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现代城市灾害复杂性特点,指出北京城市社区灾害管理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城市灾害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北京城市灾害管理新模式的基本原则,构建一个在社区减灾委员会领导下的社区综合减灾的管理新模式,并对该模式的组织结构、体系建设和日常管理内容进行系统性论述。  相似文献   

2.
王枚  陆信礼 《中国科技信息》2006,(13):196-196,200
城市灾害的频发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对立的结果,人与城市灾害既对立又统一。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城市从根本上防治城市灾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王平 《科技风》2013,(5):184
城市的发展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但是随着城市化及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和布局中存在的不合理使城市容易形成城市积水内涝、高温热浪、雷电灾害以及城市特有的"热岛效应"、"狭管效应"等气象灾害。随这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象灾害对于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作用日趋明显。引发社会各界对城市公共管理、防灾减灾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就城市发展带来的城市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如何利用气象信息防御减轻城市气象灾害,加强对城市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的公共气象服务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金磊 《科技通报》1991,7(3):137-140
现代城市系统减灾及保障救助能力的获得绝不能单靠硬技术,还必须有效地启动城市人文、经济、生态、地理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体系及方法,所以要跟上“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之步伐,必须鼎新城市减灾的传统内容,归纳并探索城市灾害新的风险源及非工程性措施。本文提出了城市综合减灾的概念、理论及方法,尤其强化了防灾文化建设、灾害系统评价模型、规划设计实施细则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介绍城市水灾害的类型和特点,了解造成城市水灾害的人为因素,提高人们对城市水灾害的认识,同时让人们认识到城市水灾害是可以完全避免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灾害应急与联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各类城市灾害的特点,提出灾害面前城市各部门必须联动才能应对,阐述了应急联动的几个关键点,并提出了联动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揭示城市灾害的风险谱,探讨了合乎我国国情的城市灾害学原理及综合减灾战略规划,进而提出了政府应尽快组织编制中国城市综合减灾科技蓝皮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国家经济、文化、政治、科技信息的中心,同时也是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巨大承灾体,一旦遭受灾害影响其损失也是巨大的。在全球化的时代,减灾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项管理技能。本文首先从灾害和城市灾害的概念入手,研究了城市灾害的特征和发生原因,分析了城市灾害的发展趋势及其严重危害,然后对当前我国城市减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进而为改善我国城市减灾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资源枯竭城市灾害形成机理与控制”战略研讨会举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了“资源枯竭城市灾害形成机理与控制”战略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宋振琪院士作了“资源枯竭城市发展的战略思考”的主题报告。他指出,人类活动以开发资源为起点,资源枯竭是矿业城市必然结果;提出了大中型枯竭城市衍生灾害控制的重要性和经济转型面临的严重困难;倡议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控制与  相似文献   

10.
为帮助城市有关管理部门与组织发现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点并进行改进与提升,提高灾害应急能力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程度,提出一个城市灾害应急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模型构建城市灾害应急能力成熟度要素框架,筛选并确定能力成熟度指标体系,建立评估过程。通过对陕西省延安市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实际应用,证明这个评估模型可以合理评价城市当前的应急能力成熟度水平,可为城市持续增强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方法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灾害保险商业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文  崔鹏 《未来与发展》2007,28(3):51-54
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可能造成的损毁也日益增加。传统的灾害补偿方式已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发展灾害保险、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有效分散灾害风险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防灾减灾管理能力成为共识。本文提出灾害保险采取市场运作为主,政策引导、政府推动为辅的灾害保险商业化模式,分析了其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百科知识》2010,(14):1-1
事件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各种灾害的频发也给城市安全带来巨大挑战:4月份以来,全国16个省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暴雨洪涝和狂风的袭击,很多城市更是因为连日暴雨而陷入汪洋之中……与此对应的另一个事实却是:我国许多城市缺乏对突发灾害的有效应急体系——城市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而城市建设所引发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对城市建设中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如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地基条件的勘察、供水条件及水资源保护问题、城市垃圾等废弃物、城镇地区的自然与人为地质灾害、城市地区的人为物理化学场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4.
