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突发事件频发的时代,媒体应充分考虑突发事件报道的社会影响。议题属性设置理论为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提供了一个视角。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通过对于事件属性的选择,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9):18-25
本文基于安东尼·唐的"议题关注周期"模式考察美国主流报纸在2000-2013年间报道中国环境与中国回应气候变化的轨迹,从报道量变化及其激发事件反映美国媒体建构的中国环境形象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回应气候变化议题在此期间经历了完整的媒体关注周期,现处在"后问题阶段",而对整体中国环境的媒体关注还处在上升期。在此过程中北京被建构为中国的污染中心,中国被建构为气候变化议题的症结,偏颇的媒体建构有其内生与外生因素。  相似文献   

3.
余妍 《报刊之友》2013,(9):154-155
近些年医患纠纷事件频繁发生,愈演愈烈。虽然导致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媒体或正面或负面的报道对医患关系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时存在着报道失实、刻意炒作和媒介审判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纠纷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应该提高专业素养、尊重客观事实、正确报道纠纷事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医患纠纷事件频繁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导致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媒体的报道对医患关系所产生的影响也不能忽略,特别是一些媒体对医患矛盾的过度报道、失实报道,甚至刻意炒作,使得医患双方陷入了互不理解、互相对立的错位之中。针对这些问题,在纠纷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应该提高专业素养、尊重客观事实、正确报道纠纷事件。  相似文献   

5.
体育争议是公共争议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消极比赛"事件和"刘翔伤退"事件为例,分析这两大争议中媒体的不同报道偏向,探讨媒体对争议性议题的标签式呈现,指出体育价值观的矛盾冲突是体育争议的核心所在,争议的目的在于建构一种超越金牌、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的体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姜雨佳 《今传媒》2016,(8):35-38
近年来,紧张的医患关系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个别医疗纠纷甚至演变为极端的媒介事件。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浪微博上媒体的报道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框架理论得出以下结论:医方强音、患方消音,媒体积极发表意见,参与构筑医患关系;媒体对于正面医患关系和负面医患关系的处理手法不同;媒体倾向于报道负面医患关系,因为这类事件能吸引更多关注。当代社会,媒体需要积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助力。  相似文献   

7.
从"邓玉娇案"看网络舆论参与下的议题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网络论坛日益成为反映公共舆论的重要途径.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南方都市报>有关"邓玉娇案"的相关报道和人民网强国论坛深入讨论区的相关主帖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传统媒体和网络舆论议题的互动是双向的,但整体而言是以"共鸣效果"为主.当事件进展有悖于网民意愿时,网民们便试图通过舆论呼声改变事件进程.此时,传统媒体会更对该议题进行强化报道,担负起公共议题设置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python对国内11个数据新闻栏目进行爬取,共筛选出579篇健康类数据新闻。笔者将这11个栏目分为财经类媒体、中央级媒体、地方性媒体和门户网站四类,并根据健康类数据新闻的报道议题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2015-2018年我国健康类数据新闻增长迅速,且中央级媒体发布的健康类数据新闻最多。对比国内外学者对于健康议题的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在健康类数据新闻的实践中议题选题偏生活化、对于健康素养、医患沟通等非生理健康类的议题关注较少,且在社区医疗、临终关怀、远距医疗等领域存在报道空白。通过SPSS卡方检验,发现报道议题与媒体类型、数据类型、报道范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议程设置理论和纸草型社会李普曼认为,真实的世界太大,太复杂,变化的太快而无法直接去了解,所以,人们需要一个简单化的图景来抓住外在的世界,这就需要媒体有所作为.①按照他的说法,“大众”是靠不住的.精英才能治国,绝大多数人只能通过类似新闻供给机构的媒介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就这样,精英治国和不可靠的大众之间通过媒体的互动,就成了议程设置的理论原型.1 972年,麦克姆斯和唐纳德·肖发表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的报告:大众媒介加大对某些问题的报道量,或突出报道某些问题,能影响受众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认知.当社会上出现连篇累牍的新闻事件报道时,媒介按照自身的议程设置,将自身认为是重要的议题优先报道出来,从而引起关注.在公共议程大幅出现的时候,与之相对的水平议题也在建构中,并有着与公共议程相融合的趋势.这里不得不提到唐纳德·肖的一个纸草型社会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在突发事件频发的时代,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不能盲目追求爆炸性、独家性,而应充分考虑突发事件报道的社会影响.议题属性设置理论为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提供了一个视角:议程是由一系列议题组成的,不同的议题被赋予不同的显著度,因为在议程中每个议题的重要性是不同的,而每个议题本身又包含着许多不同方面印每个议题都有其自身的属性,这些属性可以用来评价或思考这个议题.正如媒体对不同的议题的设置会影响该议题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媒体对于某个议题不同属性所赋予的不同显著性,会影响受众对于该议题的认识.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通过对于事件属性的选择,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郑莹 《东南传播》2012,(7):48-49
当今社会医患矛盾尤其突出,深圳市儿童医院的"八毛门"事件的错误报道更是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新闻界该如何坚持客观立场与实事求是的原则,报道医患矛盾。该乌龙事件的发生,除了应该反思我国的医疗制度、医患关系之外,媒体更是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塑公信力。本文将从传播学角度解析"八毛门"事件,从理论层面挖掘"八毛门"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呈现井喷式状态,2014年底发生的"手术室自拍"事件引发了媒体争相报道的热潮。媒体的报道主体和主题均发生极大变化,从指责医方转变为揭示真相、同情医方,最终纷纷发布反思媒体责任的评论。在媒体报道的引导下,大众舆论也随之一波三折。本文以百度新闻中"手术室自拍"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的方法剖析媒体的报道特点和发展态势。由此总结媒体在该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媒体应遵循的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环境议题"PM2.5"为研究对象,以议程设置为理论框架,着重于属性议程设置,分析2012年5月1日至2013年5月1日期间"PM2.5"议题在中国的议程设置过程,考察真实世界指标、政策议程、媒体议程、网民议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舆论与真实世界并非完全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媒体报道与网民议程相关,但相互间设置关系较复杂;媒体和网民议程的信源及对象选取差异较大;两者议程属性皆偏重"现在-问题"型,停留在"浅绿色"环境观念阶段;媒体议程情感偏中性,网民议程多负面。本研究改良了传统议程设置过程模型,提出我国环境议题建构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时代,信息来源更加广泛、舆论社群心理趋向理性,网络公共事件相关舆论议题演化有着由浅入深、逐渐聚焦的特点。多样的信源、公开的讨论对于网络公共事件的解决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本文以"魏则西事件"为个案,分析社交媒体时代舆论议题的演化路径,并试图探讨网络舆论演化的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李晶 《东南传播》2012,(1):71-72
本文以云南媒体艾滋病议题的建构为研究课题,通过对《云南日报》和《春城晚报》在1985-2009年每年11月和12月的艾滋病主题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观察以这两家媒体为代表的云南媒体是如何建构与呈现艾滋病议题的。  相似文献   

