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萍 《青年记者》2016,(8):23-24
美国学者格伯纳在1967年通过研究提出教养理论,即电视对受众存在潜移默化的“教化”效果.近几年,中国综艺节目大量引进、购买国外综艺节目版权,为迎合大众娱乐口味,节目的伪人性化和低俗化不断消解电视节目的寓教于乐功能.四川卫视2015年7月推出首档历史体验真人秀节目《咱们穿越吧》,其充满想象力的形态和对中国历史的独特展示,具有人文情怀.节目推出后,在口碑和收视上获得双丰收.本文以这档节目为例,以教养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人文关怀对于综艺节目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四川卫视推出的《咱们穿越吧》定位为中国第一档历史体验真人秀,节目于2015年7月26日正式开播,历时3个月,节目收视率从首播排名第十八位到挺进前三,平均收视近1。网络总播放量突破10亿大关,助力四川卫视实现第一次招商一亿元,第一次平均收视近1,第一次连续三次排到全国第二。《咱们穿越吧》引自韩国《时间探险队》,虽是舶来品但获得业界和观众好评。《咱们穿越吧》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欢乐和知识,在5次“穿越之旅”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努力转型升级、改进提高,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实现积极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意义.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些"真人秀"的综艺节目必将从原来的娱乐化进行一些转变.2015年7月26日,中国首档历史体验真人秀节目《咱们穿越吧》在四川卫视推出,节目播出之后得到各方关注,本文将从节目的内容、形式、游戏设置以及社会意义四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吴柳林  王宇 《青年记者》2016,(27):76-77
2015年7月,四川卫视推出了我国首档历史体验型的真人秀节目《咱们穿越吧》。节目不仅连创四川卫视收视纪录,线上播放量也逾千万,成为“现象级”真人秀节目。《咱们穿越吧》在普通受众中取得良好反响的同时,其带来的文化传承效果和社会意义也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纪连海等二十多位历史教师及众多历史学家、文化学者力赞该节目,《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媒体多次发文报道,对《咱们穿越吧》的制作质量和传播价值表示赞赏和肯定。  相似文献   

5.
文化类真人秀节目近些年成为电视节目类型中的后起之秀,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影像化表达方式相结合,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与较高的收视。其中,我国首档以"穿越"为题材的综艺节目《咱们穿越吧》,通过历史架构和叙事手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融入娱乐的外衣当中,挖掘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认同的传统文化新内涵,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实现寓教于乐。本文以该节目为例,从体验式传播、通俗化传播、仪式化传播、符号化传播等角度分析其如何成为将文化传承与大众传播进行结合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6.
陈可  陈力  李啸飚 《青年记者》2017,(26):107-108
2015-2017年综艺节目迎来井喷式发展,与以往不同的是,除去传统电视媒体,网络综艺异军突起,各大视频网站开启内容自制,加入对综艺阵地的争夺.“污”“腐”等具有强烈网络属性的元素流行,一波一波地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博人眼球.综艺节目的竞争呈现出内容同质化、营销品牌化等诸多特点.在此情况下,如何以正能量的节目影响综艺格局并实现营销的突破,四川卫视的《咱们穿越吧》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朱雯熙 《传媒》2021,(11):62-64
文化综艺类节目是近年来电视节目领域兴起的热门类型,独特的节目形态、深厚的人文价值以及丰富的交互体验使其广受年轻观众的喜爱.《一堂好课》作为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将教学仪式与节目制作相结合,将录制场地从电视台扩展至露天课堂.节目邀请了12位"学科领路人"为当代青年学子答疑解惑、启迪心灵,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从沉浸式传播、综艺节目价值以及复合传播力三个方面对节目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文化综艺节目的融合创新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文化体验类综艺节目,以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年轻态的话语方式收获不少热度。本文认为文化体验类综艺节目融合纪实风格与综艺形式在文化实景环境中进行体验叙事,通过构建仪式,强化群体身份认同,用青春语态为传统文化注入活力,为文化体验类节目创新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李秀林 《今传媒》2016,(6):118-119
由于近年来引进和歌唱类节目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导致严重缺乏电视节目的创新精神。《超级演说家》作为一项演说类节目,以原创精神在众多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本文通过分析《超级演说家》这档节目的成功经验以及在策划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创新,以期为其它综艺类电视节目提供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从《了不起的挑战》、《奔跑吧兄弟》到《极限挑战》、《二十四小时》,多款竟技比赛类真人秀节目充斥着国内的综艺市场.观众对此类节目也从最初的津津乐道变得产生审美疲劳,而"慢综艺"也由此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有别于竟技类综艺节目的高强度,快节奏,追求对抗性与挑战性;慢综艺是在宽松舒缓的环境下,让嘉宾去贴近生活,为观众呈...  相似文献   

