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的第二框题,是第九课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是整个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  相似文献   

2.
今秋,我市七年级学生开始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思想品德》。新教材打破了旧教材“初一为心理品质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为特色理论教育”的板块结构,以人一生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将初中阶段所学内容整合为“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个主题,每一主题都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独立思考的重要表现就是质疑精神。苏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让人三尺又何妨·生活需要宽容友善"使用了这样一则故事——"六尺巷"的启示。故事讲的是清代宰相张英和叶侍郎毗邻而居,叶家修墙院占了张家三尺地,张  相似文献   

4.
小学品德课程是由1—2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和3—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组成的。《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新课程和原来的《思想品德》、《社会》课在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为此,我们在品德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紧扣“通过生活、学习生活”这一课程的显著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新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省逐步推开,今年我省所有初中七年级全部执行新课程计划,使用新教材。大部分县、市所采用的七年级英语新教材《新目标英语》(人教版)是按照《英语课程标准》三级目标编写而成。《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小学三、四年级完成一级目标,五、六年级完成二级目标。教材是按照“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6.
新书快讯     
<正>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精心策划、中原教学名师胡邦霞及其团队悉心编写的《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七年级》日前正式出版。本书立足《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关要求,针对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材进行研究,形成了对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共41篇。其中,七年级上册10课21篇,七年级下册10课20篇。  相似文献   

7.
我执教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已经三年了,随着实验改革的深入,思想品德新课程在生活化的渗透方面越来越突出。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为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一同进入了新课的教学活动。另外,我还采用让学生讨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生活事件、时政要闻等方式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8.
下面是笔者一次公开课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享受学习”。  相似文献   

9.
陈光明 《贵州教育》2012,(17):38-39
新的初中《思想品德》(人教版)教材,在版式的设计和内容的表述上都有很多留白,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避免了简单化作定义的解读,力求多角度的启迪学生思维。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能力。现以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人教版)教材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该课程从二年级起开设到六年级,与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和历史与社会课程相承接。《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科书是该课程教科书的起始册,它前承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开启品德与社会课程全部的学习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生活德育的理念,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的启蒙教育作为本册书的重点,现对该册教科书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1.
《难报三春晖》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三框的内容.讨论的是“孝敬父母”这一经典话题。因为历年来各个版本的小学到初中的思想品德教材,都把它作为重点.所以.这一教学内容对听课学生来说,没有新鲜感.对授课教师来说,更难有创新。但湖北武汉的吴又存老师却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将几个简简单单的教学环节处理得恰如其分,把这一“老”课上出了“新”意,也上出了“深”意。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传统教育中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全国第八轮新课程改革于世纪初全面开展。我县于2003年小学一年级正式实施课改,开始启用新课程教材,《思想品德》教材于2005年开始在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七年级)使用,至今七年余。本着总结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对影响学生发展的思想品德学科教育四要素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通过研读文字资料(如教材)、问卷、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调查,在对所得的材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写成这篇报告。但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我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保护自我”第一框“身边的侵害与保护”第一目“种种侵害”开篇第一个探究活动中,利用各种材料展示了来自各个方面对青少年的侵害,如意外事故侵害、家庭侵害、学校侵害、社会侵害等。为了说明意外事故侵害,教材通过这样一个案例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14.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三框。)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两框知识后,对生命的重要意义及互相关爱有了整体感知,但面对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这也正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这节课是前两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生命教育”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随堂听课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区《思想品德》(七年级)实施一年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探究了新课程实施中的亮点与困惑。一、《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中的三大亮点1.教材设计开放度增大,课堂学习中学生参与度提高《思想品德》(七年级)教材文字量少,但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学生的阅读和讨论,因此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往往教师设计一种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积累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不时地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学生更易互享经验与知识。如我区一教师在教学“珍爱我们的生命”一课时,告诉学生珍爱…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及处理: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规则”的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的第二、三目【生活离不开规则】和【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现行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是2003年秋第一次出版,依据教育部2007年12月印发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导意见》作了进一步的修订,从2008年秋开始使用的。因此,教材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图片资源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规定:“初二年级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但同时又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这就决定了初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两条主线——明线是“法制教育”,暗线是“道德教育”,这在教材的编写体系中明显的呈现出来。初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其中两大突出的法律板块.即二到七课的“法律与国家”.强调依法治国:九至十六课的“法律与公民”板块,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新的课程内容的构建与过去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新课程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扩大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但又不是简单地采用传统的“同心圆扩大法”。它从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三个方面,搭建个人、  相似文献   

20.
“让活动贯穿课堂”是杭州市西湖区在进行义务教育七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新教材课改实验中提出的响亮口号,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实现成长,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追求。课堂活动成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有效载体,构成了新时期课堂教学的主体要素。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设计课堂活动,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