靖可  赵希男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792-1798
技术灾害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后果难以估量。在对现有技术灾害成因的经典理论进行研究和综述的基础上,发现各学派之间对技术灾害能否避免这一议题存在分歧的根源在于:研究基于不同的技术与技术系统,因此缺少对技术灾害的一般性认知。为此,首先通过界定技术与技术系统,重点分析了技术灾害的发生机理,对技术灾害进行本体研究;其次,通过定义技术灾害、划分技术灾害类型、识别技术灾害的典型特征对技术灾害进行界定。据此,形成技术灾害认知体系,为化解经典理论之争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我国开展技术灾害防范与应急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矿山地质工程灾害不仅会影响到矿山的开采工作,同时也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造成地质灾害的原因有多种,包括了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等,而为了更好的控制灾害的发生,还需要对地质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找出防治的措施来避免灾害带来的破坏。主要对矿山地质工程灾害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工程建设领域中的灾害预防主要针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的人为地质灾害。其中自然灾害是指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本文通过分析上述这几种工程灾害类型的特征,结合各自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危害性,得出工程建设管理中灾害预防的一般意义及重要性。针对当今国内外工程建设管理中灾害预防现状,以及目前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中灾害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挑战,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翠英  张英 《科技通报》2019,35(2):236-239,257
洪水灾害是制约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主要因子之一。灾害应急管理在灾害防御、灾害管理和灾害控制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研究城市在面对灾害时的应急管理能力,在调研某地区洪水灾害现状基础上,明确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14个指标,运用AHP法构建起城市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结构体系,设定每个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综合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和指标量化标准得分,得到基于洪水灾害的城市应急能力评价值,给出提升该地区城市应对洪水灾害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便同时产生了“环境”和“灾害”问题。而人又必须向自然索取多类“资源”以维持其生存,所以,人口、资源、环境、灾害构成了复杂的自反馈巨系统,同时又是与地球和天文密切相关的开放系统。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从来就是互相制约的,只是到了当代,全球人口已近60亿,人类才深深地认识到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的极端严重性。 人口增长失控和无节制地索取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而环境恶化进一步促使自然灾害的种类不断增加,对人类构成更加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亚洲水塔”变化的灾害效应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被誉为"亚洲水塔",其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差异显著,地貌类型多样,冰川发育,地壳隆升和河流下切作用强烈,导致滑坡、泥石流、洪水、冰崩雪崩、冰湖溃决等山地灾害发育。灾害呈现出突发性强、危害范围广、破坏严重、链式效应明显等特点,且沿构造断裂带、高山深切峡谷集中分布,受水平和垂直地带性气候条件和局地水热条件控制,不同海拔区的灾害类型、诱发因素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所差异。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和降雨增多对灾害发生的水源、物源、能量和条件组合都有所影响,导致灾害的孕灾环境变得易于成灾。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将加剧灾害的危险性,而灾害风险也会随着人口和经济体量的增加而升高。目前,还缺乏系统的基础数据和对"亚洲水塔"变化下灾害发生机制的深入认识,从而难以准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的灾害风险,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对策。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风险,应针对性地进行综合灾害考察,利用高新技术系统获取第一手灾害数据,建立灾害数据库,深化对孕灾环境、形成机理和灾变机制的认识,研究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灾害的发展趋势,研发针对特大灾害的监测和防控技术,建立多国协调的灾害防控信息共享和减灾协同机制,提高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全球沙尘暴的形势越发严重,次数和强度都将达到新高。尤其我国北方遭遇了有史以来最频繁的沙尘暴灾害天气,北京一夜之间降尘30万吨。人们对天气已从单纯温度的变化转向了对扬沙情况的关注。沙尘暴已成为传染性疾患传播的罪魁祸首。不过,如同洪水过后土地会变得肥沃一样,沙尘暴肆虐的同时,也会为自然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