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以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一种连续体为基本观点,讨论了影响中介语变异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按不理论模式进行的中介语变异研究往往各有侧重,已取得的研究结果对完善中介语变异研究模式和进一步了解中介语变现象的类型和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的研究“涉及语言变异的起源、扩散和变异所引起的语音、句法和词汇体系方面的分化以及变异的规则和模式问题,此外,还力求说明变异和演变的动态。” 语言变异这一繁纷复杂的语言现象,如果把它分门别类的话,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六种变异入手。第一个角度是从变异产生的时间跨度和形成的历史跨度来划分,语言变异可以分为历时变异和共时变异。而历时变异和共时变异依其变异的特点,又各自可用两分法,历时变异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共时变异有群体和个体之分。第二个角度就是从变异的存在期限、扩散范围和使用效应来划分。可以有畸变和优变两大类型。这种划分情况可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Labov的叙事结构框架理论对消息这一新闻报道的次体裁进行了研究,从语篇宏观形式结构角度考察了消息发出者构建消息语篇结构形式的派生模式,并从语气、时态、情态三方面分析了实现语篇人际功能的语言特征。文章最后指出报刊体裁分析对大学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句法变异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其研究对"句法演变"、"普遍语法"、"儿童语言习得"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启示。由于在变项确立、语料收集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句法变异的研究进展还不太令人满意。利用口语语料库等技术手段,综合运用社会语言学和句法理论的相关知识,可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人们大都把“六观”当作《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标准,而对本为批评标准的“六义”却视而不见,或语而不公。笔者认为这是《文心雕龙》研究上的一个误区。本文从《文心雕龙》的结构、“六义”与“六观”的含义与相互关系等入手,对“六观”与“六义”进行了辨析,认为,‘六观”是刘勰提出的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而《宗经》的“六义”才是刘勰提出的文学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6.
“败家”是近年来网络和时尚杂志上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流行词。在现代汉语中,“败家”一词已经变异,这种变异表现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败家”一词发生变异的内因是语言要素的借用,外因是人们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空语类是形式句法中与实质性成分和非实质性成分平行的第三种语法成分,即一种没有语音值,但是具有句法功能的特殊语法成分。目前,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研究都就空语类这种特殊句法成分以及在各自语言系统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探讨。不过作为两种类型迥异的语言,无论是其空语类的句法属性,还是其对于理论本身的适应性调整,都存在重要区别。形式句法作为普遍语法,其空语类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局限性",或可以给予两个启示:一是把语义-逻辑结构纳入空语类成分分析的范围,以提高其理论的概括性;一是调整空语类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将其研究控制在"句法强制"型空语类范围内,以体现其理论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8.
"比N还N"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变异用法,根据美国社会语言学家William Labov所总结的变异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从语言与客观物理世界的关系看,"比N还N"组合的出现有深层的动因;从语言的外部因素来看,根据"比N还N"结构的变异情况,可以从社会因素、语体风格和交际参与者等三方面来考察"比N还N"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9.
构词时语素义和词的有关义项有时不一致,我们把这种不一致叫做语素构词的变异.这种变异大致可分为三种:理性意义的变异;色彩意义的变异;句法上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势必”作为副词,与它作为跨层结构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势”丧失了作主语的功能。判定“势必”虚化的形式标准只有一个,即上下文中存在取消“势”的主语资格的语言成分。我们将副词“势必”的产生时间界定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其成词的句法环境是“势必+谓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翻译中的错位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位现象。究其原因:有由客观因素造成的,包括语言异质特征、思维模式差异和文化差异;有由主观因素引起的,涉及译者的民族优越感、先验知识、翻译能力、文化意识、翻译目的及社会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12.
目前水族地区所见到的最早的水书典籍是<泐金·纪日卷>.该书计有水字1472字,除去其中的重复使用字,实际只有61个不同的水字.这61个水字可分为水族独创文字和水族假借汉字为水字两大类.其第二类即水族假借汉字与汉语汉字在读音与意义上存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再从史书记裁来看,水族作为独立单一的民族最早形成于唐代.故前修时贤关于水字起源"远在秦以前"的观点其证据并不充分,水书水字的创造起源不会早于唐代.  相似文献   

13.
联合结构的标记类型,以往的论著主要从标记的性质或者说标记的来源进行划分。笔者认为标记总是有一定的位置,不同位置上的标记,其提示作用是不一样的;根据标记所在的位置和作用的不同,联合标记可分为四类:起始标记、结束标记、续接标记、认同标记。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可以为语言的表达提供参考,为语言的理解提供依据;还可为计算机对口语或局面语的解读提供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诱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件呈上升态势。造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诱因很多 ,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原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 3个主要因素 ;主观原因有法律意识淡薄、道德缺失、心理不健康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混合研究法,考察英语语音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四类16项语音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并剖析差异存在的原因。结果表明,和不成功者相比,成功者使用语音策略的频率更高,种类更多,两组受试在自我评价型和模型听取型这两类策略以及6项具体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语音学习动机、语音观念和语音训练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修辞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修辞格分为两大框架———语义型修辞格和结构型修辞格[1 ] (P1 1 4) ,并运用奈达博士的“功能对等”理论探讨分析对它们的理解与翻译 ,因为“功能对等”即“动态对等”理论强调受众效果 ,即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能得到近似的、同等的理解与领会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小说史略》各修订本中,鲁迅对唐代小说的认识经历了“唐传奇体记传”、“唐传奇体记传”与“唐之传奇文”杂糅、“唐之传奇文”文类定名等三种变化情形,是对传统学术与西方文艺理论、史志目录思维与建构小说史体系之目的意图双重把握的不同认识阶段的表现。而前两种认识情形并不具备文体分类意义。后一种认识虽具备文体分类意义,却是在极力推崇西方文艺理论且试图消除传统学术之情况下形成的,存有以材料套框架、以理论隶文献等缺陷,非根植于唐人小说之实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博客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从每一个个人博客到分门别类的群体博客,都在日益走近平民百姓,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探讨了博客的个体形态与群体形态的特点,揭示出二者存在的矛盾性状态与矛盾的意义,以有利于促进博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e article elaborates and exemplifies a potential categorization of the reasons for using philosophy, in particular the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approaches to doing so—the so-called ‘whys’ and ‘hows’. More precisely, the ‘whys’ are divided into the two categories of ‘philosophy as a tool’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as a goal’, referring to a stance of considering it a purpose in itself to teach students certain aspects regarding the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A division of the ‘hows’ into three different categories is offered: illumination approaches; modules approaches; and philosophy-based approaches. A major part of the article is spent on providing illustrative exemplifications of each of these approaches by referring to already implemented uses of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s well as by suggesting new ones.  相似文献   

20.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was a period of pedagogical enthusiasm and renewal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Based on a list of articles concerning art education published in Belgian periodicals between 1903 and 1923, the author undertakes an analysis of the title words in order to study how the subject was able to evolve. For this purpose, the pertinent title words are grouped into content categorie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se content categories demonstrate specificity compared to other periods. The specificity of the subject at a given moment implie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ject consists of the emergence, the decline or the exchange of categories, which can also be demonstrated. The connections of these variations to historical facts are substantiated. It can therefore be stated that these variations represent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subject. However, such emergence, decline and exchange of categories is only possible on condition that each category is able to vary independently of the others. This is shown by an autonomy index as well as by an 2‐test. Thus, art education did not drop from the sky as a ready‐to‐teach school subject. Art education is always what the people make of it, which makes reflection on what it could be or has to be so important at any given moment to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