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红外线的发现和分类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尔研究单色光的温度时发现,位于红光外,用来对比的温度计的温度要比色光中温度计的温度高,于是称发现一种看不见的热线,称为红外线.  相似文献   

2.
认识红外线     
吴进校 《物理教师》2002,23(3):51-53
16 72年人们发现太阳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 .当时 ,牛顿作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光更简单的著名结论 .1 80 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色光时 ,发现了红外线 .赫谢耳发现红外线的过程是这样的 :他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量时 ,有意地把暗室的惟一的窗户用木板堵住 ,并在板上开了一条矩形的孔 ,孔内装一个分光棱镜 .当太阳光通过这个棱镜时 ,便被分解成彩色光带 .他用温度计去测量光带中不同色光所包含的能量 .为了和环境温度比较 ,他在彩色光带的附近放几支用作比较的温度计 ,来测量周围环境的温度 .在试验中 ,他偶尔发…  相似文献   

3.
正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红外线测温仪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与人体接触,也能测出人的体温,有效防止了交叉感染。那么,红外线是什么?它怎样测温呢?1800年,英国科学家赫歇尔做了一个"太阳谱"实验,测量各种色光的温度,当他把灵敏温度计放到红光区域的外侧时,惊讶地发现,温度计仍然有增温现象,而且比放在红光区的温度还要高!这说明,在红光区域的外侧有一种看不见的光照射到温度计上,  相似文献   

4.
文祥 《小学生导读》2012,(11):35-36
1800年.英国科学家赫舍尔做了一个太阳光光谱实验,测量各种色光的温度。当他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时,惊讶地发现仍然有增温现象,而且比红光的温度还要高呢!这种波长大于红光的不可见光线,就是神通广大的红外线。  相似文献   

5.
红外制导     
1800年,科学家赫谢耳在用水银温度计研究太阳光的热效应时发现,热效应从紫光到红光逐渐增加,而最大的热效应位于红光的外面,是一种不可见光,因而称之为红外光,亦称红外线或红外辐射。世界上各种物体的温度和发射红外线的特性均不相同。利用物体的红外辐射引导导弹的运行,使之能够自动地接近目标,提高命中率,这就是常说的红外制导。红外制导的方法,依探测信号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主动式红外制导。导弹经发射后,它向目标发射红外线,并接收目标反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不断改进和完善观察实验的工具和手段,有条件在各学科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观察分析的时候,人们会发现,甚至最著名的科学家,也可能作出了错误的或不完善的结论。牛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体的时候,发现星体的边缘会出现彩色的模糊光带,这个现象促使牛顿研究太阳光,发现这种彩色光带是太阳光经过透镜折射而造成的色差现象。牛顿曾经想过许多办法来纠正这种现象,都没有成功。于是牛顿认为,既然色差是由太阳光经过透镜折射而造成的,而天文望远镜又不能不用透镜,因此,1669年,他宣布说:“从事光折射研究的人们认为,把玻璃磨成所需要…  相似文献   

7.
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在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例如,我们用手机通话时手机是在发射电磁波,接听时手机则在接收电磁波。但因绝大部分电磁波是看不见的,所以学生对电磁波发射中的载波、调制、解调等概念均没有感性认识。在一本专业书中笔者看到:"贝尔在1880年就利用太阳光作光源,大气为传输媒质,用硒晶体作为光接收器件,成功地进行了光电话的实验,通话距离最远达到了213m。"受此启发,笔者试着做了一个以简易可见光作为载波的电磁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因为载波是可见光,利用该装  相似文献   

8.
我们和这个色彩艳丽、丰富多彩的世界之间的交流,不能离开光.我们已经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构成的.大致可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而在红光外侧和紫光外侧还各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光,我们把它称为红外线和紫外线.  相似文献   

9.
节日里五颜六色的彩灯,电视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勘测中用到的遥感技术等,都与光有关系,其中有些是看得见的光,有些是看不见的光.一、光的色散太阳光(或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  相似文献   

