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进是《儒林外史》中一个重要的人物 ,也是作者着意刻划的被科举制度折磨得如痴如狂、迂腐可怜的艺术典型形象。尤其是他中举“痰迷心窍”而发疯的闹剧 ,更是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从祖国传统中医理论的角度分析范进中举发疯的病理机制 ,作者如此描写是符合现实生活的艺术真实。范进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它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作品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造中最常见的一种描写手法,常把彼此之间互相对立的人物、事件或同一人物、事件的两个截然相反的方面对照起来进行描写,以突出人物性格,强化矛盾冲突,渲染气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笔者就课文《范进中举》围绕范进中举前后的贫富、冷热、哀乐及荣辱的对比,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吴敬梓所著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一篇反映我国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针砭文章。这篇文章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对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进行了对比描写,形象生动的刻画了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尤其是对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  相似文献   

4.
汪宓 《学语文》2005,(3):51-51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之后,老母乐得一命呜呼了。他在服丧期间,去拜谒汤知县,知县设宴招待。用的是银镶杯著,范进为表孝道不肯举著。后来换了象牙的,仍然假惺惺地不肯用,直至换了双白颜色竹筷子才算罢休。接着,作者又描写范进。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圆子送到嘴里。这一饮食细节的描写。把范进的虚伪性格、伪君子的面目揭露无遗。  相似文献   

5.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主要内容写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作者吴敬梓通过塑造范进这一人物形象,辛辣地讽刺了八股科举和程朱理学对封建读书人思想和灵魂  相似文献   

6.
一、范进中举前后的有关情节介绍《范进中举》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回的后半回,原文回目是:“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很精彩的一个故事。本文描写一个叫范进的穷书生,受“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毒害很深,拼命猎取功名,一心想挤进仕林。可是他考了  相似文献   

7.
《范进中举》出自《儒林外史》第三回,通过范进这个“现世宝”“穷鬼”一夜之间发迹而成为“老爷”的描写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揭露当时社会的丑态。范进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塑造得相当成功的文学形象。在这篇作品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范进的笑。作者对范进的笑进行入木三分的刻画,栩栩如生,让人叫绝。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其中《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描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真实生动地显现了各种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进而挖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它不但讽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还将锐利的笔端深入到被科举制度所折磨、毒害的人物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范进中举》是一篇十分精彩的讽刺文章。作者运用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把嬉笑怒骂的语言和滑稽可笑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塑造出乐极生悲的举子范进、自私势利的市侩胡屠户和阿谀谄媚的老滑头张乡绅等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这里就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描写,略谈一点感受。  从范进狂喜的语言看其悲剧色彩。范进的语言是“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这是一句极其简练又极其精彩的语言,可先让学生揣摩它的精彩之处。学生一般都能说三个短句都是感叹句,说明范进欢喜的感情是多么强烈。…  相似文献   

10.
《范进中举》中除主角范进外,范进的岳丈胡屠户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重点人物。在作品中,作者通过细致描绘胡屠户的言语动作,塑造了一个既狂妄自大,又自卑怯懦的市侩之徒形象。通过分析胡屠户的性格特征,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范进中举》一文我已教过了十几次了。每次指导学生精读“范进中举发疯”的精彩段落,课堂气氛总是十分活跃。吴敬梓对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的精湛描写使人叹服.历来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绝佳蓝本。但今年,我却有了新的想法.教学的侧重点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2.
《范进中举》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人的灵魂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这一主旨。  相似文献   

13.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主要内容写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作者吴敬梓通过塑造范进这一人物形象,辛辣地讽刺了八股科举和程朱理学对封建读书人思想和灵魂的毒害.  相似文献   

14.
可恨的范进     
《范进中举》中范进历经34年的科举考试,终于在54岁考取功名,演绎了一出热闹的悲喜剧。撇开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撇开作者刻意的讽刺夸张,我们试着还原其艺术真实,重点分析范进其人。小说对范进这个人物的性格塑造并没花太多笔力,因此人物形象也不是十分丰满,但从那字里行问我们仍然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有着鲜明特点——执着专注于考取功名的范进。  相似文献   

15.
<正>张乡绅在《范进中举》中,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着墨不多,从出场到退场,只有一个自然段,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配角,在小说中的意义却是不可忽略的。一、身份代表功名利禄张乡绅,名张静斋,是《范进中举》的一个人物。在文中,张乡绅就是"功名利禄"的代名词。在张乡绅出场之前,作者就做了侧面描写,从屠户训婿中,我们就了解了这位老爷:"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相似文献   

16.
《范进中举》中的细节描写是很成功的.其中尤以范进见报贴后发疯时的“一跌”和胡屠户治范进疯病的“一巴掌”最为精彩.这两处之所以独见功力,我以为这两个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通过《范进中举》的阅读,不难看出,吴敬梓巧妙地运用独具匠心的讽刺手法,对范进及其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了无情的嘲笑和鞭挞,将其种种丑态暴露无遗,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强烈批判。首先,作者运用漫画式的夸张进行讽刺。作者写人叙事,不是精雕细刻,而是撷取了最能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典型细节,把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范进描绘得活灵活现。比如,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的精彩片段就是一例,作者写到:“(范进)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的成就很高,作者以讽刺艺术见长,其中的《范进中举》一篇,通过对胡屠户言行的对比描写,刻划出一个市侩气十足的典型形象,对当时的社会予以深刻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9.
《范进中举》一文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通过刻画范进这个艺术典型和他周围各色人物趋炎附势的嘴脸,不仅尖锐讽刺了用功名利禄扭曲读书人心灵的科举制度,而且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20.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下面作者就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