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G_1,G_2和G_3的张量积(G_1,G_2,G_3)定义为V(G_1,G_2,G_3)=V(G_1)×V(G_2)×V(G_3),[(u_1,u_2,u_3),(v_1,v_2,v_3)]∈E(G_1,G_2,G_3)当且仅当|{i∶(u_i,v_i)∈G_i}|≥2.在本文中将证明,当G_1,G_2,G_3均为圈图时,等式α(G_1,G_2,G_3)=max{α(G_1)α(G_2)|G_3|,α(G_1)α(G_3)|G_2|,α(G_2)α(G_3)|G_1|}成立,并且还刻画了其最大独立集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要解决好浮力的问题,我以为首先要切实理解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_浮=G_排=ρ_液V_排g,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浸入液体中处于悬浮或者漂浮状态时F_浮=G_物,所以就有G_物=F_浮=G_排,进一步推导为ρ_液V_排g=ρ_物V_物g,ρ_物/ρ_液=V_排/V_物.从推导式中可以看出ρ_物、ρ_液、V_排、V_物四物理量间的关系:1.只要知道物体和液体密度之比,就可以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与物体体积之比:知道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与物体体积之比,也可以计算出物体和液体密度之比.2.若条件具备,还可以求出具体的体积或密度.  相似文献   

3.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规律之一,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本文就教学难点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突破教学难点的思路和方法。1 难点形成原因分析首先,从教学内容本身看。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涉及的物理量多,而且各物理量之间易引起混淆,如 G_排易与G_物混淆,ρ_液易与ρ_物混淆,V_排易与 C_物混淆等,这些都给  相似文献   

4.
观察滑轮组绳子的绕法可得下列规律.见表1.设计滑轮组时,由滑轮组的省力情况F=1/n(G_物+G_动)可知承担物重(包括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G_物+G动/F,应取整数,且采用进位法.也可根据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确定即,n=s/h.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中的动态分析问题既涉及高中物理中的重要知识,又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并且题型灵活多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白:变化的物理量有哪些,不变的物理量又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和制约关系。老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现将常见的两类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变量控制法是科学探究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当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都有关系时,我们要研究这个物理量与这几个物理之间的关系,就要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研究这个物理量与其中某个物理量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得出这个物理量与其他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面就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探究中的应用举几个实例.  相似文献   

7.
进行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实验预习进行指导和检查外,还要做好实验后的讲评工作.教师指导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方法和步骤.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要做的探究性实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实验是怎样设计的.在此基础上考虑应该测量哪些物理量、记录哪些数据,要选用哪些实验器材,怎样操作,怎样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如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或图像以及实验应注意的其他事项.最后,指导学生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直线运动中,匀变速直线运动主要有五个公式:v_t=v_0 at(速度公式),s=v_0t 1/2at~2(位移公式),s=v_tt-1/2at~2(导出公式),s=(v_0 v_t)/2t("面积"公式),v_t~2-v_0~2=2as(推论).这五个公式共涉及到五个物理量:初速度v_0、末速度v_t、位移s、时间t、加速度a.而每个公式都刚好缺少一个物理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物理这门课程中,常遇到许多物理量的正负号问题,这些正负号往往有其特定的含义,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 力、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在一条直线上,当选定x轴后,这些矢量与x轴方向相同或相反,只有这两种情况,仅用正负号就可表示在直线运动中的速度矢量、加速度矢量和力矢量的方向。如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取初速度v_0方向为正方向,则v_0为正,而重力加速度g为负,速度公式写成代数式v=v_0-gt。如果取初速度v_0反方向为正方向,则v_0为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透镜成像公式与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图像关系,推导出像距、物距、放大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依此对凸透镜成像问题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趁势进行合理判断。  相似文献   

11.
设甲乙二物在相对运动中的路程、速度、时间分别记为s、v、t,则有s_甲=v_甲·t_甲,s_乙=v_乙·t_乙。由此得推论 1 当s_甲=s_乙时,v_甲/v_乙=t_乙/t_甲; 2 当v_甲=v_乙时,s_甲/s_乙=t_甲/t_乙; 3 当t_甲=t_乙时,v_甲/v_  相似文献   

12.
因果联系是客观世界中一种普遍的本质的联系,在物理教学中深入揭示物理规律中的因果联系,加强因果分析,既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基础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本文将物理教学中加强因果分析的做法简介如下: 1 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 p=m/V,R=U/I、E=F/p、C=Q/U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是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即使是同一个物理公式,在不同的物理现象中,各  相似文献   

13.
1 前言速度、动量、动能都是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们的定义学生也能说出来,但应用它们解答实际问题时,却常常发生错误.例如有这样一道题: 具有某一速率v_0的子弹(不考虑重力作用),恰好能垂直射穿四块叠在一起的等厚同质的固定木块.假定木板对子弹的阻力恒定不变,则此子弹在刚射穿第一块木块时的速率是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然而误选为B的学生为数不少.它们的思路是“速率v_0的子弹恰能射穿四块同样的木板,则在它刚穿过第一块木板时的速率自然是v_0-v_0/4=3v_0/4其错误在于认为子弹穿过木板的过程中子弹速度的减少量与穿过木板的厚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4.
有关变压器问题,命题大多集中于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I、U、P、n、R各量间基本关系的考查.要正确分析此类问题,关键是要抓住各物理量之间的制约关系,明确哪些是"变量与不变量",下面对此作一阐述.一、变压规律及其应用变压器可以改变交流电的电压,这是由于  相似文献   

15.
<正>如图1所示,已知斜面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θ,物体的初速度为v_0,充分利用夹角θ,我们可以求出一系列物理量。在水平方向上有x=v_0t,在竖直方向上有y=1/2gt~2,且tanθ=y/x,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必修课物理教材中,讲述了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v=s/t,并且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v_0+v_t)/2(其中v_0和v_t分别是该段时间的初、末速度)。学生在学习中也只掌握到会运用这两个式子直接求出有关物理量,很少会灵活运用平均速度这个工具,下面列举3例。  相似文献   

17.
所谓分析法,就是确认要求的物理量,并根据公式分析明确要求出这个量要知道哪些量,这些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如果是未知的,再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分析,直到需要的量都是已知量时为止.将分析过程倒过来即可逐步求出各未知量并最终求出要求的物理量.  相似文献   

18.
物理图象可以把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形象、直观、清晰地描述出来.图象题一直是中考中的热门题型.解图象题要“二看”、“二找”.“二看”中,一看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明确图象反映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二看图线是直线还是曲线,可以帮助确定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由两个物理量确定的二次方程,通常运用判别式能方便而简捷地确定某个物理量的取值范围,并将取值范围的端点值视为该物理量的极值,但一些参考书将这种方法无条件地推广,以致在方法和结论上都出了问题,这类错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故有指出的必要。 [典型题目] 质量m=10克的子弹以v_0 =40O米/秒的速度水平射穿一固定木块,射穿后的速度v’=100米/秒。今将此木块(质量为M)改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要使上述子弹仍以水平速度v_0射穿这木块,求木块获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解答物理选择题一般可按如下科学程序(也叫"四步曲")进行: 1.审题,即审清题意.题目中已知条件是什么?有哪些选项?题目中涉及哪些物理概念和哪些物理量?这些必须首先审查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