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档案管理是新农村文化事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农村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总体上看,目前这项工作尚处于薄弱阶段。创新农村建档"1+N"模式,将农村档案管理融入"新文化运动"之中,并依据农村社区特征提出"欲善于村、首善于乡"和"建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息化主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息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也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数字鸿沟"的根本途径。经过近三十年农村信息化实践历程,农村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已经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在建设模式、信息资源、"最后一公里"、参与主体等问题上存在不同认识与做法,值得探讨,尚存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3.
加速宁夏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方面,也是缩小"数字鸿沟",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为了了解宁夏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宁夏社科院"宁夏新农村信息化研究"课题组深入宁夏一些市县农村,对其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宁夏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导思想,并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阐述了加速宁夏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县级电视台记者,长期采访在农村这片沃土上,感受到县级电视台最大的优势是农村,最多的受众是农民,最有潜力的行业是农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县级电视台"三农"报道如何跳出老框框,贴近农村实际、增强可视性,是县级电视台面对的新课题。笔者试就县级电视台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三农"报道,从三个方面加以浅谈。一、提高认识,找准"三农"政策切入点,展示农村新貌县级电视台作为基层媒体,新闻记者要吃透"三农"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有线电视事业,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是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关键是"长期通"、"优质通"。如何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建成投资少、安全可靠、维护成本低的网络是"长期通"、"优质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改革,从"大包干"开始.当时,当于"大包干"的报道铺天盖地,主调就一句话:一包就灵! "大包干"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大包干"是不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最大因素?采访农村,观察农村,接触无数个农村致富的典型,我的结论是:引发农村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不是"大包干",而是逐步放开和逐步成熟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改变了中国,改变了农村,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农村广播"村村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在农村实施广播"村村响"工程是时代的需要.是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图书馆的概念与职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我国的农村图书馆事业长期发展缓慢,除经济制约的因素外,在"农村图书馆"概念认识上的模糊不清和对其职能的不准确定位,同样是影响我国农村图书馆事业不能顺利发展、影响其社会作用不能很好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积极推广和建设"知识工程"、加大农村图书馆事业建设力度的时候,实在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探讨一下"农村图书馆"的概念,自必要重新确定一下农村图书馆的职能.  相似文献   

9.
吴锋 《今传媒》2007,(9):8-30
近年来,中央为减轻农民负担,对农村村级组织和中小学校公费报刊订阅采取"限额制",同时中央划定的"重点党报党刊订阅"范围日益缩小,"三农"类报刊已不在"重点党报党刊"之列,一些过去靠行政摊派发行的农村报刊日益萎缩,逐步退居市场的边缘.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报刊千人占有量平均不到7份,农村报刊发行已成报刊经营中的最大难点."做发行难,做农村发行是难上加难!"那么,在市场经济时代,农村报刊发行到底有没有思路和出路?农村报刊发行营销如何突出重围?本文以国内"三农"类报刊发行的成功案例来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刍议农村图书馆建设之“不发展”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建琳 《图书馆杂志》2011,(12):12-16,20
"不发展"命题既有理论的合理性,又有实践的针对性。以公共图书馆理论为基础,刍议农村图书馆事业的"不发展"命题。首先,农村图书馆建设不是天经地义,它是阅读行为中以最小投入来获得最大社会效益的理性选择。其次,政府不一定会为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发展经费不会来自经营运作,不能夸大社会力量的作用。探究"不发展"命题是为了对盲目发展的理性纠偏,"不发展"时也需要开展农村图书服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中的四大瓶颈: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根本障碍是认识瓶颈;"最初一公里"这一最大障碍是"货源"瓶颈;现代农村信息技术应用举步维艰是应用瓶颈;信息利用能力弱这一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屏障是素质瓶颈.提出了破除瓶颈的若干对策,为领导决策和管理部门制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村工作千万件,档案一线牵",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档案和档案工作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形象阐述.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和农村工作的若干重大决定",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全面进步,更多地依赖于农村档案和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13.
第一,宏阔的观察视野.目前,农村学校出现学生外流、教师不稳、阵地失守几大困局,农村学校呈现整体性萧条.面对这一情势,教育界反映强烈,态度悲观,疑惑、焦虑,成为一种普遍情绪.人们往往把农村学校的迅速萎缩与农村撤点并校布局调整解读为一种因果关系,把农村学校衰落的"罪责"落到城镇化头上.本书作者则是把农村教育的种种变局置于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观察和考量,认为,农村之所以撤点并校,是因为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量减少;农村学校学生的减少与城镇学校学生的增加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这种此消彼长格局的形成,完全是城镇化推动的结果.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大致经历了土地城镇化—劳动力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三个阶段. "民工流"之后必然出现"学生流",学生进城,让"留守儿童"与在城镇务工的父母团聚,消除"半城镇化"给儿童教育带来的种种后遗症,既顺乎民意,合乎人性,也为"人的城镇化"的真正实现铺平了道路.说到底,是城镇化的提速,深刻地改变着并将继续改变中国的城乡社会结构及人口分布格局.正如城市的迅速繁荣与农村的日渐衰落同时发生一样,农村学校的萎缩与城市学校的火爆同样属于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校随人走,学生进城,学校也进城,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是可喜,不是可忧;是好事,不是坏事.因为,乡下孩子进城读书,分享城镇优质教育资源,接受比乡下学校更满意的教育,毕竟是许多农村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期盼.目前的变化恰恰为这一愿望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成功的关键,是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农家书层"所需资金的筹集渠道,使"农家书层"真正成为农村的精神文化阵地,成农村出版物市场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15.
陈娟 《国际新闻界》2012,(6):108-113
本文从社会角色的视角切入,对中国农村类报纸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进行了梳理。改革开放前,农村类报纸是作为动员与整合农村社会的宣传工具而存在的;改革使中国社会逐步进入分化阶段,农村类报纸的角色随之表现为突显"信息传播角色"的角色丛;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分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直至"断裂"阶段,农村类报纸被整体边缘化;新世纪,农村类报纸作为"利益主体"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中为谋求自身发展各自做出不同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农家书屋"建设的三个重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围绕《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新闻出版总署适时推出了"农家书屋"工程,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在我国农村建设20万个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影响力的"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至少配备一千册以上的图书、30种报刊及相应的音像制品."农家书屋"工程对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缩小城乡文化差距,维护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重要内容,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文化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我正式加入大连日报社新区新闻部(即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新闻部"),成为一名负责报道农业、林业、海洋渔业、水务、长海海岛战线的新闻"新兵"。东北地区唯一海岛县、黄海前哨长海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说:你是大连日报第一个跑海岛战线的女记者。作为生长在城市的"80后",我几乎没什么农村生活的经历,农村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三农"报道应该写什么?农村报道能不能具有可读性?采访时和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图书馆应顺应时代的要求,面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新任务,从本地实际出发,利用好文献资源,积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相似文献   

19.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农村产生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发展和壮大,是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代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改革,从"大包干"开始.当时,关于"大包干"的报道铺天盖地,主调就一句话:一包就灵! "大包干"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大包干"是不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最大因素?采访农村,观察农村,接触无数个农村致富的典型,我的结论是:引发农村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不是"大包干",而是逐步放开和逐步成熟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