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想象的水平是依据一个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的情况为转移的。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必须先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而对语文教材的学习,正是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储存知识、丰富表象的重要途径。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亲近教材,激发想象?笔者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略谈如下。  相似文献   

2.
想象的水平是依据一个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的情况为转移的。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必须先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而对语文教材的学习,正是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储存知识、丰富表象的重要途径。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亲  相似文献   

3.
理解文意题     
<正>2022年中考河南省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的文章是《禁足》。这篇文章讲述了2020年年初,小主人公可可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决定给疫区捐赠口罩,为了节约口罩而自我“禁足”的故事。文中的可可在“禁足”的过程中,面对种种考验,有过动摇,最终战胜了自我。阅读理解题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可可愣了片刻,突然哭了起来……(“禁足”完成了,可可为什么要哭?)(2分)  相似文献   

4.
所谓想象,是指作者根据一定的创作思想,将头脑原有的感性形象调动起来,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过,"想象是文学的翅膀",揭示了想象力的重要意义。那么文学中的想象有哪些形式呢?  相似文献   

5.
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驱遣学生的想象,既发展学生智力,又有效提高教学效益。广泛而有计划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课内外结合,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驱遣想象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  相似文献   

6.
"驱遣着想象来看"——谈书法欣赏中的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欣赏需要以书法作品为基础 ,需要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可以由艺术到自然 ,可以由艺术到人生 ,可以由艺术到社会 ,可以由静止到运动。想象的空间是无限广阔的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阅读中有一个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是对考生分析、理解文意能力的综合考查。应对这一考点,训练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上。学会分析,又须从研究试题是如何设障(即设置与原文说法不一致的干扰项)开始。  相似文献   

8.
<正>多年来,文言文阅读一直是中考语文必考内容。文意理解题作为必考题型,难度一直比较大,但真正理解了文本,作答就会游刃有余。理解文本,就是要弄清“两个层面”“三个问题”。所谓“两个层面”,一个是扫除翻译上的障碍,弄懂文本字面意思;另一个是深入读懂文章,也就是弄清“三个问题”,即“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的是文章的写作内容(中心)、写作目的,以及文章的思路、写法、表达方式等。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阅读中有一个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是对考生分析、理解文意能力的综合考查。应对这一考点,训练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上。学会分析,又须从研究试题是如何设障(即设置与原文说法不一致的干扰项)开始。综观2011年各份高考试卷,命题者设置干扰的方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阅读中有一个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是对考生分析、理解文意能力的综合考查。应对这一考点,训练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上。学会分析,又须从研究试题是如何"设障"(即设置与原文说法  相似文献   

11.
高考文言文“文意理解题”,一般要求选出四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或不相符的一项,有时也通过考查对某一个句子的理解来关涉整个文意。由于这种题型将文言文阅读“文字解读”和“文意分析”的能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因而有较强的综合性。该题型的训练重点应放在学会“分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设想杜甫是学生较熟悉的诗人 ,他一生虽颠沛流离 ,身处困厄 ,但感时伤世之情未易 ,忧国忧民之心不改 ,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蜀相》等等。这些诗作读来哀婉低沉 ,沉郁顿挫。《登岳阳楼》一诗同样体现了上述诗风。为使学生能对本诗的意境、风格的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 ,我拟定了如下两个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 ,走入诗境 ,体味诗情 ;2 .进一步认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完成教学目标的切入点首先为诵读 ,即让学生反复诵读 ,从而对全诗形成感性认识 ,为教学目标的推进打好基础。诵读采用集体…  相似文献   

13.
现代阅读学和学习学都认为,阅读过程包括语言、心理、文化三个维度。首先,读者通过复杂的语言活动,把文章的外在语言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语言;同时,这一复杂的转化过程还伴随着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还必须充分调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以提供必要的相关文化背景支持。因而,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感知(字、词、句、篇)——理解(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  相似文献   

14.
高考文言文“文意理解题”,一般要求选出四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或不相符的一项,有时也通过考查对某一个句子的理解来关涉整个文意。由于这种题型将文言文阅读“文字解读”和“文旨分析”的能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因此,该题型的训练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上。学会分析,又必须从研究试题如何“设障”(即设置与原文说法不一致的干扰项)开始。根据笔者的认识,命题者设置干扰的方法主要有:一、颠倒事实。如1991年21题D项说“琅邪王……却蓄意谋反”,这一选项与原文“既无反心,受劳而罢”相矛盾…  相似文献   

15.
薜峰 《高中生》2013,(15):14-15
命题者构拟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的错误选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因此,研究命题人设计干扰的方法,无疑为考生准确、快捷地解答文言文"文意理解题"提供了绝佳的突破口。归纳起来,这样的突破口主要有如下六个。  相似文献   

16.
每年高考文言文的最后一道题都是文意理解(概括文章内容)题,这道题设置四个选项,四个选项的内容按行文顺序表述,也都采用选出错误的一项的形式。编者往往在错误的一项中设置陷阱,“引诱”考生上当,怎样才能提高解答这类题的准确率呢?首选要读懂文章的大致意思,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要注意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将每一项的表述与原文对照,看有无对应之处。其次还要注意一些技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识别命题人设置的陷阱。  相似文献   

17.
陈一鸣 《广东教育》2014,(11):13-14
从高考卷文言文阅读题设题情况来看,文意理解题其实涵盖了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考点的考查。高考文言文中都有一两道"文意理解"(概括文章内容)题。这题设置四个选项,四个选项的内容按行文顺序表述,也都采用"选出错误的一项"的形式。编题老师往往在"错误项"中设有陷阱,"引诱"读者上当,面对这道选择题,我们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关国青老师的文章的思路是:要认清一个具体的短语结构,上下文文意的理解是必需的。可是,语法教学原本是为了帮助阅读写作,现在语法上的问题反要靠理解上下文意去解决,这该怎么解释?由此引发的问题是:语法教学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才能使语法知识真正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本刊欢迎老师、专家对这些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改进我们的工作。来稿不拘长短,务求充实。《雨中登泰山》一课行文中有一句:“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奚谷,陪我们陪到二天门。”对这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分歧。分…  相似文献   

19.
薜峰 《高中生》2013,(5):14-15
命题者构拟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的错误选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因此,研究命题人设计干扰的方法,无疑为考生准确、快捷地解答文言文"文意理解题"提供了绝佳的突破口。归纳起来,这样的突破口主要有如下六个。  相似文献   

20.
语文七册10课《再见了,亲人》是著名抒情散文家魏巍写的,文情并茂,读来十分感人。新授一开始,我向学生简介了时代背景,随之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一位爱动脑子的同学在初读后提出了一个出我所料的问题。他说:“我对这篇文章有个意见。全文写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场面。但是,在告别时,双方都要说话道别的。这篇文章怎么只有志愿军叔叔单方面在道别,而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