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蕊 《科教文汇》2020,(13):151-152
本研究采用表现性评价,对x幼儿园大班一个班级39名幼儿进行为期一年的发展性评价,在真实情境中对幼儿的发展状况作出连续性评价,获悉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同时对评价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表现性评价是学业评价的一种方式,与纸笔测试相比,表现性评价能更好地增进评价的全面性、提高评价时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合作能力。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可以分为选择学习任务、制定评价标准、评价学习过程、运用评价结果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表现性评价通常要求学生在某种特定的真实或者模拟的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完成某项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或者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吴婷婷 《科教文汇》2013,(5):175-177
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即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教师通过多种有效手段帮助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科学、获得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经验并应用到生活中去。本文以课题组展开的系列活动内容及收获的经验浅析如何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充分挖掘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对幼儿发展具有应用价值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引领幼儿探究生活,亲近科学,在真实的情景中习得知识,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表现性评价是强调过程性的评价,它能及时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地理学习思维能力。为落实《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该文在表现性评价内涵的基础上提供设计思路,以目标、任务、评分规则三个基本要素进行表现性评价的具体内容设计,并结合表现性评价的应用现状,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项,目的是优化评价体系,使之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交叉学科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和功能,归纳了形成性评价中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主要类型,分析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区别,解释了形成性评价的操作方法和过程,研究了在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
建构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建构游戏是孩子们通过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经验、再现生活情景、升华生活感受的一种活动。因此,如何在游戏中运用合理的评价方式,是完善和提升幼儿建构活动的关键因素。下面笔者以《神秘洞》建构展示活动为例,说说在建构游戏中是如何通过细致观察进行评价的。  相似文献   

8.
课程资源库为幼儿的自主性探索活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老师要通过创设情景、引领审美、设疑探索等方式鼓励幼儿去探索资源库里的各种材料,为幼儿搭建一个个合适的"脚手架",让课程资源库"活"起来,幼儿带着自己的问题,在探索中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办法、有主见、自信、独立的人。  相似文献   

9.
教师注重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探索能力的培养。为此,要创设情景,从兴趣入手;要尽可能给幼儿操作、实践的机会;要采用多元的评价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表现性评价将教学内容,教学原因以及教学水平进行了一定的解释,将课程、教学以及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在德育中嵌入表现性评价,可及时调整育人方式,有效提升学生德育品格.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制定适合幼儿发展的散文诗评价体系能让教师真正了解幼儿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改变幼儿散文诗欣赏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幼儿难学、教师难教的状况.该文首先阐述如何制定适合幼儿发展的散文诗评价体系,其次重点阐述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评价体系,最后精要阐述运用评价体系后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学业测评多聚焦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表现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重视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策略,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等。在新课程背景下,表现性评价对于全面、准确、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汲取国外关于表现性评价的实施经验,深化对表现性评价的认识与理解,设计符合我国教育环境的学业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3.
车亮  何声清 《科教文汇》2013,(22):84-85
我们的学业测评多聚焦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表现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重视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策略,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等。在新课程背景下,表现性评价对于全面、准确、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汲取国外关于表现性评价的实施经验,深化对表现性评价的认识与理解,设计符合我国教育环境的学业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4.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评价,它通过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提高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重要功能,理清表现性评价的内涵设计思路以及实施的要领,推动课堂评价和革新以及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就是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指导策略,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帮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激发幼儿学习、探索自然等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采取合适的指导策略是十分关键的。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课程指导》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探索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地组织幼儿的科学活动,使幼儿产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操作呢?我想主要是从材料的投放方面和对幼儿的指导这两大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以它独特的优势优化课堂结构,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氛围,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使幼儿的审美情趣、绘画能力、创新精神都得到了提高,使每个幼儿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成,从而为幼儿绘画活动注入了无穷的生机!  相似文献   

18.
新《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直接为幼儿主动探索科学服务的,即投放的材料要显科学、贴生活、体趣味、突层次、有目的,只有这样,材料和幼儿才能真正建立互动,幼儿才能更好的感知现象,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好奇,从而主动探究科学。  相似文献   

19.
邹国英 《科学大众》2013,(8):95+160
童话故事在每个时代因为时代背景而有其特色。在新时代,我们可以合理利用童话故事本身的特点,合理加以运用和创编,将它引入到我们幼儿园教育中来,通过让幼儿亲身参与到童话故事的讲述、创编、表演,让幼儿理解每个童话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童话故事性的情景教育,让幼儿学会生活常识和做人的基本道理。童话故事看似简单,却能为我们的教育服务,达到最有效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情绪理解是心理和社会适应的重要指标,对幼儿的社会适应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儿童情绪的社会化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面,而情绪理解能力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3-6岁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与趋势。研究采用情景故事方法考察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教育建议:(1)创设丰富情境、培养儿童情绪理解能力。(2)重视儿童多种能力、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