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是个小发明迷,早在读小学的时候发明的“节省木材的铅笔”就获得湛江地区小发明三等奖。最近申请了三项实用新型专利:“生物场保健延寿装置”、“密码输入器防窥保护器”和“车用防震座位架”。为了搞发明,我经常阅读科普书刊,从书上寻找灵感。然后上网查询资料,打电话向专家请教,寻求最佳方案。车用防震座位架就是从《未来的汽车》关于自动空气悬架系统原理的描述中得到启发而发明的。自动空气悬架系统的原理是在悬架下方设置前后轮车高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将由于震动而引起的车高变化信息输入电脑,电脑处理分析后,发出相应的指令给主动悬…  相似文献   

3.
大干世界,芸芸众生,吃穿住行用,若离开金属,简直成为不可能——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建筑、桥梁、锅盆、文具、刀斧……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4.
正灵感是人们在艺术构思、探索过程中由于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的豁然开朗、精神亢奋、取得突破的一种心理现象。我们发现,儿童幻想的涂鸦、稚拙的色彩搭配都与现实极不相符,但这些随心所欲的产物居然与某些大师的杰作出奇的相似,其实,这些无疑都是儿童充满灵感时的即兴表演。  相似文献   

5.
由珀杜大学的工程师和芝加哥大学的物理学家领导的研究组发现了水滴形成的奥秘,这可能带来制造纳米尺度的纱线、电线和粒子的新方法。珀杜大学化学工程教授奥斯曼·巴萨兰说,这些纳米尺度的纱线、电线和粒子有数不清的用途,包括制造新的复合材料、电路和药品。在一个喷墨打印机里,液体珠子是怎样在喷嘴处形成的呢?研究人员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得到了这一新发现。一个已经被广为接受的观点认为,不论是何种液体或气体,这些液体珠子或气泡脱离喷嘴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在珠子的形成过程中,该液体或气泡通过一个极薄的部分与喷嘴相连,该部分会变得越来…  相似文献   

6.
科幻小说作家总是有丰富的想象力 ,有些人甚至掌握真正的技术知识。欧洲航天局现在想对这些人的技术知识加以开发。他们已请伊韦尔东一家名为“来自别处的房屋”的乌托邦博物馆就未来对科幻作品中的技术加以利用进行可行性研究。这家博物馆有一座收藏了 4万本科幻书籍的图书馆。博物馆馆长、欧洲航天局“科幻小说创新技术应用于外层空间”项目负责人帕特里克·居格说 ,这项研究还将包括对连环漫画和《星际旅行》等电影的利用。在与现实有明确联系的科幻作品中 ,居格列举了金·斯坦利·鲁宾逊创作的《火星三部曲》。这部作品描绘了如何把火星…  相似文献   

7.
四、显编程式发明灵感 显编程式发明灵感是指在发明过程中通过显编程思维而引发的发明灵感.  相似文献   

8.
灵感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和思维方式。灵感具有偶然性、瞬间性、亢奋性、差异性、新颖性、潜意识性、普遍性。  相似文献   

9.
创新的途径很多,但它们都需要大量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支持,具体来说,包括科学原理、技术知识、各种社会知识、实践经验、成功案例甚至失败的教训等等。可以说,知识是创新的源泉。但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尤其当前的知识爆炸时代,如何才能快速获取自己最需要,最有价值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二、中国古代关于灵感的“五大说”中国古代对灵感的研究,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历代文论中不仅注意到了文艺创作中的灵感现象,作了大量的生动描述,而且创造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概念和理论。在古代汉语虽然没有“灵感”一词,但却有交感、兴会、神思、妙悟、顿悟、灵性与灵机、养兴与感兴等一系列概念与范畴,通过这套概念与范畴,建立了自己的“人物沟通,心灵感应”为中心的灵感理论。这种灵感理论同西方相比较,主要区别有三:一是对于灵感的来源和本质,西方重神启、重天才或天性,中国则重人与物的沟通,心与物的感应;二是对于灵感来…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创新灵感与灵感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创新灵感是科学主体在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和记忆力巧妙融合的最佳创造力效应,文章运用现象描述的方法,探讨了科学主体创新灵感所具有的显明特征,并指出其在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中的重要而奇特的功用。  相似文献   

12.
从简洁开始工业设计之父雷蒙德·洛伊曾说:“简洁是美学方程式中的决定因素。”本着好的设计精神,让我们从极端的简洁开始。艺术家总是受到他人的影响,也就是说,标准的艺术史听起来会像一场棒球比赛的现场解说:贝拉斯克斯影响了戈雅,戈雅又影响了毕加索。那么设计师呢?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3.
捕捉灵感     
灵感,人人有。善于捕捉灵感的人,必然有所发现或者有所创造和发明。英国的辛克莱是袖珍电脑和袖珍电视的发明者。他在谈到自己的发明时这  相似文献   

14.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细节,构成了生活,幼儿于细节之中成长,教师于一个个细节之中引导幼儿感悟着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5.
点击灵感     
雨松 《世界发明》2003,26(4):22-23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把地球撬起来!——阿基米德多么荒谬、多么不切实际的人类妄想呀!然而,正是这些荒谬而又不着边际的奇思异想,使人类从一个个黑暗的野蛮时代渐渐步入了高度的文明时代。发明的灵感犹如消逝的时间一样,每天都在更新,任何来自灵感的发明都表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是发展的规律,也是发明能够永恒存在的真理。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我们有时能够用直觉创造性地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而有时又变得迟钝起来呢?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科学家一直在寻求这类问题的答案。不久前,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的不同思维方式来自大脑的不同区域,而灵感更爱惠顾那些准备进行创造的人。虽然一些人明显比另一些人更具创造性,但我们都会用两种思维解决问题: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多年研究人类创造性的美国德瑞索大学和西北大学的认知科学家希望知道:  相似文献   

17.
抓住灵感     
杨波 《世界发明》2001,24(8):4-5
  相似文献   

18.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发明创造,能否以时间因素作为创新思维变量,在“时差”方面匠心独运呢?  相似文献   

19.
张妍 《科教文汇》2010,(33):79-80
"灵感"一词原本是宗教用语,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最早使用"灵感"这一概念,借以描述诗人创作时所出现的狂乱心情或狂热激情等特殊精神状态。1980年科学家钱学森第一次鲜明地把灵感作为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提了出来,他说:“创造性思维中的灵感是一种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灵感也就是人在科学或艺术创作中的高潮,突然出现的、瞬时即逝的短暂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生活和工作中.特别是在科学实验和发明创造中.有时难免会出现失误的情况,在失误面前,有的人,善于发现和利用失误中存在的发明时机,作出新的发明:也有的人,不再过问.拂袖而去,从而丧失发明创造的机会。如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杜邦公司组织力量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中,实验室里的一个助理人员由于疏忽发生了一次失误,他在星期六下午下班时忘了把烧锅关掉,而让烧锅开着过了一个周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