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作为未来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如何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好地胜任日后所从事的相关工作,这就必须具备创业素质与能力.但是,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创业心理能力与人才市场需求存在巨大反差.所以,职业教育必须根据市场需要,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磨练学生的意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创业能力;正确教育引导,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2.
孟振华 《现代教育》2003,(17):81-82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也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外语教学必须全面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适应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的需要,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高科技时代要求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就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作为未来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如何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好地胜任日后所从事的相关工作,这就必须具备创业素质与能力。但是,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创业心理能力与人才市场需求存在巨大反差。所以,职业教育必须根据市场需要,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磨练学生的意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创业能力;正确教育引导,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4.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具有应用性、专门性、层次性、个体性、可变性等特征.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实用型人才.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与更新,才能使学生具备、形成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高校的校园文化恰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基地".本文从能力本位、以人为本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革新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人才,所以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理论知识储备、实践指导能力、创业创新意识、心理调适能力、科研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等几方面对高职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了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7.
王齐 《文教资料》2014,(3):90-92
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林类高职学生存在具备创业能力的客观需要。但现阶段其创业能力与既定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创业价值观不健全、创业能力不足及创业资源条件不充分。本文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就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深化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100年前,社会需要具备读写算等基本能力的人才.进入数字时代、知识社会的今天,需要能掌握技术工具,具备团队体作精神和知识迁移能力的人才,需要手脑并用、情知一体的人才,需要能够协同建构、合作创新的人才,一句话,需要能够创业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创新创业能力被极其看重的时代,诸多专家学者以及教师们都在研究如何利用最新的手段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型人才是许多行业中稀缺的宝贵财富,也是新时代的建设过程中我国诸多行业发展的必备力量,所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而对一些体育大学生来说,他们的长处是体能与身体素质,但是创新能力是任何一名学生进入到社会后都需要具备的,所以如何让体育大学生也能收获创新的能力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基于此浅析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体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双重挑战下职业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可持续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下,职业教育必须由原来的培养操作型、专业型、从业型人才变为培养智能型、通才型、创业型人才,由原来的“能力本位”变为“人格本位”,由单为学生就业做准备变为兼顾学生就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呼和 《科教导刊》2020,(3):183-184
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企业和社会更需要既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偏重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在工作实践中的能力不足.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应该抓住"双创"背景带来的良好机遇,加快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步伐,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12.
对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而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高质量的师资。只有建立一支有特色的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才能办出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培养具备较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相应的学术领域中获得创造性的成就。只有建立起素质高、能力强,即“双师型”的高职师资队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1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使得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得到更好的落实。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电工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学生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进一步加强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以求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职业指导要坚持能力本位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才供求也已经市场化,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高等职业院校在抓好培养质量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必须端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必须坚持能力本位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力本位即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以能力见长。这里的能力除了学生胜任  相似文献   

15.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人才,要从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做起.一是加大启发式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打破封闭的教学模式,扩大课堂内涵,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三是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推进以能力为本位的全面素质教育.实现以上目标需要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6.
高职高专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具备专业知识和高超技能,同时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特别是在当前高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就业方面探索新途径.文章主要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创业意愿、影响学生创业的因素以及高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前,理工科学生的专业教育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所以,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不能忽视课堂教学,而应当与课堂教学密切相结合。由于标准化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工作,有良好的标准化意识是企业工程师必备的素质,是培养企业创新创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因此,在高等院校理工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渗入标准化概念,有利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于21世纪技术要求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中等职业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创业与就业能力,形成“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对酒店行业实用性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调查分析中发现,企业要求我们的学生并不需要具备很高深的专业知识,但需要我们的学生具有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承受工作压力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心,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化管理环境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能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有效的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核心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实现院校培养大学工科生满足企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目标,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源动力的挖掘,学生能力发展是否符合当代企业发展需要,学生能力培养是否有针对性。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文章提出以实际项目驱动学生参与教师校企合作项目的新型培养模式,旨在以西南交大机械学院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系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试点为个案,探索西南交通大学拔尖创新创业人才新型培养模式,构建毕业时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对学校其他系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人才,而不应是本科教育的研究型人才,所以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都应以"够用、必须"为原则,使培养出的学生既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