11.
纵观林林总总的电视综艺节目 ,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传统型的 ,像中央台的《综艺大观》 ,山东台的《星光50》 ,虽然节目也作了比较大的调整 ,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性 ,但基本上还是遵循传统的模式。②游戏类综艺节目 ,像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 ,北京有线台的《欢乐总动员》 ,中央台的《城市之间》 ,有的侧重文艺 ,有的侧重游戏娱乐。③竞猜类节目 ,像最早的《正大综艺》 ,齐鲁台的《家家乐天天》。④谈话类综艺节目 ,如湖南台的《玫瑰之约》 ,齐鲁台的《金日有约》 ,这是一种介于谈话类节目与综艺节目之间的一个新型节目。综艺节目的重新…  相似文献   

12.
李婕婷 《传媒》2015,(19):64-65
2014年,浙江卫视推出了一档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作为一档全新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自开播以来便吸引了大批忠实观众,引起全民收视风潮.《奔跑吧兄弟》引进自韩国超高人气综艺节目《Running Man》.《Running Man》是韩国SBS电视台的综艺节目,数年来连续每周播出,在游戏中创造了经典的撕名牌环节,使得许多综艺节目争相模仿,在全亚洲拥有极高的人气.随后,随着大众口味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韩国综艺节目的创作模式发生了改变,国内对其的引进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韩国综艺节目从"明星+游戏"的路子逐渐转变为做"真实类娱乐节目",我国对于韩国综艺节目的引进方式也从单纯的引进播放,发展成购买节目版权进行本土化包装,制作成"韩国路线"和"中国模式"相结合的综艺节目.  相似文献   

13.
蔡雨玲 《今传媒》2016,(2):105-106
在世界最大电视节目模式输出国英国,生活服务类节目创意不断、种类丰富,收视各显神通、屡创新高.比如播出了6季的BBC《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英国家庭烘焙大赛),收视率竟能超越《达人秀》《x元素》这类超大型综艺节目.本文从分析英国电视美食节目最新模式入手,深刻阐述英国电视美食节目高收视的原因;从节目成功、失败两方面案例,总结电视美食类节目的制作规律,探讨这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王媛 《传媒》2017,(21)
一部文艺作品是否为优秀作品,取决于其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电视综艺节目要践行这一标准,必须在服务人民、发挥公益功能上有所建树,将公益引入综艺,让综艺变得更有意义.中央电视台《等着我》、安徽卫视《全星全益》、江苏卫视《远方的爸爸》、东方卫视《妈妈咪呀》、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等五档电视综艺节目(以下简称"五档节目"),于2016年2月在央视《新闻联播》中受到褒奖,被冠以"电视综艺节目开启公益模式"的美誉."五档节目"弘扬优秀传统以守正,开拓发展有创新,是近年来迅速涌现出的大量具有公益属性的电视综艺节目的杰出代表,为日趋同质化的电视综艺节目带来一缕清新的空气.如何使电视综艺节目在公益情怀中生辉,将其公益属性充分发挥出来,"五档节目"提供了多方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面对央视、省级卫视的强势挤压和多媒体的不断冲击,城市台综艺节目制作举步维艰。本文以无锡台本土综艺服务类节目《不见不散》之“家有宝物”为例,通过对“选人”到“鉴宝”一季特别节目的分析,认为只有深耕本土、强化服务、传播文化、持续创新才是城市台综艺节目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观众对综艺娱乐类节目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韩国各种电视节目在我国各大网站的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通过对韩国的户外真人秀电视综艺节目《Running Man》进行多角度的剖析,发掘其闪光之处,从而为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所谓益智节目,就是以《正大综艺》为代表的"知识型"综艺节目,它的知识色彩较娱乐色采更为浓烈,与知识与智力拼争同时得到的还有价值不菲的奖品.益智类综艺节目从最初的《正大综艺》发展到现在名目繁多,遍及各个省、市电视台的益智类节目,其面对观众的形式和发挥的社会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孙文轩 《今传媒》2024,(3):55-58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符合当下审美需求的综艺类节目异军突起,各类综艺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学界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议题设置往往是一档综艺节目的核心,本文通过分析《明星大侦探》《声生不息宝岛季》两档综艺发现,其议题设置功能多表现为坚持主流导向、紧跟社会热点和创新内容形式,体现出的传播特征主要为依赖明星效应、增强受众互动和持续创新经营,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彰显了综艺节目的文化传播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从2013年以来,在真人秀娱乐节目、网络综艺节目充斥荧屏之际,《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批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异军突起,推动了文化类节目的又一次热潮.但是,近年来的文化节目基本采用传统的竞赛问答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游戏性和趣味性,但节目设置总体上并未做到推陈出新.2017年央视推出的《朗读者》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类节目的传播生机,该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担任制片人和主持人,历时两年倾力打造,其新颖的传播模式和浓厚的人文情怀,引发了业界和学界的热烈讨论,成为具有创新传播意义的"网红"文化节目.  相似文献   

20.
近期,央视热播的节目《国家宝藏》,将历史文化与新奇的探索相结合,成为全新的文博探索类节目,极大的满足了观众不断提高的文化追求与艺术体验方面的需求,为该类节目的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该思路主要从创造及转化全新的文化愿景、多维度拓宽语言类节目的发展空间、叙事类节目中巧妙融入艺术特色等三方面进行展现。这档全新的文化类节目,通过推陈出新的方式,融合多个行业及领域,大胆运用探索性思维为综艺类节的创新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