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教学中的“涵咏成趣”就是让学生沉浸在诗歌文体中,仔细体味,反复吟咏,自然成趣——自古诗歌就是吟咏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体味出其中的情感,直至现在我们仍然离不开这种方法.涵咏就是通过积淀,然后再摄取、消化、积累的过程.让学生接受有价值的诗词作品就是摄取;让学生沉浸其中,反复吟咏、细细体味诗中的意境,从而参透作品、获得审美享受就是消化;而积累就是让学生在参透作品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储存记忆.我们把目标定在培养学生的诗感上及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上,即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感知能力,以便提高学生全面素养.  相似文献   

2.
诗歌教学中的“涵咏成趣”就是让学生沉浸在诗歌文体中,仔细体味,反复吟咏,自然成趣——自古诗歌就是吟咏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体味出其中的情感,直至现在我们仍然离不开这种方法。涵咏就是通过积淀,然后再摄取、消化、积累的过程。让学生接受有价值的诗词作品就是摄取;让学生沉浸其中,反复吟咏、细细体味诗中的意境,从而参透作品、获得审美享受就是消化;而积累就是让学生在参透作品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储存记忆。我们把目标定在培养学生的诗感上及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上,即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感知能力,以便提高学生全面素养。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因此,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培养语感。但是,在目前语文朗读指导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习语文,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力的获得主要靠语文实践,而朗读是一项最基本的训练。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1.在读中整体感知。读是感知的前提,感知必须以读为基础。有时上课开始就范读,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初步的感知。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先让学生自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并把课文…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由"自读"、"感悟"、"迁移"三步教学构成.语文学习要让学生自己在阅读实践中完成语言的感悟和积累,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要把课堂组织成一个在教师鼓励、引导下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快快乐乐地学习语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在读、说实践中形成灵感、增强悟性,提高创作能力,要在学生阅读、感悟基础上训练写作.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研究和高效利用语文早读课,科学地利用好这一黄金时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有利于补充、巩固、深化和拓宽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使早读课成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记忆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完善知识结构,增强语感,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文本,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张田若说过: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  相似文献   

9.
黄红梅 《广西教育》2013,(45):76-7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理解,也是发现,更是小学语文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法。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坚持以读为本,为学生搭建多种语言实践平台,让学生把书读懂、读透,并在朗读实践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从而运用语言,让朗读带领学生叩开语文学习的大门。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足以说明读在一切语文学习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唯有读,才能使学生正确地的把握作品的情感,走进作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读不仅仅是用嘴巴发声,更是用心感受。恰如其分的指导读,对于培养语感,发展孩子们的语言,陶冶情操,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活跃思维,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语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从语文新课标的表述与指示中,我们可以看出"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读"中学生可以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会语义、再造语境,从而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读"这个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对语文教学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练习是语文学习的三个基本过程。教师课前引导学生预习,可以使课堂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让学生"会"预习、"乐"预习,这主要还取决于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预习的最佳方法是:通读、圈画、详查、深思、质疑。一、通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由此可见通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门,打开这扇门,走进这扇门,就是感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3.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朗读应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它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及情感修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朗读的意识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小学语文阅  相似文献   

15.
低年段词语教学注重识记与积累,只要是新出现的生字新词,大都被列入教学的范畴。教师在教学读音、字形及意思理解的时候,要让词语学习经历"摄取—消化—运用—积累"融为一体的"涵泳"过程,并把语文和生活巧妙地糅合到一起,汲取生活中无穷的资源来帮助学生丰富语言,才是真正的"活"的词语教学。一、摄取消化要寻"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基础上。在具体的象形中意会、感知,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阅读,在阅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鉴于此,我在阅读教学中,以把握文章中心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欣赏,在读中积累。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所学课文进行充分的阅读,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提倡"以读  相似文献   

17.
高丽萍 《甘肃教育》2020,(2):156-156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8.
<正>1.读中想象,品味诗歌形象。诗歌鉴赏需要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读"的功效,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读出诗歌意境,品味作品形象。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白居易《村夜》时,对其中的"霜草苍苍虫切切"一句,可以反复读,读"苍苍",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想象霜草苍苍、草色茫茫的情景,秋色浓重的意味就读出来了;读"虫切切",可以在读中想象秋夜里耳畔传来的虫鸣声,秋夜寂静的意味也就读出  相似文献   

19.
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把课文读通、读熟、读懂,其实这是一切语言学习的基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语文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读懂”。因为,“读懂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保证读的时间,加强读的训练,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读课文,激发读的兴趣,教给读的方法,丰富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领悟,  相似文献   

20.
赖燕明 《陕西教育》2009,(7):21-21,9
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成为了许多语文老师的困惑。现以《丰碑》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科学地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