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与研究”1956年第10期发表了陈秋梅等四位同志所写的“关于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地租形态和土地报酬问题”一文,其中有好些论点与提法我们是不同意的,而最主要的是他们所提出来的所谓初级社存在绝对地租及关于初级社土地报酬的性质两个问题。关于前一个问题,我们认为不应该把仅仅以初级社土地私有权为条件所引起的地租形态看作是绝对地租。其实这种地租形态与绝对地租在内容上概念上毫无共同之处,这是在新条件下所出现的特种地租形态。但是,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预备在这儿与陈秋梅等同志进行争论。我们打算商榷的是后一个问题,即土地报酬的性质问题。关于土地报酬的性质,陈秋梅等同志的结论是: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合作化运动,是在改革农村封建主义土地所有制之后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改的深入,中国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尽管以后在经过农业生产初级社到高级社到人  相似文献   

3.
毛惟平 《科学启蒙》2016,(Z1):38-40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手机已不仅仅是通信工具,它还兼具着电脑的某些功能。那手机在高中生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它会使高中生更依赖电子科技吗?它又给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三所高中(分别为S校、T校、H校)展开了一次调查活动。问卷设置  相似文献   

4.
关于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概念,在不少同志看来,似乎是不成问题的。长期以来,学术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解释: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存在的条件是“农业部门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直接来源是“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我们认为,对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直接来源的这种归纳,是不够妥当的。它混淆了绝对地租一般和绝对地租特殊这两个概念,将绝对地租特殊的条件和直接来源误认为绝对地租一般的条件和来源。何谓绝对地租一般?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告诉我们,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历史前提和基础。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就是取得地租。因而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不论是好地坏地,都要索取一定数额的地租,否则,他宁愿坐视土地荒芜,也不会将它白白地交人耕种。我们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所  相似文献   

5.
我国过渡时期半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合作社(下称初级社)内部,存在着特种的小土地私有制,和这种小私有制相联系,除了按劳动分配生产物之外,还以一定的比例,支付“土地报酬”。这种土地报酬的经济性质,就已经发表的几篇论文看来,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土地报酬是否体现剥削关系这一点上。我们分析这个问题的方法,与陈秋梅、卫兴华等同志不相同;我们认为在讨论土地报酬的经济性质的限度内,级差地租的问题完全可以抽象掉。我们假定,土地的丰度相等,距离市场的远近相等,并舍弃了追加的  相似文献   

6.
一、合作化给农民带来美好的生活和空前高涨的生产情绪。昆山县荷花乡位于阳澄湖畔,共有11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地形狭长,河道很多。全乡有农户835户,人口3165人,田地12320亩,土地肥沃,人民勤劳。但在解放前,这里的农民绝大部分是佃农,受着地主深重的剥削,生活非常困苦。解放后,经过土改,农民分得了土地,走“组织起来”的道路,生活一天一天的好了。1954年10月办起了3个初级社,1955年10月发展到18个初级社,到12月就成立了4个高级社,入社农户达到100%。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能否经营地产业,关键的问题是承认不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土地还有价格.另外,由于我国长期来受产品经济思想影响,即使承认有上述商品经济范畴,也还有一个实际转变的问题.本文将顺着上述思路,对我国的地产业改革从理论到实际作一些初步探讨.一、理论及其变革要经营社会主义的地产业,前提和关键是确认社会主义条件下还存在地租和地价.但传统的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土地属于公有,不能作为商品来经营,因而对公用土地不收或只收象征性的地租,这实际上是取消了地产业.因此,很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在与地租地价有关的几个问题上马克思思格斯等导师的理论及我们应持的态度.第一,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指凭借士地所有权垄断所取得的地租,即不论租种好地还是坏地都绝对必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它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地租分配不合理等若干问题。同时马克思地租理论也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应合理分配地租、提高农产品价格、发展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人教版上册)在44页摘引“八月法令”第六条:“一切永久地租,无论是实物的或货币的……概得赎回”。同页正文写道“但是没有废除封建地租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里说的“赎回”即指的“赎偿”政策。教材此处“没有废除封建地租”显然是指的没有“无偿”废除封建地租,是君主立宪派的阶级局限性之表现。这个结论是否有道理呢?  相似文献   