10.
根据波长从大到小的顺序,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在内的范围最广的电磁波,除可见光外其余电磁波都是不可见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赫谢耳1800年在红光区域外侧发现了红外线后,人们根据对称思维就猜测在紫光区域外也可能有一种看不见的射线。后来,科学家里特在1801年果然在实验中发现了这种射线,即紫外线。在基本粒子的研究中,人们根据对称性,由已经发现的粒子猜测可能有反粒子(质量相同而电荷相反的粒子)存在,后来被实验完全证实反粒子的存在,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一、红外线的物理性质及特性 红外线的波长为0.76~1 000 μm,介于电磁波和可见光之间,以辐射的形式向外传播.电磁波谱中,通常把波长范围为0.76~1 000 μm这一波谱区间称为红外波谱区.其中,又分为近红外(0.76~3.0μm)、中红外(3.0~6.0μm)、远红外(6.0~15.0 μm)和超远红外(15.0~1 000 μm).也可把近红外和中红外统称为反射红外;把远红外称为热红外(8~14 μm)或发射红外.  相似文献   

13.
微波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一样都是电磁波,微波是指频率为 300MHz-300kMHz的电磁波,即波长在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来说,它们会吸收微波  相似文献   

14.
初、高中物理教材都对看不见的光,即红外线、紫外线有简单的介绍,其中红外线是红光之外的光,有能量的辐射.当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尽管外表还跟原来一样,但它辐射的红外线却大大增强,它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在学习时,学生对红外线很感兴趣,但课本内容少,又不可见,学生很难理解.  相似文献   

15.
温度,决定了恒星的颜色 要想了解遥远星体的颜色,首先要懂得身边颜色的来历.太阳光实际的波长范围非常宽,但是人眼只能处理太阳辐射峰值附近的波长在400~700纳米之间的电磁辐射.这一段电磁波便被称作可见光.人眼按照波长从长到短依次处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几种颜色.物体在这个波段的能量分布决定了我们所察觉的颜色特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末,二战刚结束,美国为了与苏联对抗,开始研制各种先进的武器。为此,美军充分利用从德国获取的火箭技术,开发新型武器装备。“响尾蛇”导弹就是那一时期的产物。响尾蛇是靠其特殊的红外感应系统捕食猎物的。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当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都会产生红外线。在电磁波光谱中,红外线介于可见光与无线电波和雷达波之间,可由透镜聚焦,也能透过非金属物质传到外界。响尾蛇一旦发现可疑红外线,就会迅速跟踪,然后迅速作出判断。一旦它觉得是可口的猎物,就会迅速发动袭击。美军秘密研制的这种空对空导弹,就是利用敌方战机…  相似文献   

17.
一、光谱成分与植物的关系 光是一种电磁波,主要波长范围是200~400nm,其中人眼可见光的波长在390~770nm之间,只有可见光才能在光合作用中被植物所利用并转化为化学能.波长小于390nm的是紫外线,波长大于770nm的是红外线.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分为三个波段:紫外线A,波长为320~390nm;紫外线B,波长为280~320nm;紫外线C,波长为220~280nm,其中紫外线C和绝大部分紫外线B被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O3)吸收.当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变薄时,就会让大量的紫外线穿过大气层,辐射到地球表面,对生物圈内的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如果利用紫外线照射植物种子或幼苗,就能诱发基因突变,培育出植物新品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当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在棱镜上,棱镜后的白屏上便呈有一条彩色的光带.这种由光的反射和透过的情况不同而呈现的各种颜色,科学家称之为"色彩",把物象固定的各种色彩叫"颜色".但在一般人眼里,"色彩"也是"颜色","颜色"包括"色彩".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物理选修3-4课本第13章第4节"光的色散"中提到了几种可以实现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即光的色散现象.常见的实现光的色散的方式主要有光的折射、干涉和衍射,其中光的折射色散比较容易实现,学生在生活中也易于观察到;光的干涉色散在后面的双峰干涉实验中会涉及到;而衍射色散学生在生活难以观察到.为此本人设计了以下实验仪器让学生观察衍射色散现象,它不仅可以观察到非常亮丽的环状衍射彩色条纹,而且通过简单的测量,还可以粗略测量可见光(蓝光、红光)的波长.  相似文献   

20.
1.在"汶川大地震"中,救援人员用雷达式、热红外等多种生命探测仪搜救被困的同胞.其中雷达式生命探测仪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它发射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sub><sub><sub>m/s;热红外生命探测仪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在黑暗中<sub><sub><sub>选填"能"或"不能"发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