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泌阳县泌水一中的薛英良同学周日和家人去公园玩,一家人玩起了跷跷板游戏,爸爸的体重为72kg,爸爸坐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薛英良和妈妈一同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  相似文献   

2.
当了10年大学生辅导员,记不清和多少学生谈过心。一位男生说自己失恋了,找我网聊。我便用跷跷板的原理和他交流,希望他尽快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点。我说,玩跷跷板不像拔河,无所谓胜负,只需要两人体会其中的乐趣。其一、玩跷跷板要选好对象,如果两人的体重悬殊,是无法达到平衡状态的。我建议他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人恋爱。  相似文献   

3.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70页复习题中有一道有趣的数学题:“(1)A、B、C三人去公园玩跷跷板,从下面的示意图,你能判断三人的轻重吗?(2)P、Q、R、S四人去公园玩跷跷板,从下面的示意图,你该如何判断四人的轻重呢?”[分析]这是一道有趣的智力判断推理题,要巧妙运用不等式性质和等式性质去分析.已知图形告诉我们:跷跷板如果不平衡,则有人体重量的不等关系;跷跷板如果平衡,则反映了人体重量的相等关系.将不等关系和相等关系转化为不等式和等式的问题,这就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经过数学运算和推理,即可求得答案.解:(1)如图(1),设A…  相似文献   

4.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70页复习题中有一道有趣的数学题: (1)A、B、C三人去公园玩跷跷板,从下面的示意图,你能判断三人的轻重吗? (2)P、Q、R、S四人去公园玩跷跷板,从下面的示意图,你该如何判断这四人的轻重呢?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都有过玩跷跷板的经验,玩跷跷板的两位同学,可能体重差不多,也可能体重差距很大,但他们都能想方设法玩起来,为什么呢?义务教材自然第四册第12课《平衡》就是以小学生玩跷跷板为例,认识平衡和不平衡现象,从而引  相似文献   

6.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70页复习题中有一道有趣的数学题:(1)A、B、C三人去公园玩跷跷板,从下面的示意图,你能判断三人的轻重吗?(2)P、Q、R、S四人去公园玩跷跷板,从下面的示意图,你该如何判断这四人的轻重呢?  相似文献   

7.
网名为"会飞的小虫"同学的问题: 小明一家周日去公园玩,一家人玩起了跷跷板游戏.爸爸体重为84千克,爸爸坐在跷跷板的一端,妈妈的体重为50千克,妈妈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这时,爸爸邡一端着地.后来,小明和妈妈坐一端,结果,爸爸被高高地跷起.  相似文献   

8.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一课是鄂教版《科学》教材《课外活动》单元中的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教材首先是让学生交流平时玩跷跷板的经验。玩跷跷板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两个体重差不多的小朋友坐在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可以玩。第二,两个体重不同的人,重的坐的离支点近,轻的离支点远,也可以玩。当学生交流了这些情况后,教材提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学分析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一课,教材首先呈现了两幅学生平时玩跷跷板的插图。一幅是两个体重差不多的小朋友坐在离支点相等距离,另一幅是两个体重不同的人,重的离支点近,轻的离支点远。提出的问题是: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  相似文献   

10.
坐在跷跷板上,一上一下地跷呀跷,是多么美好的童年回忆啊。对于跷跷板,我们除了想到玩之外,还能想到什么呢?但是,世界上却有一个人因受到跷跷板的启发发明了一项诊疗工具。那么,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到底发明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请你回答     
1.跷跷板的两端分别放上等重的西瓜和冰块后刚好平衡.问在太阳光照射下,经过半天的时间,跷跷板还能平衡吗?为什么?2.一位体重400牛的中学生,使用滑轮组能提起2000牛的重物吗?为什么?(滑轮组的重力、绳和轮的磨擦力忽略不计)答案1.跷跷板仍能平衡,因为在太阳光照射下,冰熔化成水流到地上,跷跷板不平衡,西瓜也会滚到地上,这样跷跷板两端均没有物体,所以还是平衡的.2.中学生能提起2000牛的重物.根据公式,只要有5段绳子承担重物的重力就可以提起了.请你回答@莫光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发展孩子的腿部大肌肉群。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带孩子玩真正的跷跷板,并学会念儿歌。玩法1.孩子和父亲(或母亲)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2.两人双手相拉并伸直,身体稍稍往后仰,然后父亲起立时孩子下蹲,孩子起立时父亲下蹲,交替轮流地起立和下蹲,表示正在坐跷跷板。3.游戏时念儿歌:“跷跷板,跷跷板,上———上、下———下、高———高、低———低,一翘一翘真有趣。”游戏建议1.两人游戏时,手拉手不能松开,以免对方摔倒。2.游戏时,父母可先为孩子做示范,然后再过渡到父母和孩子的亲子游戏。3.家长要注意对游戏速度和密度进…  相似文献   

