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档案》1999,(3)
由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天津市文史馆,天津市档案局、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纪念甲骨文发现百年暨纪念文化名人王襄座谈会于日前在天津举行。1898年,在河南安阳发现甲骨文,并为天津金石学家王襄等人所认识。王襄先生是天津市文史馆第一任馆长,是我国甲骨文发现者之一和甲骨文研究专家。他倾毕生精力致力于甲骨文研究,箸书立说;取得了丰硕成果。天津的甲骨文研究,继承了王襄先生的研究成果,不断拓宽研究领域,档案学界从档案概念、为类。保管等方面开展了甲骨文书和甲骨档案的研究。天津召开纪念甲…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信息     
中国记协举行关于贯彻《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座谈会《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颁布后,各新闻单位采取了哪些具本措施?《准则》所起作用如何?为交流情况和经验,加强对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推动《准则》的贯彻执行,中国记协8月5日邀请新华社、人民日报、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日报、北京日报等30余家在京新闻单位负责新闻业务和纪检工作的领导及有关同志座谈。与会代表从我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以及老一辈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新闻团体:天津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天津市新闻学会、天津新闻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天津分会、天津老年摄影学会,天津体育记者协会,天津卫生记者协会。△在津设有记者站或派驻记者的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4.
壬申之初,我国新闻界陨落了一颗巨星——赵超构。赵超构(笔名林放)同志是当代杰出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是新闻界的一代导师。他德高望重,为人楷模,风范永存。他不仅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更给我们新闻工作者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追思赵超构同志的一生,可以找到有益的答案。一笔曾当百万师超构同志一生办报,一辈子“跑新闻”,尤以写杂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纪念范长江同志诞辰100周年,缅怀范长江同志的不凡业绩和精神风范.在此,我谨向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贡献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范长江同志的亲属和参加座谈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6.
浙江,是我国近几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沿海省份之一。浙江现象、浙江精神、浙江人以及在浙江发生的新闻,已成为近两年来中国媒体传播的热点。浙江的发展和浙江人、浙江精神在中国的崛起,也引起了一位远在北京的老人的关注。他就是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新华社社长,现任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的穆青同志。 作为在穆青同志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的新闻工作者,我们也迫切地希望知道,这位在延安时期就投身革命、曾经写下了  相似文献   

7.
3月23日,首都女记协和民族团结杂志社在京联合召开少数民族女新闻工作者座谈会,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中国妇女报、民族画报社等单位的40多名女新闻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座谈会上,许多同志介绍了自己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十八大之际.我们迎来了第13个中国记者节。今天,大家十分高兴地齐聚一堂,参加江苏省记协举办的庆祝表彰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委宣传部。向中央驻苏新闻单位的同志和全省广大新闻工作者表示节日的问候,向获得中国新闻奖、江苏新闻奖和戈公振奖的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向为我省新闻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新闻工作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十八大之际,我们迎来了第13个中国记者节。今天,大家十分高兴地齐聚一堂,参加江苏省记协举办的庆祝表彰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委宣传部,向中央驻苏新闻单位的同志和全省广大新闻工作者表示节日的问候,向获得中国新闻奖、江苏新闻奖和戈公振奖的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向为我省新闻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新闻工作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0.
值此中国记者节之际,我们特发表周明初同志的这篇文章,一方面是追思最近辞世的陆灏同志,一方面也是希望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那种敬业精神、坚定信念和对新闻事业的不懈追求继续激励年轻一代,把新闻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1.
丁芳 《编辑学刊》2006,(1):20-21
我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990新闻频率的记者.今天站在这里,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少资格去谈什么"自己的新闻体会",今天站在这里,我愿意以一位年轻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再一次认真地解读老一辈新闻人的新闻之路,再一次认真地审视自己.  相似文献   