16.
贾广惠 《新闻通讯》2010,(12):39-40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涉及环境危害的问题开始增多。2009年以来在广东番禹、江苏吴江等地出现了当地居民反对上马垃圾焚烧项目引发的局部冲突,媒体纷纷予以报道,最终经过多方协调冲突已经化解,但是这一类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值得深思。其中媒体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反映,不仅对于环境事件如实予以报道,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报道议题做在事前,以防止出现大的社会震荡和经济损失,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王慧慧 《新闻世界》2014,(7):116-117
接二连三的暴力袭医事件折射了医患间的信任危机。在医患关系报道中,媒体叙述往往"偏向"相对弱势的患者。正是这种对医疗行业的不客观评价,助推了医患间的不和谐。媒体应从整个医疗卫生行业大局出发,立足搭建医患沟通的平台,在监督报道的同时,更要深入挖掘正面典型,从有利于社会的角度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记者》2012,(9):45
《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曹林在2012年7月号《两岸传媒》刊文,认为需要警惕媒体设置的伪冲突议题。面对一条新闻时,媒体和记者习惯于发掘事件的冲突点,来提起舆论的关注和讨论。部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而夸大和臆造冲突,为了营造争议氛围而扭曲事实本身,从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多元的价值和复杂的事实简化成一个虚假的两难冲突,然后在"虚假两难"的伪议题中赢得点击率。有的刻意夸大冲突,选择性地报道两边最极端的观点,制造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衍生议题作为国际舆论的有机构成部分,对重大事件的舆论发酵起到至关重要的议程设置作用.在宏观层面作用于海外受众对具体事件的感知与态度,在微观层面影响着国际舆论场的走向.籍此,研究立足北京新发地疫情期间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集中梳理了相关衍生议题,并从主体特征、传播方式和主题归因三个层面上对疫情的长尾效应进行追溯分析.针对衍生议题进行多方位的检视、归因与应对策略探讨,以期为重大公共事件的海外舆情监测与引导擎灯,优化海外舆论格局与国际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20.
所谓议题设置,是指我们在传播过程中,集中于某一事件,如多次、大量报道,就会使社会公众愈集中地议论这一话题。议题设置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虽然媒体不能决定人们怎样思考,但却能够为人们确定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