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志第十二·乐四》载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中的《战城南曲》云: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裴回鸣。梁筑室,何以南,梁何北。禾黍而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莫不夜归。这是一首西汉塞外黄河河北的民歌。歌中写的战争是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汉  相似文献   

2.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裴徊呜。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旧!  相似文献   

3.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是西汉中期后一组乐府诗,最早著录于梁·沈约《宋书·乐志》。鼓吹铙歌是汉武帝时在传统礼乐的基础上,吸收北方民歌的新声(北狄乐)合奏而成。因是器乐合奏曲,最先皆有声无辞,后来才被陆续补进歌辞。由于依声填辞,致使18曲中绝大多数篇章难以诵读。沈约谓“乐人以音声相传,训诂不可复解。凡古乐录,皆大字是辞,细字是声,声辞合写,故致然尔。”(《乐府诗集》卷十九引)  相似文献   

4.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是西汉中期以后一组乐府诗。原本二十二曲,其中《务成》、《玄云》、《黄爵》、《钓竿》四篇,歌辞已亡佚。现存十八曲歌辞,最早著录于沈约《宋书·乐志四》。南宋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根据乐府诗的性质、用途、音乐形式和时代特点等,将上起陶唐,下迄五代的“乐府诗”五千三百八十五首,分为十二大类,其中“鼓吹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柳宗元创制《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的良苦用心、唐铙歌与汉铙歌的主要区别以及对十二篇铙歌的简要评析等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阐述柳子之所以竭尽全力地歌功颂德,是为了表白自己儒家正统思想和忠君爱国的拳拳之心,假歌高祖神功讽当世之朝政,借颂太宗武德寄志士之忠心,以使“上闻”的初衷。然后宏观地分析柳宗元十二篇唐铙歌借鉴并继承汉魏铙歌的传统而扬长避短的独特风格和重要意义:每一篇铙歌均场面壮阔,气势雄伟,形式新颖,格调高亢,为后代铙歌制作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启迪,成为这一文学样式“断层期”的经典作品,堪为铙歌之奇葩。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柳宗元创制《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的良苦用心、唐铙歌与汉铙歌的主要区别以及对十二篇铙歌的简要评析等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阐述柳子之所以竭尽全力地歌功颂德,是为了表白自己儒家正统思想和忠君爱国的拳拳之心,假歌高祖神功讽当世之朝政,借颂太宗武德寄志士之忠心,以使“上闻”的初衷。然后宏观地分析柳宗元十二篇唐铙歌借鉴并继承汉魏铙歌的传统而扬长避短的独特风格和重要意义:每一篇铙歌均场面壮阔,气势雄伟,形式新颖,格调高亢,为后代铙歌制作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启迪,成为这一文学样式“断层期”的经典作品,堪为铙歌之奇葩。  相似文献   

7.
对汉乐府《战城南》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经.有人说它叙写楚汉彭城、瞧阳之战(王先谦《汉饶歌释文笺正》);有人说是汉武帝思将帅之作(庄叙相《汉短萧饶歌句解》)也有人说是写汉在朔方抗击匈奴的战争(陈沆《诗比兴笺》);朱乾《乐府正义》则说:“此诗当作于景帝七国反时,怨亚夫之不救梁也.”上述各说均有一宏道理,但都不够确切,难以成为定论.我赞成朱乾的部分说法,即此诗叙述了汉景帝时梁国抵御吴楚叛军的睢阳大战.  相似文献   

8.
《诗经·唐风·鸨羽》,按《毛传》《郑笺》《诗集传》的传统解说,则属于怨战诗。近代研究《诗经》者,大都认为《鸨羽》是怨徭役之诗,或笼统称之为怨徭役、兵役之诗。考察《诗经》中有关战争的诗和晋国史实,《鸨羽》应为怨战诗。先看原诗: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鹽,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鹽,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相似文献   

9.
汉乐府民歌中的《战城南》,是一首著名的反战诗.它通过群乌啄尸、求乌招魂、禾黍不获、难为忠臣、怀念死者、寄托哀思的描写和议论,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反映了徭役的繁重,流露了人民反抗的心声,表达了人民强烈的反战情绪,抒发了对战死者的深切悼念.它选材典型,想象奇特,描写生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蔡文姬又名蔡琰,我国历史上著名女诗人,今河南省杞县人。她的父亲蔡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蔡文姬一生历尽了战争苦难,曾被掳到南匈奴,后来被汉朝丞相曹操用重金厚礼赎回。她一生写了很多作品,留存下来的只有著名的五言《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各一篇。  相似文献   

