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分布是人口增殖和人口迁移的直接结果.而兵团人口的自然增殖和人口迁移不仅受到自然、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更大程度上受政治、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是与众不同之处.对兵团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更全面理解人口分布变化的规律、优化人口分布,进而为制定兵团人口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前提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本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1.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要求的前提。2.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的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生产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生产力布局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就是要把人力资源充分吸收到社会生产中来,同时让生产更好地为全体人口服务.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人口因素很多,有人口静态因素,也有人口动态因素,还有人口构成、文化技术水平因素等.人口静态因素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动态因素包括人口的发展状况和人口的迁移等.其中人口数量是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第六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结合人口重心、不均衡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黄河流域人口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10年来黄河流域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人口不均衡趋势加剧.人口分布东南高西北低,并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下游地级市形成人口密度高的高集聚区,上游位于高原和沙漠的地级市为人口密度低的低集聚区,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密度空间趋同趋势减弱.自然因素奠定人口分布基本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变化具有较强的正向牵引作用,其次是居民收入水平,而产业结构对人口变化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口的变化     
[考点归纳] 一、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2.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断减小,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某些不利的方面,应对其进行辩证分析. [疑难解析] 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首先可以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情况下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也可以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旨在从文化这一视野看人口,重在探讨地域文化(环境)对人口的影响。各个地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人口迁移又为地域文化的融合和冲突提供了可能,而本节侧重探究地域文化对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迁移、人口观念等的影响。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人口与环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本节课标内容是: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口密度是识别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视角,基于网络覆盖数据进行人口分布研究是一个新的方向突破,有利于更加精细化刻画城市人口分布.基于西安市宽带覆盖数据,运用地理分析方法对西安市主城区人口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人口空间格局中,西安市各等级人口密度表现出显著连片式空间分布格局,人口分布具有较强的向心性.(2)西安市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不同区县、街道人口空间密度分布差异较大,人口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古城墙外围附近.(3)经济、政策因素对西安市异常人口高密度点密切相关,影响了内部人口分布.综上所述,通过对西安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优化西安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考纲要求 1.人口的再生产: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增长.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二、专题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2.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冀州平原的人口数目,在战国之际有飞跃发展.根据城邑数目推测,应该在300万左右.人口集中分布于滹沱河沿岸、晋南河谷盆地和太行山东麓平原上的南北大道两侧.这3个区域人口的密集是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荆门市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体育人口现状和分布情况、体育人口的活动特征和社会结构特征以及影响体育人口发展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期待找出群众体育和体育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荆门市群众体育工作及扩大体育人口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材地位】《众多的人口》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问题是目前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2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现状及分布情况,了解中国人口的特点以及中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政策;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绘图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分析人口分布图;培养学…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处理及设计思路 教材处理:本节是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安排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根据教学需要可对教材进行整体处理.本节课如果单一介绍人口增长知识点内容偏少,如果再增加人口增长模式的部分内容又缺少完整性,所以可将后面与人口增长有关的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中国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等知识调整到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可以就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进行判读训练,这样两节课知识都很完整.  相似文献   

14.
王丽 《地理教育》1994,(4):22-23
1、本章教材是讲述我国人口、民族的分布特点与变化情况,教材知识的内容结构十分清楚。本章是中国地理中极其重要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而人口、民族的内容又都包括了数量及分布的特点,而分布问题更是教材的重点。人口密度是讲述人口分布时涉及到的一个重要概念,可视做本章教材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5.
赵连明 《地理教育》2014,(Z1):31-32
正一、教材分析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主要途径。而人类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与变化,因此,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通过人口增长模式的学习与探究,让学生正确理解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为准确理解环境与人口容量、人口迁移打下良好基础。教材首先以"历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发现它们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提出应将“人口分布的趋向性”确定为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来统领人口分布的教学。基于世界范围及我国国内实际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状况,对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迁移等问题提出了若干讨论意见,对新时代我国人口政策及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基于GeoDA-GIS平台,以县为研究单元,对2010年川东北县域人口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揭示了川东北地区人口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县域人口密度分布差异较大,且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全局Moran’sI=0.41,表明县域人口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moran散点图、moran聚集图和LISA聚集图更加具体地展示了人口空间聚集的局部特征。通过关联分析,发现高程、交通条件、人均GDP等是影响川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刘鹏 《地理教育》2015,(Z2):71-72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人口部分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合格公民。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众多的人口”一节中,从总体上对我国人口数量现状、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我国人口分布特点进行了阐述。而我国地大物博,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问题具有地域性,教材中我国人口的总体情况不能很好地反映当前存在的人口问题,同时,空间尺度范围过大,不利于学生理解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因此需要在微观尺度上进行人口知识的教学,借助人口普查的相关知识,更利于学生理解当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葛川 《地理教育》2015,(Z2):122-123
教材版本: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课标解读:本课时内容课程标准有两条:"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主题为人口与人种,主要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不同的人种,内容较多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教学,考虑到内容衔接在课时安排中笔者并没有按照课本顺序设计,而是将人口增  相似文献   

20.
清代广西人口的地理分布与明代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口分布重心的变化,明代到清初期间,广西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桂东北地区,到了清代中期以后,广西人口地理分布重心从桂东北转向了桂东南.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除了自然条件的影响外,主要是源于省外特别是广东移民大量进入桂东南地区导致该地区人口机械增长居高不下.清代前中期广西的人口地理分布基本上奠定了今天广西的人口布局,对广西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