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根本看法,是教育实践的灵魂。教育观念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包含多种多样的观念,如教育目的观、教育人才观、历程观、质量观、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等等,形成了一个观念体系。在此,笔者就处在第一实践层面的教师对教学影响比较直接的应当尽快更新的几个观念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即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学观、课堂观、学生观和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吴民祥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4):108-109,118
传统教学体制下的评价教育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转变,教育评价观念也应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必须从指导思想,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科学的评价观,推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谈创新教育与观念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创新教育 ,最根本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地说 ,更新教育观念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教学和自身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 ,建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教师观  相似文献   

5.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余文森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文章认为,对个体知识的关注和尊重是新课程的内在精神意蕴,是新课程与旧课程在知识论立论上的根本区别。引入个体知识,使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等方面发生了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6.
郑晞 《文教资料》2009,(32):155-156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形成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教师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对于科学教育儿童、促进儿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体验教育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教育是近年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研究领域里的一个崭新课题。体验教育就是指学校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身参加实践,从而使他们把做人做事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健康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体验是在实践中的体验,这一根本原则突出体现了实践在体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而实践对体验教育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体验教育以实践为动力方面。学生是体验教育的主体,他们在体验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实践这个大背景。体验教育除了具有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教育主体的选择性、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教育目标的导向性和教育效果的知行统一性等自身独特的特点。在进行体验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体验观,坚决反对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体验观。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尤其是陶行知体育观。陶行知体育观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陶行知体育观从健康的生活出发,以人作为根本,将健康放在首位,将学生学习与身体的协调发展立为根本目标,是学校体育的精髓所在。陶行知体育观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主体教育:我国走向新世纪的一种教育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过十几年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主体教育理论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我国走向新世纪的最有生命力的一种教育理论之一。其基本理念体现在其价值观、过程观、评价观和目的观;其理论发展的根本特征是对传统的和现代的主体理论的超越和创新。对现代哲学、心理学最新理论的不断吸收和扬弃;其理论发展的动力来源是中国的教育国情和丰富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孙杰远 《教育学报》2006,2(4):31-35,57
人的本质认识是哲学研究的根本目标,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本文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即人的本质的认识出发,解读了卡西尔符号哲学的深刻内涵,继而对现代教育的本质观、目标观、课程观、教学观和教育技术观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1.
“成人”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和终极指归,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和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教育目的正是对“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意义表达。借鉴后现代主义理论,我们在对理性主义所持的现代教育目的观进行消解的基础上,重构一种全新的教育目的观,主张在教育目的观的选择与构建上坚持“正反合”辩证统一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决定教育观的根本在于人才观,在区别于传统人才观的新人才观的指导下,陶行知批判吸收了中外教育思想之精华,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清这一点,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相关“五育融合”的重要论述中,主要阐述的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同时也为指导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新时代大学生“五育融合”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基础,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以弘扬劳动精神、尊重劳动创造为价值取向,以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为根本要求。大学生“五育融合”目标的实现需要在构建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等,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劳动观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影响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在师生关系上存在根本的分歧。分析我国的师生关系,可以看到我国的传统师生关系是缺乏人性的师生关系,是科学主义的师生关系,是工具主义形而上学存在论的体现。重建我国的师生关系应在人文精神的昭示下,借鉴人文主义教育师生关系观,建立平等对话、理解、宽容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关系的商品化倾向日益明显,以个人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为基础的物质和精神利益最大限度的满足为根本内容的功利观在人们意识中的主导地位也逐渐突出。这种新型功利观的形成无疑也影响着高校学生党员的功利取向。本文从加强大学生党性修养、永葆党员先进性的目标出发,对高校学生党员功利观的教育进行了初探,试从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6.
曾汝弟 《云南教育》2001,(22):14-15
学生观,是对学生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教师的学生观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正确学生观的核心是学生是人,是有灵有肉的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这样的人,既需要努力学习,也需要休息、娱乐、交往、玩耍;既需要听从老师、家长及其他成年人的教导,也需要发展自律、自强、自护、自尊及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既有进步和优点,也会退步,会有缺点,会犯错误。教师如果能这样看待学生,就不会苛求学生,就不会见不得学生有缺点、有退步和犯错误;就能既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又允许学生有必要的休息、娱乐、交往、玩耍和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教师》2011,(21):F0002-F0002
本书详细介绍了作者的教育目标观、教育矛盾观、教育差距观、教育潜能观、教育心理观、教育方法观、教育评价观、教育艺术观,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和可借鉴性。本书介绍的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一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抓住了外语教学的精要,其语音入门教学、口语入门教学、词汇入门教学、语法入门教学、课文入门教学等,教学方法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8.
教育现代化有三个重点子系统工程,教师继续教育是关键性工程,其本身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标尺之一。传统教育和传统教师职业观导致教师发展滞涩甚至倒退。化心理的根本转型是教师现代化的实质。现代教师发展观给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模式带来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劳动观反映人们对于劳动的一般看法或根本观点,影响劳动者对于劳动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与价值实现。劳动观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人类劳动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基础性、导向性意义。从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视角来审视,劳动观教育主要体现为劳动创造观、劳动社会观、劳动尊严观、劳动幸福观等方面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使素质教育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前提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核心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根本是建立高素质的校长和师资队伍,关键是运用科学评价观,构建有效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