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为抗日救国,在西安兵谏蒋介石,发动了西安事变。12月25日,张学良又亲自陪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终身成为蒋介石的阶下囚。张学良为何有如此一举,史学界众说纷纭。笔者也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教于史学界同仁。一、张学良发动事变的目的是逼蒋联共抗日,并没有加害于蒋的意图“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忠实地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致使东北大好河山落于日人之手。张学良也夫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军阀地盘。对于家国沦丧,流落异乡的奇耻大辱,张学良是不能忘怀的。为了有朝一日能打回东北去,他把希望寄托在蒋介石身上。在他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向蒋介石表明真心拥护他,证明他发动事变的真正动机是逼迫蒋介石抗日,并没有害蒋之意;张学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认为自己发动“兵谏”犯了“以下犯上”之罪,只要全民族能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他愿亲自到南京接受惩罚;西安事变后,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也是促使张学良不得不送蒋介石回南京的一个原因;张学良相信已经建立起来的西北“三位一体”强大的军事政治联盟是握在自己手中的一张王牌,这足以迫使蒋介石放自己返回西安。  相似文献   

3.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终年89岁。1936年因发动“西安事变”而被蒋介石囚禁的张学良,听到这一消息后,沉思良久,想到自己同这位逝者的恩怨,不禁百感交集。在他一生中,居然近50年的时间是受蒋介石的支配!先是支配他的政治生涯,接着是支配他的个人命运,支配他的自由生死。蒋介石以国法军法差遣他近10年,又用“家法家规”囚禁他近40年。他的生命因为蒋介石的存在,而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轨迹。由此,他送给蒋介石这样一副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为这副挽联,张学良足足想了三天。可是这短短的16个…  相似文献   

4.
5.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从 192 8年 6月主政东北到 1936年 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在短短不到九年的政治生涯中 ,他实行东北易帜、平熄中原大战 ,历经九一八事变、发动西安事变 ,这一切 ,既有利国利民的明智之举 ,又有遭人唾骂的荒唐行为。这一切 ,均与蒋介石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曾一度是蒋介石的唯一助手,蒋当陆海空军总司令,他是副司令,蒋当西北“剿匪”总司令,他就是副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在中国第一个喊出“拥护领袖”口号的是张学良,他对蒋曾表示衷心拥护,绝对服从。但是,张学良却翻然一变,发动西安事变,捉拿了蒋介石。本文想从张蒋两人关系的发展变化这一侧面来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必然性,以示纪念西安事变60周年。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是微妙复杂的,也是变化多端的。他们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28年底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关系是比较融…  相似文献   

7.
<正> 张学良与蒋介石情仇交织的政治关系,曾经影响中国现代社会的进程和方向。因此,研究他们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现代史上一些重大事件以及政局变化;有利于增强我们的爱国信念。  相似文献   

8.
新军阀混战中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复杂关系,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个特殊方面.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拉拢,基本上达到了战胜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各派,强化对东北集团渗透和控制的目的.同时,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有限支持,使其成为国内政治军事斗争中最大的赢家,对冯玉祥、阎锡山的处理留有余地,使国民党内各派纷争的格局得以保持,对其后国内政治局势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对张学良的引诱和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0年中国现代史上爆发了空前规模的军阀大混战,史称中原大战。战争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为一方,以阎锡山、冯玉祥为代表的反蒋军阀势力为另一方。双方军事力量势均力敌,雄踞关外的张学良倒向何方,对于战争的胜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张学良就成为双方激烈争夺的对象。最后张学良倾向中央,出兵入关助蒋,促进了阎冯反蒋势力的瓦解和战争的失败。本文试图对蒋介石是如何诱惑和争取张学良的作一探讨。一中原大战实质是1930年以前各派军阀反蒋战争的继续。众所周知,自1927年4月反动的蒋家王朝建立后,由于蒋介石的“削藩”政策和独裁政治的实施,使国民党内各派军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片国土迅速沦陷,东北军大部撤到锦州地区,锦州成为张学良在东北的政治、军事中心。在解决锦州危机的问题上,蒋张的态度出现了差异。  相似文献   

11.
钱苗灿 《中文自修》2001,(7):92-105
鲁迅先生青年时期有两句诗:“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意思是说,文章怎么样,原因全在自己。用这个道理来看高考作文,也是适用的。有些考生把阅卷老师看作是“天”,只要“老天爷”红笔一判,好文章也得了低分,蹩脚的文章却得了高分——其实这是误解。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一般来说,作文水平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标志。我国的考试传统,历来重视对写作能力的考查。中考语文也不例外。2001年中考语文加强了大作文写作能力的考核,具体体现在分值由以往的40分提高到50分,分值比例约占全卷总分的41.6%。  相似文献   

13.
2001年的中考大作文题为: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去世。 张学良难免要想到自己同这位逝者之间的恩怨。在自己的一生中,他居然近50年的时间是受着蒋介石的支配!先是支配他的政治生涯,接着是支配他的个人命运,支配他的自由生死,支配他的行止呼吸。蒋介石用国法军法差遣了他将近10年,又用“家法家规”“管束”了将近40年,他的生命因为  相似文献   

15.
试题读下面的一篇小小说(发表于1992年9月24日《泰州市报》副刊).然后精心选择一个角度,并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艺短评(满分40分)。痕冯卫东把父亲接来刚半个月,他就跟我吵着要回家,好说歹说,才没走。  相似文献   

16.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致电张学良“铣”(16日)电,下令不抵抗命令。张学良即将“铣”电转知东北各军政长官一体遵守。“铣”电如下: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与反袁护法时期是蒋介石政治生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自蒋1908年加入同盟会到1949年离开大陆的四十一年中,该阶段约占十六年;其世界观的形成,思想、个性的定型,乃至在国民党内地位的确定,也无不在此阶段。因此,能否实事求是地评析这一时期的蒋介石,对正确评价蒋的一生,至关重要。本文拟就此一陈管见,敬请识者斧正。一、投身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十六年 1906年在日本结识陈其美是蒋介石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机遇。1908年经陈介绍加入同盟会后,蒋介石就正式投身资产阶级革命。他一面在振武学校学习军事;一面热心参加政治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大量美国政府文献对布什政府21世纪初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chind Act)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做了介绍,并根据各方对该法正反两方面的评价,总结出了该法的收效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撄宁是近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他对老庄道家之学有精深研究。其《〈南华内外篇〉分章标旨》,"以《庄》解《庄》","以现代科学解《庄》",体现了独特的学术个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但对庄老关系的理解、《庄子》的价值等方面的说解则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万紫和雨宁合译的<瑞普·凡·温克尔>被公认为文学翻译中的经典之作.本文从译文对原作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的传达以及翻译技巧的运用两方面探讨其成功的原因.以期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