12.
1986年9月12日,首都新闻界、新闻教育界等人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举行了“纪念安岗从事新闻工作50年”座谈会。会上,大家说,安岗同志不仅是写过大量新闻通讯的著名记者,是长期撰写评论文章的政论家,是对解放区报纸和建国后中央级报纸有贡献的领导人之一,而且是有多年新闻教育工作经验的新闻教育家,是我国新闻战线上不可多得的全面人才。座谈会以后,经济日报的同志根据会上的发言和部分新闻工作者写的纪念文章,编辑了17万字的《安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新闻工作座谈会,座谈继续推进新闻改革、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纠正新闻行业不正之风等问题。我在会上发言,谈到新闻工作者应当记住毛主席的教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日报报道了这次座谈会,中宣部新闻局的内部刊物登出了我的发言摘要,引起新闻界一些同志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00周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邀请首都老中青三代新闻工作者于1993年12月21日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新闻思想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出  相似文献   

15.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河北省分会和天津市分会、河北省新闻学会,在二月二十七日联合召开了改进文风座谈会。参加会的有河北日报、天津日报、河北青年报,天津工人日报、渤海日报、天津青年报、新晚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等八个单位的总编辑,副总编辑、部主任、组长、编辑、记者共二十多人。会上,大家着重就当前报纸,广播在文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新闻工作者对文风问题的认识,以及如何改进文风等问题,初步交换了意见。报纸、广播的文风有进步,但问题不少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改进文风是进一步提高报纸、广播宣传质量的重要问题。大家首先摆了一下当前报纸,广播的文风的情况。渤海日报的同志说:在党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五届全国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是我国新闻界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迎接新世纪的一次重要会议。受中央委托,谨向会议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理事并通过你们,向新闻战线辛勤工作的全体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向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贡献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的形势下召开的,是在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对新闻工作发表重要讲话的情况下召开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消息     
首都新闻界座谈学习《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2月10日,首都新闻学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召开学习《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座谈会。首都各新闻单位的20多人参加了会议。缪海棱、戴邦、方言等在会上着重谈了《文选》出版的意义。他们指出,《文选》涉及了我党新闻理论和实践中的所有重大问题,应该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案头书。这部书的出版,对持有“新闻无学”观点的同志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我国现代著名记者、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范长江同志诞辰100周年.他从一个爱国主义、民主主义者最后成为共产主义的新闻战士,从直接从事新闻第一线的采访工作到做新闻事业的领导者,都堪称中国新闻界的典型与榜样.今天,我们进一步缅怀范长江同志对我国新闻事业的突出贡献,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记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学习范长江同志追求革命真理,忠诚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并为之奋斗不止的思想品格,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深入实地采访的工作作风,虚心好学、善于思考、勤奋写作、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清正廉洁、爱憎分明、一身正气的高尚品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值 此庆祝中国共产党80华诞之际 ,我们特发表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撰写的几篇文章 ,重温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党报、党的新闻工作的论述 ,回顾党报80年的峥嵘岁月及其为我们留下的优良传统与宝贵经验。李尚志同志特为本刊撰写了他当年采访彭真同志到天津过党的生日的生动经历 ,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感人至深 ,给我们新闻工作者上了一堂深刻的党课。为党的80大寿贺喜 ,本刊这一期特扩容为80页 ,以志纪念 ,并表达我们的拳拳之心。当然我们知道 ,最好的纪念莫过于把正在做的事情、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6月上旬 ,…  相似文献   

20.
首都新闻界座谈《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新华社所撰写的新闻作品》“每次读都心生兴奋、赞叹之情”, “从中体会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胸怀、境界和文采”……这些从心底流出的感受,是新、老新闻工作者阅读《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新华社撰写的新闻作品》一书后的切身体会。“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新闻教科书”,成了2001年12月7日为此书出版举行的座谈会上人们频频使用的词句。新华社建社70年来,始终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心和重视,他们不仅对新华社的报道有过许多具体的指示、要求,还身体力行为新华社撰写和修改了大量的文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