10.
在仔细研究了黄汉强,黄炘昌二位同志的文章之后,我们认为有必要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个简要的答复。首先,对于初级社的整个分配关系的理解,我们和这两位同志是有分歧之点的。他们认为:初级社是贫、中农的集体组织,因而,它的整个分配制度就反映了两重的关系:一方面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另方面是中农与贫农的关系。我们觉得,这种说法过于一般了,因为无论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或中农与贫农的关系,都不足以表明初级社的分配关系的特点。说初级社的分配制度反映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必须进一步分析一下,这是什么样的个人和什么样的集体之间的关系。因为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城市地租及其功能》一文中,笔者曾对社会主义城市地租存在的原因、地租量的规定性、地租的经济功能作过纫步地探讨。本文拟以上文作为基础,对城市地租的理论作更进一步地分析。城市地租的特征何谓社会主义城市地租?根据马克思关于“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是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的论述,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社会主义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与资本主义城市地租  相似文献   

12.
有没有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有没有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城市地租只有级差地租,没有绝对地租。另一种意见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城市还存在着土地所有制,还存在着绝对地租。我认为,前一种否定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后者,肯定有绝对地租存在的观点我是赞同的,但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来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其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50 年来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演变和确立经历了十分曲折的复杂过程:毛泽东时期从互助组到初级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从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从人民公社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初步探索;邓小平时期开始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联产承包"、》包产到户",反映了邓小平在中国农业生产关系上的创新;江泽民时期以法的形式确保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农业生产关系;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是中国目前农业生产关系的最好形式  相似文献   

14.
草明,现代著名女作家。她小时候家境困苦,全靠母亲一双勤劳的手维持生活。本文写自己小时候在家乡的大神庙和放生池所见到的景象,又写了她离家30年后回去时在那里所见到的景象。作者写这些东西包含着怎样的意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呢?她从童年时的这个印象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学着体会与分辨什么是真善美的事物,什么是假恶丑的事物。同时作者还通过记叙30年后同样的景象,告诉我们:只有美好的事物才能长存,一切丑恶的虚伪的东西都终归要被历史淘汰掉的。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土地改革中获得土地并以其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农民,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几年内便从初级社、高级社跑步进入人民公社,在较低的生产力水平上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使广大农民彻底摆脱历史悠久的以土地私有为基础的小农经济的束缚,但小农经济生产模式仍然试图在人民公社里寻找生存空间。此类纷争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人民公社与包产到户的纠葛,这在国民经济遭遇困难时表现得更加尖锐。最终在国家干预下,人民公社继续了一个时期,而包产到户则暂时蛰伏下来。  相似文献   

16.
<正>材料解析题的课堂训练已经成为初三历史总复习中的重要环节,如何使其"减负增效"?以下是笔者以2013年泉州市中考历史第24题为例所进行的探析。一、试题呈现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年12月,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明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北师大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在小学就要设置英语这门课程呢?小学英语学科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又有什么意义呢?英语教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培养呢?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将这些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既然提出来了该如何作答,最好的作答方式是什么等等,也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农地产权制度变革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析农地产权制度的标准应为是否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建国初期“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私有”的土地改革,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动力问题,因而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伟大变革;初级社实行的“在地私有,入股社营”模式,既不违背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愿望,又克服了小农经济零散经营的弱点,从而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获得了合作经营的优越性,因而是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状况的伟大创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过早过快地废除了农民土地私有权,越阶段地实行了土地公有公营,是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左倾冒进;土地家庭承包制为重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它的“均包”模式却有碍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目前正在兴起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农地制度,应当成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汉代的食封制度是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而封君——诸侯王和列侯是不是封区的封建地主或封建领主呢?我的看法是否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内容应该是:封建主占有(拥有)土地,又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农民,并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地租。封建土地所有制表明的是生产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其实质是封建地租剥削。首先,汉代食封制度下的封君不是封区土地的拥有者。我们知道,自从秦商鞅变法,“坏井田,开阡陌”,土地可以买卖后,土地私有制即在迅速发展,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封建地主的大土地私有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的地租论与我国现阶段的土地制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地租的论述非常丰富,但是,就其最基本的精神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基本观点: 1.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土地所有权是一切地租形成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说:“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以下马克思言论均见此卷,此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