11.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新读写》2009,(7):13-14
《昆明的雨》,作者不直接写雨,而是写昆明雨季中的茵子、杨梅、缅桂花,看似与雨无关,实是以此作衬托,更充分地写昆明的雨;《秋雨》,作者用大量比喻、象征,诗化了秋雨;《雨之歌》,则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唱出了雨之歌……三篇佳作手法不一样,但都把雨写得饱满、切实而形象!  相似文献   

12.
评析有关汉乐府《战城南》"梁筑室"等句的诸种解说,通过分析诗中的情感脉络和艺术特点,提出"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是比兴手法,是以在桥上盖房的荒唐之举来比喻君王自断生路的愚蠢行径的新说。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引用了陶渊明《挽歌辞》的四句诗:“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中学语文教材对这四句诗——做了注释,但我们发现其释文有的地方未必正确,将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那么这首诗的原意是什么,鲁迅赋予它的新意又是什么呢?本文拟就此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14.
一、整体感知 ,提出问题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大家知道《春天的雨点》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 ,文章写了哪几个人 ?哪几件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相继形成如下板书 :乌汉娜 补 课送她回家 达丽玛2 .同学们的发言 ,说明大家对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有所了解 ,这并不表明读懂了课文。课文的很多地方值得你们去研究。谁能根据板书 ,联系课文 ,还想进一步知道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1乌汉娜老师为什么要给达丽玛补课 ?怎样补课 ?2乌汉娜老师为什么要送达丽玛回家 ?怎样送她回家 ?3达丽玛对乌老师的帮助有什么反应 ?4乌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达…  相似文献   

15.
桑哲(以下简称桑):何老师负责江苏省语文高考阅卷多长时间了?何永康(以下简称陆):从78年恢复高考开始,一直负责江苏省语文高考阅卷。桑:自从2001年高考作文中江苏省的蒋昕捷同学的《赤兔马之死》引起轰动以后,现在高考每年都有很多学生用文言文答卷,您对语文高考答卷中用文言文写作有什么看法?何:我们不提倡用文言文答卷,但有很优秀的文章我们也欣赏。像蒋昕捷同学的《赤兔马之死》,今年江苏省高考又有一个学生用文言文答卷,写得非常好,写的好像是《善始之能》,是骈体文,四六句,远远超出了基本知识,基本功很深厚。北大面试的时候正好这篇文…  相似文献   

16.
《左传》是最擅长写战争的,尤其是写复杂的战争。它写战争都能写出战争的性质和它的主要原因。高中第五册《殽之战》虽然内容错综复杂,故事头绪纷繁,但是作者从战前到战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写的《春》,是一篇饱浸感情的优美散文。全文不过七百来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瑰丽多彩、春意盎然的“春景图”。画面万物复苏,生气勃勃,引人入胜,催人振奋,激发人民“上前去!”迎接祖国美好春天的到来。 “春”,的确是惹人喜爱的字眼。谁不爱“春”呢?所以,从古至今,写过“春”的人很多,骚人墨客,诗人才士,不知曾献给它多少赞词。单说唐代吧,李白写过《春思》,杜甫写过《春望》,李商隐写过《春雨》,孟浩然写过《春晓》,金昌绪、刘方平都写过《春  相似文献   

18.
“他人亦已歌”注辨浙江椒江市一中周兆道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引用了陶渊明《挽歌诗》中的四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课本对这四句诗的注释是这样的:“亲族们有的余哀未尽,别的人又已经唱起歌来了。人死了有什么可说的,不...  相似文献   

19.
东方有士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 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之。爰 旌目三之然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 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 !汝 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 两手据地而叶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 --《吕氏春秋·介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将有适也,而饿于道。 2、翻译下列句子。 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 3、你认为文中的爰旌目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屠牛吐辞婚  相似文献   

20.
(一) 关于《静夜思》的主题,清人王琦《李太白全集》辑注引胡震亨云:“思归之辞也”。近人说法也是大同小异。有的说是“写游子的乡愁”(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李白诗选》);有的说是朔描写作者在寂静的月夜,触景生情而兴起的对故乡的怀念"(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