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形成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孟子"仁政"思想体系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教育三个方面,贯穿着"民本"的主张,孟子将传统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封建制度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  相似文献   

2.
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之说,并把自己的诚信思想建立在这个理论平台之上.他确立了"信"德的地位,确立了"惟义所在"的诚信思想原则.同时孟子在人才选拔和教育上也很强调诚信.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孟子的诚信思想也有其时代局限性.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孟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大抵相当于柏拉图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二者的著作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对话体方式,研究二者对话体的不同,可以从中窥见中西方思想起源的差异,寻找中西文化发展脉络的源头,揭示中西文化的互补性。一、对话双方地位不同《孟子》一书中对话双方地位是不平等的。其一,在社会地位上,孟子属于"无恒产而有恒心"的士阶层,以为诸侯大夫出谋划策为生。而他的对话对象则是掌握着国家权力的诸侯大夫。如果士说话不符合诸侯的心意,则会  相似文献   

4.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并要求统治者给予“民”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有限权利,这种以“民为贵”思想是否意味着孟子将“民”的地位置于君主之上呢?通过分析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措施及其终极目的发现,“民”只是在国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而并非在国家政治权利结构中居于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封建时代,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孔孟之道几乎成为儒学思想的代名词。儒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学历史教材在介绍孔子和孟子思想的时候,主要讲了孔子的仁与孟子的仁政,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讲。  相似文献   

6.
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下对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历史上孟子第一个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做了系统的总结和概括,提出了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核心的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其民本思想也一直受到较高的推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学习,我们发现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局限,并不是真正的以民为本,社会中的人都是平等的,虽然存在分工的不同,但就其地位上来说并不存在孰轻孰重.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社会的发展。孟庙是纪念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与传承者-孟子的重要场所,其建造过程自然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以孟子及儒学地位变迁为主线,以孟庙建设过程与现状布局为切入点,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出发,探究孟庙所反映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8.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心学大家,关于其心学思想的渊源,有来自二程说,亦有来自禅宗说,但陆九渊自认"读《孟子》而自得之"。研判陆九渊生平及思想,其"自得"说是成立的,一是因为陆九渊生活的时期,孟子"升格"运动已经基本完成,孟子的地位显著上升,社会尊孟风气浓厚;二是陆九渊家学渊源深厚,且自己善于独立思考,读《孟》研《孟》而思有所得;三是孟子心性思想初步构建了心学基本框架,为陆九渊心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陆九渊不仅继承、发展了孟子心性思想,而且又兼取程颢和佛教禅宗关于心性的论述,从而又大大超越了孟子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心学思想体系。之后的王阳明则进一步完善了心学体系,而与程朱理学并行,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七百余年。  相似文献   

9.
自战国时代以荀子对孟子思想的批判发其端,经历两汉、魏晋至隋唐,到宋元,《孟子》学在各代得到了不同的对待。这从各代书目著录及其社会状况可以窥见一斑。随着《孟子》学的发展,各代对《孟子》思想也在不断改造。一部《孟子》学史,从学术思想的角度进行考察,就是一部《孟子》诠释史,其发展与儒学的兴衰同步。  相似文献   

10.
孟子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而自成体系,其充分体现传统儒学的政治取向和理想追求,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对孟子政治思想的内在逻辑、主要内容和其影响进行分析,明确孟子政治思想以"性善论"为逻辑起点,以"仁政王道"为逻辑核心,以"治国平天下"为逻辑归宿。在其内在逻辑基础上分析其"民本"、"德治"和"政治发展"思想,并对孟子政治思想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11.
孟子的经权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一种继承和超越,孟子明确提出"反经行权",而且理论更加系统化,对"经""权"提出了度的限制。本文在分析孟子"经""权"思想内涵的基础上,阐释了孟子的"反经行权"思想,并归纳总结了其思想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就是所谓的度。最后,分析了孟子"反经行权"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孔子以"仁"与"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使其人性论蕴涵着"性善"与"性恶"的两极趋向,孟子与荀子分别将其拓展为性善论与性恶论,体现了人性论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原始儒学演进的内在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13.
孟子性善论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子的伦理学思想,在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伦理思想史上,占据着突出的地位.科学地评价他的伦理学思想特别是思想体系的核心--"性善论"学说,对于我们今天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传统有着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虽然勇并不是孟子思想中四德之一,但在孟子德性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孟子认为人应摈弃血气之勇,应好大勇,追求不动心之勇,追求符合德性的义理之勇,这种勇符合道义和大节,是敢于担当的道德之勇。在修养上,孟子主张以气养勇,以义配勇,主张"舍生取义","习""气""志"与勇密切结合,这样勇德就成为情感与行动相统一的德性,使勇德成为其最高的道德人格中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西汉以来文吏地位逐渐下降,但到东汉初年有所回升;这种回升有着一定的现实原因:法家思想从未被统治者放弃,文吏本身具有的特质,以及光武帝"退功臣进文吏"的影响;文吏地位一度变迁,其实质是儒法两种不同治国方式的此起彼伏,随着"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逐渐为统治者所认可、接受,文吏与儒生亦趋于融合,文吏在东汉初年的"回升"仅仅是合流过程中出现的反复.  相似文献   

16.
孟子"距杨墨"的异端批判意识有着丰富而又复杂的思想内涵:一方面,孟子强调切入事件之前要"知其罪",投身事件之中要"距其非",结束事件之后要"恕其过";另一方面,"杨墨"是个变项,所有背离孔子之道的异端思想均可填入其中,孟子由此把距杨墨与禹抑洪水、周公兼夷狄、孔子成《春秋》联系起来,确立起"距杨墨"在儒家思想史上的权威地位。基于这一异端批判意识具有包容性与独断性的矛盾两重性,我们需要崇尚真理、拒斥谬误,对此予以创造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为扭转"断章取义"之风,孟子提出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传记批评方法.这一批评方法肯定了作者的主体地位,肯定了把握"作者之志"的可能性及其客现性,有着特定的内涵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8.
女性地位研究是社会性别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由于古代家庭生产劳动存在"男耕女织"的性别分工,尤其是中古时代,赋税主要是征收"租"、"调"和"庸",即征收粮食和纺织品,这就使得匡算男女劳动所得的市值有了可能.根据当时物价的资料,估算的结果是,一般而言,中古时代女性的赋税负担约为男性的3-4倍.整体考量历史时期女性的地位问题,并不单单是一个经济地位的问题,而从赋税负担入手,则为女性社会地位变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湖南省老司城村土家族的婚姻制度、婚恋观念、婚姻习俗等的当代变迁中可以透视湘西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在当代的回归.从史前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到清朝改土归流,再到新中国成立,历史进程步入当代,湘西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经历了一个由较高到低谷,再到较高的"回归"过程.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在当代大幅度提升,形成与男性基本平等的社会地位.当代湘西土家族女性家庭地位的"回归"是回归平等的两性关系,是回归城市化,回归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20.
贬押个体的文化潮流在先秦时期特别突出.殷商及之前,人作为一个群体从属于神,决定他们命运的,是神或祖先魂灵;西周,个体属于代天治民的天子,"周公制礼作乐"加强了对个体意识萌发的延阻;东周,礼的地位和作用鞘降,但个体的价值和地位很少被肯定和提高: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要求全面克制个人欲望;战国,孟子强调"寡欲"而"养心",苟子认为只有去除欲望才能维护正义,墨子践行"自苦为义",庄子、韩非皆力求禁欲.贬押个体的文化潮流对这一时期的文艺创作、文艺风格与文艺批评特征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