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描写的方法,从手法上看,有工笔和白描之,工笔也叫细描.是用较细腻的笔法精细地描绘人物和事物;白描.则是用质朴洗练的语言对所描绘的人和事物作简洁的勾勒,重在传神。在初中教材中.鲁迅先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人物形象的形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铭刻于心,可见鲁迅先生是深得白描技巧的精妙的,如:‘’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藤野先生》)这以,“‘黑瘦”、‘“J\字须”、“戴着眼镜”这些点睛传神的白描,叫人如晤其面,难以忘怀,真的形神兼备,活画出一个…  相似文献   

2.
说明文中的描写灵活多变,或集中与分散安排,或与说明紧密结合,或渗透在说明中。这种描写的语言色彩浓淡皆宜,或轻描淡写,或浓彩渲染,或简笔勾画,或工笔细描。下面就说明中的描写方法介绍几种。 1.白描式。对说明的事物和内容只作简单洗练的勾画,不着浓墨重彩描绘,称为白描式。《中国石拱桥》介绍芦沟桥上的石雕狮子是这样描写的:“这些石  相似文献   

3.
近日,连续听了两位老师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两人不约而同地对同一语段作了完全相同的语言训练,然而,因处理方式不同,由此引出的课堂状态却令人深思。语段:《鱼游到了纸上》第7自然段: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处理一:(学生朗读后,教师引领学生理解词语。)师:大家见到过“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吗?(少数人举手欲言,多数人茫然不知)谁能说说它们的意思?生:“工笔细描”是用笔很仔细地画。生:“工笔细描”是用细毛笔慢慢地画。…  相似文献   

4.
浅谈描写     
描写的类型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法。依风格划分,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两种。细描即用极细腻的笔法,精细地描绘人物和事物,一般是浓墨重彩,或细致入微,往往要借助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峻青的《秋色赋》中对秋天的描写。白描就是以质朴的语  相似文献   

5.
阚海燕 《语文天地》2013,(10):16-17
高考现代文阅读经常考的语段是描写类语段,分为写人和写景,写景类的考查几率更大。具体答题时要考虑修辞、感官、动静、视角、色彩、语言、句式等,还要考虑正面侧面的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描,有时还要考虑表现手法。下面就结合几篇文章中的具体语段加以分析。一、写景文段直接考查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的描写有白描、细描之分。所谓白描,原是中国国画的绘画技法,起源于古代的“白画”。即画人物或花卉时,仅用墨线勾画物像,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渲染的画法。后人将这一绘画技法借用在文学表现笔法上,把使用简炼的笔墨,不加烘托地描写人物面貌或生活场景,从而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像的描写方法称为“白描”。白描重在抓事物的精髓,进行简笔勾勒而传达出其内在的神韵。在这方面,鲁迅、老舍、周作人、部达夫等人都堪称白描的大师。且看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  相似文献   

7.
描写是学创作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按照描写内容的不同,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按照描写方法的不同,描写可分为白描和细描:按照描写方式的不同,描写又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相似文献   

8.
“表现手法分析”是高考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的一大亮点,2010年18套高考试卷有10套对其进行了考查。在日常教学中,表现手法有别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专指对比、衬托、白描、细描、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类比、抑扬、对比、悬念、以小见大等。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表现手法作用的相关知识来解题。  相似文献   

9.
《绝唱》节选自刘鄂的《老残游记》,《老残游记》被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其内容丰富、意蕴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绝唱》一段,主要通过“烘云托月”、“工笔描绘”和“白描”的艺术表现手法极尽渲染白妞精湛的演唱技艺,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中国文化工作的主将。”他的作品中人物肖像的描写深描细画了人物内在的心理神态。以白描描形绘神,以图画揭示命运,抓住人物特征勾画其灵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对于《木兰诗》的评价 ,历来只注意到它的情节、人物及其尚武精神 ,而忽略了表现手法上的详略浓淡处理。本文认为 ,《木兰诗》首尾详、笔墨浓 ,中间略、笔墨淡 ,做到了详能见其笔简 ,略能窥其事赡。这种手法不仅是该诗的一大特色 ,而且是其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对于<木兰诗>的评价,历来只注意到它的情节、人物及其尚武精神,忽略了表现手法上的详略浓淡处理,算不上全面.<木兰诗>首尾详、笔墨浓;中间略,笔墨淡,并且做到了详能见其笔简,略能窥其事赡,这不仅是本诗特色,亦是成功之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离不开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起到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深化主题、丰满人物形象等作用。细节描写最能反映作者的创作功力,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相似文献   

14.
15.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drawing sketches on metacomprehension accuracy of science texts for 5th grade (ages 10–11) students (Study 1: N = 60, Study 2: N = 62). Students either received instruction on drawing organizational sketches, which focused on capturing the relationships described in texts, or representational sketches, which focused on capturing details described in texts. They then read and drew sketches for texts, predicted their performance, and completed tests. They completed this procedure for five texts. Metacomprehension accuracy was greater for students instructed to draw organizational sketches than for students instructed to draw representational sketches or those in a control group who did not draw (Study 2). Performance on comprehension tests was also greater for students instructed to draw organizational sketches than for students in other groups. The superior metacomprehension accuracy was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cue-utilization framework of metacognitive monitoring (Koriat, 1997).  相似文献   

16.
《水妖》是拉威尔钢琴组曲《夜之妖灵》的第一部分,这部作品无论是从演奏技巧上,还是从音乐内涵上,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通过两大方面内容对此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深入的研究:其一,从音乐分析着手,包含了结构分析、音乐语言学、音乐形象等音乐理论知识;其二,从演奏技术着手,针对音色、速度、强弱力度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装饰性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笔人物画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以色彩分染、罩染、烘染等手法表现物象,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从线条的组织、色彩的运用、墨色变化、细节刻画以及构图的安排和变化等方面都充满了浓郁的装饰性,这种装饰性是将现实生活中的物象,按其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给予加强、取舍、夸张等艺术手段进行再创造而得来的,使画面具有装饰美感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19.
刘知几在《史通》中一方面力倡秉笔直书,确保“实录史学”,反复强调史家和史著要“审实”、“故实”、“摭实”、“寻其实”……;另一方面又主张“激扬名教”,笃信“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求实录”与“扬名教”构成了刘知几史学批评的双重原则。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形成了自己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系统。《席方平》是最具代表性的佳构。席方平的性格发展与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动态的有机结构。小说中曲折的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展开互为表里,正如中国画技法中的层层点染;将故事置于非现实的阴曹地府,使席方平成为一个不死的英雄,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又像泼墨写意。作品中有大笔勾勒也有细致刻画,从而使人物形象肌肤丰满、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