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劳务派遣员工的大量使用,员工队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劳务派遣员工在企业员工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做好劳务派遣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快专业施工队伍的建设步伐,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形势下政治思想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冯瀛春  陈巍 《职业圈》2012,(30):97-98
劳务派遣这一新型用工方式,有效实现了劳动力雇用和使用的分离,劳务派遣公司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发挥了其管理的专业优势。同时,用人单位“用人不招人”,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和劳动争议率,故为众多大型企业所青睐。特别是针对编制十分有限的电力企业而言,劳务派遣用工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用工模式,劳务派遣用工在线路巡护、设备检修及司机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其在总员工中的占比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潘兴龙 《职业圈》2012,(17):103-103
中国的劳务派遣发展及其现状 一、产生的现状和原因 所谓劳务派遣就是务工人员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又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劳务派遣公司就可以将合适的劳动者派到用人单位上班。而相关的劳动事务、社会保障则全部由劳务派遣公司负责办理。但是劳动派遣所签订的合同时间较短,一般是一年一签。  相似文献   

4.
赵醴 《职业圈》2014,(24):87-88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劳务派遣制员工,且用工规模和领域日益扩张。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派遣制员工面临着同工不同酬、身份歧视、晋升瓶颈等问题困扰,导致劳务派遣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无法收到实施劳务派遣制的预期效果。鉴于此,本文就如何提高企业派遣制员工激励效果开展深入研究,以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劳务派遣发展及其现状 一、产生的现状和原因 所谓劳务派遣就是务工人员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又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劳务派遣公司就可以将合适的劳动者派到用人单位上班。而相关的劳动事务、社会保障则全部由劳务派遣公司负责办理。但是劳动派遣所签订的合同时间较短,一般是一年一签。  相似文献   

6.
云鹏 《职业圈》2012,(8):148-149
A公司是设立在我国中部地区的一家劳动密集型跨国企业。和所有在华的其他运营中心一样,A公司采用了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这种新兴用工形式对于基层务工者,同时也是劳务派遣的主要雇佣对象而言,虽然发展多年,但是很多基层务工者对此并不是很熟悉,调查中发现,很多人对此闻所未闻。  相似文献   

7.
江北 《职业圈》2011,(10):37-38
我国立法首先应承认劳务派遣公司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对派遣单位的设立门槛以及派遣公司和接受单位的责任做合理分配,既要保证派遣工人得到充分保护,又要使派遣公司和用人单位尤其是用人单位使用派遣工人的风险得到一定控制,从而促进派遣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洪生 《职业圈》2011,(33):140-140
关于劳务派遣。对其称呼学界有许多说法.“劳动派遣”、“人才派遣”、“人才租赁”等等称呼都是存在的。对于其界定,也是学界讨论的热点。从不同学科和研究视角出发,研究者给出不同的界定。从用工单位视角看,劳务派遣是一种用工形式;从派遣员工视角看。劳务派遣是一种就业方式;从派遣机构视角看,劳务派遣却是一种经营活动;法律研究者则更倾向于将劳务派遣视为一种特殊的雇佣关系。  相似文献   

9.
马亮 《职业圈》2013,(24):159-159
一、引言 近年来,劳务派遣在企业用工中以其优势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促进体制内部就业机制转换、促进城乡就业结构转变、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等方面,劳务派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劳务派遣用工既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同时又隐藏着风险。因此,用工单位应辩证的看待劳务派遣,既要充分利用劳务派遣的优势,又要正视劳务派遣隐含的风险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确保企业和谐发展。陕西省邮政公司属国有大型中央企业的陕西省分支机构,现阶段人员招聘较多采用劳务派遣,所以,劳务派遣存在的法律风险越来越突出了。本文从陕西省邮政公司人力资源的角度,主要在界定劳务派遣概念的基础上,探究企业劳务派遣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企业     
《职业圈》2014,(10):13-13
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与劳务队伍开启战略合作 近日,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在湖南衡阳机关召开劳务队伍战略合作协议签订暨骨干负责人交流座谈会,劳务队伍负责人、局主要负责人及公司各级领导共88人参与会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劳务派遣行业在过去30年里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时至今日,劳务派遣已经渗透到美国整个经济的各个领域,从"看门人"到首席执行官,各个层面的劳务派遣发展迅速.目前约有700家职业雇主组织(劳务派遣公司)在50个州提供各种业务.  相似文献   

12.
温越岭 《职业圈》2011,(10):33-33
“劳务派遣行业是个朝阳行业,但是只有规范了,整个行业才能蒸蒸日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市劳务派遣协会会长李昌说,“现在仅北京市劳务派遣企业就有3000多家,其中鱼目混珠,是一些不良公司搞坏了市场。”  相似文献   

13.
"劳务派遣行业是个朝阳行业,但是只有规范了,整个行业才能蒸蒸日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市劳务派遣协会会长李昌说,"现在仅北京市劳务派遣企业就有3000多家,其中鱼目混珠,是一些不良公司搞坏了市场.  相似文献   

14.
叶文初 《职业圈》2011,(32):60-60
不同身份员工诉求不一样 目前,本公司用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深员工,即原来的固定工、合同工;另一类是非资深员工,即原来的招聘工、临时工,临时工又称劳务派遣工,其人员总数已大大超过资深员工、原招聘工总和。  相似文献   

15.
劳务派遣是具备劳务派遣资质的派遣机构向用工单位派遣劳动者,劳务派遣机构与该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并提供相应劳务费用的用工形式。为了明确劳务派遣机构、用工单位和被派遣者三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劳务派遣用公制度的规范执行。在2007年6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有专门的条款对以上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以保证劳务派遣的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6.
马珍桃 《职业圈》2013,(30):113-113,115
一、中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依据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的一种特殊用工方式。劳务派遣制度在我国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迅猛发展于90年代。1990年劳动部颁发了《职业介绍暂行规定》,首次提出了职业介绍机构的概念;1995年又颁布《就业登记规定》,所谓的劳动力市场也仅指那些职业介绍机构。  相似文献   

17.
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工会组织需要领会三层含义 一、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是工会组织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根本所在。工会维权包括维护员工的民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等。但最长远的是维护员工的文化权益。只有维护了这一权益。员工的权益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维护。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是维护员工文化权益的直接要求,是对员工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维护。二、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是工会组织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工会以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为目标,激发广大员工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推动公司创建百年油田的发展实践;而公司创建百年油田的发展实践。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能确保员工收入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因而,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是工会实现“两个维护”目标的需要,有利于工会在企业发展中找准位置。实现有为有位,有位有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务派遣大概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人们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不断深化,我国企事业单位也对劳务派遣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文章在阐述劳务派遣特征的基础上,浅析了推行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爱军 《职业圈》2013,(29):119-119
了解和掌握驻省外员工思想动态。稳定员工队伍,发挥员工潜能。是山东高速集团河南许禹公司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公司课题组在双因素理论、九型人格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基本步骤,对课题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得出了。三位一体。的稳定员工思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聚焦     
《现代企业文化》2011,(25):11-11
劳务派遣“条例”变“办法” 由于来自国企等方面的阻力,已经开始起草2年半的《劳务派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最终难产,不得已之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欲将《条例》降级为《劳务派遣办法》出台。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条例》属于国务院行政法规,出台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而国内劳务派遣市场亟待规范,“制定办法出台的可行性可能会大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