13.
<正>一、设计思路借助已有学习经验进行的类比学习,可以有效降低理解接受新知的难度,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的热情,也更容易进行迁移运用.本文就"生活中的不等式"一节课,选择类比学习独特视角,另辟蹊径进行教学设计.环节1 类比生活中的等量关系,初步感受不等关系春节期间,小磊和他的妈妈、爸爸一起去游乐场玩跷跷板游戏,他们的体重分别为x千克,50千克和75千克.问题1 如果小磊和妈妈坐一头,爸爸坐另一头时,跷跷板恰好平衡,你有  相似文献   

14.
教师节到了,三(1)班的同学们要开联欢会为老师庆祝节日,小莉、小惠和小芳三人负责布置教室,她们准备买9盆鲜花摆在教室的窗台上。这天,她们三个人一起来到了鲜花市场,转了一圈,她们决定买菊花,可同样的菊花在两家花店里的售价却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一般的跷跷板都要用脚蹬地,那么,是不是可以来个逆向思维呢?玩跷跷板,不用脚,用手会怎么样呢?把跷跷板做成天平秤式,两头略斜跷,板下面装一个弹簧。中间有两根直柱,中间支点上,有一个棒锤样的东西,它的头部下绑一根长绳,长绳两端两个人各拿住一头。两个人半卧在跷跷板两头,轮流拉动绳子,假如左边的人拉绳子,棒锤朝左侧倾斜,靠在左侧的直柱上,左侧的重量增加,左侧板头下沉。右边人拉绳,右边下降。这些动作就像人在船上划桨的动作,优雅得很,人半卧在板上,就像船在波浪上荡漾,真是十分惬意啊。划桨式跷跷板的原理是:用…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初中数学中出现了一类相似三角形应用题,其内容丰富、立意新颖.下面介绍这些新背景下新题型,供大家参考.一、跷跷板中的相似三角形例1如图1所示,公园内有一个长5米的跷跷板AB,当支点O在距离A端2米时,A端的人可以将B端的人跷高1.5米,那么当支点O在AB的中点时,A端的人下降同样的高度可以将B端的人跷高___米.  相似文献   

17.
1.用不等式表示猪、羊之间的质量关系师: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这节课我们就从玩跷跷板开始。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的要求:  1.通过本次活动,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有关平衡的初步知识。  2.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  直尺、铅笔、硬币 (3种不同面值的 )、橡皮、胶带、跷跷板模型。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做游戏吗 ?  生:喜欢。  师: (放录像:孩子们在公园中愉快地玩跷跷板的情景 )你们看他们在玩什么呢 ?  生:玩跷跷板。  师:你们有谁玩过跷跷板,跟谁玩的 ?怎么玩的 ?  生 1:我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我们一人坐一头,一跷一跷玩得很开心。  生 2:我跟爸爸一…  相似文献   

19.
比重量哪一个重一些呢?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就知道了。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哦,梨重一些。请称一称爸爸、妈妈和你自己的体重,然后把数据填进下面的表格内,并说一说,谁最重?谁最轻?小练习爸爸的体重妈妈的体重我的体重千克千克千克小游戏几个小动物在玩跷跷板。跷跷板瞪着大眼睛给小动物们出了一道难题:我的力气大无边,几个全上不出汗;只是不想老起落,两边平衡一“气儿”担。嗬,口“气儿”够大的。小猴不敢怠慢,赶紧招呼大家各自称了体重。那他们到底该如何排坐呢?小朋友,你来试试看吧。(可以跟爸爸妈…  相似文献   

20.
正这是一节我在初二执教不等式应用题课的教学案例.一开始,课上得十分顺利,学生反应很好."下面开始探讨问题2",随着讲课的我一声"令"下,热烈的课堂气氛又转向了讨论的高潮.随之,问题2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小丽和爸妈三人玩跷跷板,体质量为72千克的爸爸首先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质量只有妈妈一半的小丽和妈妈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时,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后来,小丽借来一副质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她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翘起离地.猜猜小丽的体质量约为多少kg(精确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