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本文以某职业学院和某大学的学生为样本,对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进行测查,结果表明:高职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状况良好.六大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并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异.在20项积极心理品质中,高职生发展最好的五项品质为心灵触动、团队精神、感受爱、真诚、爱与善良;最差的五项品质为创造力、勇敢坚持、热爱学习、自制、领导能力.高职生在社交智慧上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但在好奇心、宽容和心灵触动上得分却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在创造力、爱学习等13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且大多差异极显著.在高职生群体内部也存在年级和性别上的差异.针对结果,提出了在高职院校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对高职学生人格培养的启示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高教论坛》2009,(11):17-20,23
积极心理学不仅关注人格问题的解决,更注重潜能开发,重视积极人格力量的激发,强调乐观、自尊、自主性等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作用,这些理念为高职生的人格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高职院校通过树立新型高职学生现、教职工积极人格观,以及学籍与课程管理改革、高质量教学服务与管理、"三面一体"人格培养机制、组建学生各种社团、优化校园环境等策略,能够促进高职生积极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取扬州市两所高职院校200名教师作为施测对象,考察他们在校企文化对接背景下积极心理品质认知状况及其与实践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品质对高职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职教育领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提升高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应重视人口统计学变量;高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存在"知行不一",因而,培育和发展高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应突出差异性,提高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师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中承担着重要任务,高职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高职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分析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阐述高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内涵及其必要性,最后探讨培养高校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高职生进行研究,探讨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状况基本良好,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基本良好。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在性别和年级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各因子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班级管理对高职生积极心理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高职生的生源成分、学习基础及心理水平等,都有自身的特点.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应结合高职生的特点,依据积极心理教育的基本目标、基本内容、教育过程、方法、原则等开展积极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对造就以健康人格为特征的高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为更好地开展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山西省太原市某高职院校1742名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男生在节制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t=2.187,P<0.05),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在人际、公正、节制、超越维度上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F1=4.127,P<0.05;F2=4.268,P<0.05;F3=3.257,P<0.05;F4=5.062,P<0.01),事后比较发现,在四个维度上均为三年级高于一年级、二年级。结论: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应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凸显,严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降低教学质量,制约职业教育发展。文章利用SPSS分析职业倦怠和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性,通过调查分析、线性回归等研究方法,研究得出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原因,应从积极心理品质的智慧、勇气、人际3个维度,培养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9.
庞辉 《成才之路》2023,(11):37-40
心理健康课是培育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主要阵地,它可以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顺利完成学业,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走向社会。文章概述以心理健康课为载体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含义,分析以心理健康课为载体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必要性,并提出以心理健康课程为载体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举措。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等举措培养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0.
高职学生面对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其心理容易受到各种内外在因素的干扰,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提高其抗压能力,预防心理疾病。就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展开分析,探索了改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自编量表《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调查问卷》和《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对淮安市5所高校240名辅导员与班主任进行调查,来探讨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和职业幸福感的关系,重点比较分析辅导员和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职业幸福感的差异性,以期为培养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提升辅导员、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结果显示:(1)积极心理品质与职业幸福感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2)辅导员积极心理品质和职业幸福感均高于班主任。因此可以从增强职业认同、创设职业氛围、改善职业待遇、提高职业能力等方面,来提高班主任的积极心理品质和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股全新的心理学思潮,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可以从幸福感目标的树立、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四个方面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农村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现状与特点,本研究采用自编的"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对来自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的651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农村教师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勇气维度水平最高,智慧维度水平最低;农村教师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在年龄、教龄、任教学段、婚姻状况、职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前基于高职生学习动机特点的学习心理研究,更多关注其负面因素,本文以积极学习心理因素研究为视角,基于高职生学习动机特点开展积极学习心理培养策略研究,借鉴多种量表设计科学合理调查问卷并广泛施测,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以现有研究理论和成果为依据,深入研究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培养策略并提出高可操作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借鉴孟万金等人关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成果,参考官群等人编制的《全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设计问卷对江都中专12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良好,自我认识水平不高,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具有多样性且发展不平衡。教育对策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在宏观上,社会用核心价值观进行引领;在中观上,学校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微观上,师生共同构建促进学习的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其与“中国梦”的关系,采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和《“中国梦”心理结构态度调查表》对延安大学41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较好;不同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存在差异;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中国梦关系密切,对“中国梦”的赞同程度越高,对“中国梦”的情感态度越积极,积极心理品质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问卷法探讨了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能够预测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文章最后还分析了此研究结果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详细介绍了培养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为提高中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与传统心理学理论相比,更注重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种观点对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要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并具有优良心理品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网络调查问卷中发现,小学数学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存在:教师缺乏对积极心理品质的深入了解、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较少运用多元化评价,缺乏具体行为评价等问题,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从上述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研究人群,探讨积极心理品质在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过程中,志愿行为倾向的中介作用,这对少数民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运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志愿行为(倾向)问卷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表》对255名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进行了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志愿行为倾向在积极心理品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