转型是时代背景和个人困境相结合的产物;北村的转型,在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移民海归作家之一,木心在文学思想层面,自觉地站到全人类的立场,去关注文学关照人性。作为从五四过渡到当代的作家,木心的文学语言依旧保留了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特点,并尝试以赋、俳句、诗歌等多种传统文学形式结构散文,创造出既保留古典文学特点又富于现代意味的文学样式。同时,木心坚持个人主义的创作立场,在取得文学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文本典故的过多运用,主观化观念化严重的现象,也增加了读者理解文本的复杂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本的传播和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