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读过私塾,也不了解私塾的内幕。小时听老人们说读私塾成天就是读书背书习作对,而且先生挺严厉,背不了书作不好对子就撅起屁股挨板子。后来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更觉得私塾可怕可憎。  相似文献   

2.
语文,姓语名文;语文教学,练语习文。本色语文,此之谓也。儿时读私塾,学生捧书至先生前,先生用朱笔圈点断句,让学生读通读顺。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读读背背。后来,我就读于国民小学,因为只有一位先生,要同时教四个年级,大部分时间也是学生自读自写。学堂里书声琅琅,常吸引路人驻足倾听,所以上学堂也叫读书。无论是读私塾,还是上学堂,总的印象是,先生讲得很少,学生可以不求甚解,但背诵篇目很多。当然,也有讲得多的,那是说书。夜晚,油灯下,说书人登上讲台,一甩手,一拍木,眉飞色舞,娓娓道来,直讲得天花乱坠。故事讲到分岔处,就来个“花开两…  相似文献   

3.
宋群 《学语文》2002,(5):18-19
诵读是我国古代私塾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诵读的好处很多,而且早已被人们了解和认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精读、多读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读书破万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都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古时私塾里常常传出诸如“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之类的读书声,那是先生让学生朗读、背诵诗歌和文章。这些学生对于读、背的这些诗文的意义可能不甚了解,或者完成不了解,但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诗歌那优美的韵律,如画的意境,散文那简洁、生动的语言以及各异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出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这原本是董遇“不肯教人”的托词,后却多被认为是私塾先生不假思索、不加分析的教条主义教学方法,是学生不加理解、死记硬背的填鸭式学习方法的真实写照。在强调创新、呼吁要让思想冲破牢笼的今天,再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否也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而忽视了对它的深层理解呢?这里,我们想与大家来探讨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要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第一层含义就是强调“要读”。不论是“腹有诗书气…  相似文献   

6.
我在1940年、1944年两次读过私塾;那个时候可以学习文言文,也可以学习白话。每天一进门,塾师便让学生坐下来背书。于是人声鼎沸,有的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有的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有的背“一猎人,骑白马;持钢枪,击飞鸟”。  相似文献   

7.
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很多,如果能根据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重读私塾     
我没有上过私塾,但在不少文学作品中读到过描写私塾先生教书的片段.更在影视剧中见过活灵活现的场面:酸臭迂腐的私塾先生戴着眼镜,正摇头晃脑地在吟诵着《三字经》,而底下的调皮学生正你踹我一脚,我打你一拳,忙得不可开交。私塾先生  相似文献   

9.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读"是重点。只有"读",我们才能认识更多的生字,只有"读"我们才能了解更多的事物;只有"读"才能让我们体会真实情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读"的实践研究,本文主要以小学语文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一课为例,谈一谈"读——悟——读"的三步读书法。第一步"读"每当我  相似文献   

10.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语文学习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老一辈的著名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都曾在年轻时代得益于私塾的读书,熟读甚至背诵过许多文学作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和他们的文学成就之间有着  相似文献   

11.
张国琳 《甘肃教育》2009,(18):45-45
一、对朗读教学的回顾与反思 朗读是我国语文优秀的传统教法。古时候,无论京师的太学,还是乡野的私塾,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他进了书塾后"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读书怎么读呢?且看:(先生)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而平时在电视上也不难看到一群童子在私塾里跟着先生摇头晃脑,口中念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等"之、乎、者、也"的诗文。可见,重视"读"和  相似文献   

1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握理解文句的基础在于读。古人读书有悬梁刺股,韦编三绝等典故,言其读得勤奋刻苦,可谓勤读。读诗诵文,唱念作势,抑扬顿挫,以声传情,可谓“美读”。叶圣陶先生主张“美读”,认为“美读”就是要把作者的感情用声音传达出来。他认为读得美因得其法,与作者心灵相通,就能感受到作品中的美。语文教学要突出“读”的指导,让学生读得其法,读有所获,“美读”应成为我们实现《大纲》“读”的目标的重要方式。一、“美读”可以进入情境,引起共鸣,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语文学科的范文都是文学作品或…  相似文献   

15.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三国时董遇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说:“旧书不厌百同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朱熹说:“读得熟,则不得解说,自晓其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说“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目,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小学各学段的背诵篇目,对诵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激发兴趣导读抓住对比多思──第四册《不懂就要问》教学建议广东骆旺娣小学语文第四册《不懂就要问》是一篇新选课文。全文篇幅较长,共有九个自然段。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向私塾先生提问题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  相似文献   

17.
1994年起 ,笔者参加了人教社周正逵先生主编的《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的试教工作。多年的试教实验 ,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古人把学生在校学习称为“读书”实在是极有深意的———学习 ,尤其是学语文 ,须在“读”字上下功夫 ;语文教学 ,须以“读”为本。(一 )早在 30年代初期 ,叶圣陶先生就指出 ,“国文本是读的学科” ,强调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古往今来 ,人们在这方面是有深刻的体会的 ,所谓“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能读千赋 ,则能为之”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 ,都是强调“读”对于听、说、…  相似文献   

18.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俾善于读,则居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确评价。新《大纲》中也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作为教师,我们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9.
《考试》2008,(2)
高中生学习古诗词应必过五道关:"读·背·懂·赏·用",即朗读、背诵、弄懂、鉴赏、应用。一、朗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第一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国古代私塾教育采用的就是通过朗读、背诵的方法来让学生吸收、消化文章精义。英国教师从一开始就教小学生背诵《圣经》一类著  相似文献   

20.
不读书、不屑于读书正在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时尚”或者说“时髦”。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就曾指出:“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本文即针对目前学生不重视读和背的现象,谈一谈两者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