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五下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通过“大堤抢险”“铮铮铁汉”“勇救群众”三个场景.刻画了人民子弟兵的群体和个体形象,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教者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以问题“你从文中哪些语句读出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统领全文,让学生深入文本,细读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阶段,词语教学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将课文作为平台,充分挖掘课文素材,提升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针对小学生词语理解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联系上下法。一篇课是许许多多的词通过一定的方式堆砌而成的,词是课中的词,这个词一旦离开了课这个大集体,就会失去原味,显得单薄孤立。联系上下,可以使我们准确地理解这个词。如:“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句中“纹丝不动”是指由于我军隐蔽地点与敌人相距太近,而且敌人在高处我军在低处,容易被发现;再联系这次行动对本次战斗和整个战役的作用,就决定了对我军隐蔽行动的要求非常高,必须做到一点儿也不能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4.
张维萍 《成才之路》2014,(28):45-45
前段时间,笔者到一所学校听课。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学生感到非常为难,总是不能准确地说出某个词语的意思。但是,我惊奇地发现,一个学生将课外学习资料上的词语理解抄写在书页上。毫无疑问,这个学生在课前做了准备。但是,也因此引起了笔者的深思:在课堂上,词语意思的理解如此走过场,学生怎么能感悟到语言的温度呢?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词语的“生命”,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5.
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听说读写,离不开词的理解和运用。词是字、句、段、篇的纽带,儿童要认识周围世界,进行思维活动,必须依靠词。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词语教学是基础。我们可以把词语教学上得生动有趣,扎实有效,让词语在学生的心灵上鲜活起来,走向充满智慧的词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陈兰 《基础教育研究》2010,(5):33-33,35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者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以问题“你从文中哪些语句读出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来统领全文,让学生深入文本,细读体会。交流时学生的回答重点集中在“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和“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这两个句子中,于是教者紧扣三个关键词语“全然不顾”“奋然”“人墙”,引领学生咀嚼语言文字,使词语鲜活丰满,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许多课文篇幅短小,用词精当,独具匠心,所以在教学中,唤醒词语,让词语教学鲜活起来,丰盈语文的教学细胞,让学生在情趣盎然中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品悟课文蕴含的情真意切,触摸作者的脉搏,从而入景入境入情!词语是灵动的,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只要细细聆听,那声音便会轻轻敲进读者的心中,激起无数的情感浪花!教学中,让学生潜心体会词语中包藏的声音,感动便会在不期而至中漾过心尖。  相似文献   

8.
叶春红 《考试周刊》2015,(46):36-37
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通过活化词语形象、引导学生角色体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等方式,能有效理解词语,增强词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词语是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词语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的,这些词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  相似文献   

10.
词语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文章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不仅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细致地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题旨,对阅读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理解文章,可以从普通意义层、具体意义层和情感体悟层三个层面来引导学生对阅读中的词语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1.
王月仙 《山东教育》2011,(16):28-29
一个词就是一张千变的脸,有色彩、有表情、有情感,由此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应该说,词语教学在低年段能受到重视,但是到了中高年级,随着阅读教学任务的加重,许多语文教师就将词语教学放在了比较次要的地位,词语教学普遍存在弱化、僵化、简化的"三化"现象,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力度,语感培养显得空洞、无力。词语教学应该始终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末,诚如薛法根老师所言:小学  相似文献   

12.
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听说读写,离不开词的理解和运用。词是字、句、段、篇的纽带,儿童要认识周围世界,进行思维活动,必须依靠词。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词语教学是基础。我们可以把词语教学上得生动有趣,扎实有效,让词语在学生的心灵上鲜活起来,走向充满智慧的词语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词语是构成课文的细胞。词语的理解离不开它所在的特定语境,因此,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对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但是对第一、二学段的学生而言,联系上下  相似文献   

14.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理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呢?我认为,词语教学要走出“就词解词”的误区,而应该“还原语境,理解词语”。因为语境和理解词语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还原语境可以将词语融入到特定的语境中,使学生一接触到词语就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立体形象的画面,从而使词语教学显得更加鲜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还原语境,进行词语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34):55-56
"学以致用",而理解是运用的基础。在第一学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生动有趣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通过结合字理、联系课文、链接生活、调动感官等方式方法,将抽象的词语变成具象形象的画面、情境、感受,帮助学生轻松而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16.
黄方 《少年读者》2008,(1):7-12
夯实基础 25.下面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语言的精华。  相似文献   

17.
辨析语境中词语的恰当意义,感受词语的情感色彩,是学生深度感悟句段篇章的基础渠道。采取有效方法,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于情趣与智趣中丰厚词语理解,使词语教学更加感性、形象,夯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基石,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和关注。一、借助形象手段,让词语理解生动起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更容易让他们领会词义。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稻秧脱险记》中"气势汹汹""不由分说"等重点词语,在  相似文献   

18.
石月兰 《考试周刊》2008,(9):202-203
理解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词语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直观法、联系上下文法、联系生活实际法、比较辨析法等方法来理解词语,并引导学生在运用过程中掌握这八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词语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必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联想,结合情境、环境,联系生活等方面来理解词语,体会词语的深层次含义,这样才能使词语教学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一、借助形象手段,感悟词义【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小稻秧脱险记》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从一、二自然段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结果学生自读课文后,上台写出以下词语: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