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美国的制宪与修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融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0-25
二百多年前,美国制宪者在其宪法中注入了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想原则、保护少数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和保持稳定与秩序原则。二百多年来,这些基本原则没有改变。美国人对其宪法的评价不一,对其适用性提出质疑。美国宪法在矛盾和冲突的两难境地中发展,在正式与非正式的途径中得以修改和填充。 相似文献
3.
以"文化斗士"著称的赵建秀的作品向来带有强烈的反叛色彩。他极力塑造出华裔坚韧、英勇、智慧等富有男子汉气概的高大形象,并借以强调华裔的民族自豪感。然而,基于他土生土长的美国背景,他的作品不可能摆脱美国主题的束缚,从而也不能不对美国的主体意识就此妥协。赵建秀的反叛与妥协体现了当代华裔美国人的自我民族身份的认识与重建,对研究华裔与中国、华裔与美国的关系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卓然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7)
19世纪40、50年代,美国南北方冲突因为奴隶制愈演愈烈,北方为了维护联邦的统一不得不向南方妥协,亨利·克莱提出的1850年妥协案在1850年9月得以通过.尽管这是北方对南方有原则的妥协,但是为之后南北方更大的冲突埋下隐患,辉格党南北派就奴隶制问题的分歧也达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到19世纪40年代美国与墨西哥战争结束后,西部获得了广袤的土地,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得克萨斯州等地是以自由州还是蓄奴州加入联邦的问题又引起了更为激烈的辩论,国家再一次面临分裂的威胁.而此问题在1846年国会通过的威尔莫特附文中似乎是已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建湘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2):35-38
立法者的精神应当是中庸的精神。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充满着一种中庸精神,可以说,美国宪法就是一部中庸宪法,它是在各种不同的利益和意见之间严肃认真地进行折中调和、妥协平衡的产物;是在承认差异又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平等协商、自由讨论、相互尊重的结果。这体现为制宪会议的各种妥协和对经验的重视,体现为联邦政府的建立及有效政府与有限政府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孙莎岚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6(4):71-74
二战时期,英美结成战时同盟,开始步入特殊关系的成形时期。战争初期,印度独立问题的出现成为试探英美同盟坚固程度的试金石。在印度问题上的小分歧最终还是让步于英美战时同盟的这一大背景. 相似文献
7.
美国与土耳其在伊拉克库尔德问题上的分歧与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湾战争以后,美国与土耳其在伊拉克北部问题的政策与目标出现冲突,影响了双方关系的顺利发展;这种冲突在伊拉克战争时甚至损害了双方同盟关系。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北部问题成美国与土耳其双方走不出的泥潭,仍然是影响双方关系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徐渭清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11):12-14
美国1787年宪法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课程标准有“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完制的异同”学习要点乏规定。徐渭清老师基于教学实践而放宽阅读视野、拓展专业思想,从人民主权理论、权利让渡理论的学习与思考出发,通过美国1787年宪法教学新视角之“权利让渡:从人民主权到政府公权力”“利益妥协:权利让渡实现的方式”“专业思考:基于理论阐释的实践性认识”,探讨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历史教学重要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一个多元政治、多元文化、多元民族的国家,决策的来源、政府的构成、权力的运作必然会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反映在决策上,利益的追求、利益的表现、利益的实现无不联系着美国社会特定集团的利益;表现在政府上,人员的背景、人员的选定、人员的去留无不代表着美国社会特定集团的倾向;体现在权力上,办事的手段、办事的方法、办事的效率无不渗透着美国特定集团的诉求. 相似文献
10.
刘丽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724-727
政治妥协是周恩来常用的一种斗争方法。妥协不是投降、不是软弱,更不是反动,它是一门政治艺术和政治策略,是一种社会调节机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不同利益群体的可行性合作。周恩来的政治妥协有利于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和冲突,有助于行为规则的形成以及政治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孔庆山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15-18
美国宪法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一部成文宪法,在长达2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美国宪法始终保持其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美国宪法的超稳定性机制及其长久生命力就在于其本身的“谈判机制”以及自我完善、自我更新和自我适应机制。美国宪法之所以具有一种“超稳定性”,恰恰因为它处在一种永恒的、因循各利益集团现实实力重新分配联邦保护权和资源的动态之中。 相似文献
12.
妥协是解决教育制度变革过程中矛盾冲突的基本手段之一。一个在教育制度变革问题上存在尖锐对立而又不能通过适切让步与妥协达成某种"共识"的社会,不仅教育制度变革本身难以实现,而且容易引发教育秩序的混乱。"妥协之道"是教育制度变革顺利推进所必需的一种公共理性。"妥协之道"不仅是相关行为主体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一种理性选择,而且有着深刻的理性基础和理性维度。 相似文献
13.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美国名的法学家,在美国宪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积极推动制宪会议的召开,努力为批准宪法而斗争,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权力,努力捍卫宪法确立的共和制。 相似文献
14.
个性主义是美国人性格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但它就象一把双刃剑,在显示个性锋芒的同时,又离不开社会,个体和社会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红字》这部小说里,故事开始海丝特无论在行动上还是在思想上都与清教社会发生着冲突,而后来她扶贫济穷,继续佩戴红字这个标志,清教徒开始敬佩她,她的声誉提高了。由此说明:个体为保持自己的个性,自觉或不自觉地会与社会发生冲突,但同时又自愿或不自愿地与社会达成了一定的妥协。冲突和妥协不断交织,社会和个体在这种矛盾中永不停止地进步。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法的角度,论述了人权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人权的标准.进而阐述了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以及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由对抗到妥协:宪政的平衡性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谢维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18-27
宪政的平衡性是指宪政各构成要素在运作过程中依据既定的制度设置和程序规则在对峙、制约的基础上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共存的状态。“对抗”与“妥协”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早期英国及西欧国家出现的“对抗性权力”,对宪政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对抗性权力”的发展才逐步确立了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李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3):149-153
在意识形态领域,战后美国两党主流分别代表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二者之间的根本分歧源于对西方价值体系中自由和平等以及民主内部固有的深刻矛盾的认识不同。民主党重平等,而共和党重自由,由此导致两党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道德领域乃至国际事务领域均持不同态度。两党意识形态上的共识主要体现为两党在基本的民主价值问题、社会经济和福利政策、外交政策等领域存在广泛的一致性。近年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两党共识增多,"意识形态淡化"等论调开始盛行。 相似文献
18.
杨鹏飞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0-73
美国是当代世界最为年轻的大国,也是发展速度最为迅速的国家。在美国的发展历程中,宪法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由于宪法完成了美国的政治统一,促进了领土开拓,保证了社会稳定,鼓励并推动了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重视并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才使美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19.
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旺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利益集团是美国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利益集团作用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美国政治本质特征的理解。作为美国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利益集团成为人民和决策者中间的一种利益传递机制,确实发挥了一些积极作用,如代表和集中各种利益;保障政局和社会的稳定;弥补政党政治的局限和充当政府机构的助手等。由于集团利益的狭隘性,利益集团也会导致诸如金钱政治、政府工作效率低下和公共利益受损等方面的弊端。利益集团作用的双重性与美国政治的双重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汪春杰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5):100-101
二战期间美英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分歧与斗争主要体现在大西洋宪章中关于民族自决原则的斗争,印度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和国际托管制的分歧。而这三方面的斗争最后以双方的妥协与退让而得以解决,而主宰这一切的则是不同时期的国家利益的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