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新诗的发展,有如波浪翻滚的长江大河,在时代的大潮中飞跃、旋转、前进。中国新诗的道路曲折迂廻。它既有艰难创业的学步时期,又有摇摆不定的彷徨时期,它既有深思探索的前进时期,又有群星灿烂的光辉时期。在中国新诗的历史长河中,从一九一七年新诗的产生,直到一九四九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前夕的整整三十二年间,由于诗人们既继承了我国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大胆地借鉴了  相似文献   

2.
作为小说家的沈从文,同时又是新诗评论家,他熟悉新诗史,善于运用比较方法揭示诗人的独特风格,坚持从动态视角示新诗的发展变化,其新诗评论既有历史感,又有动态感,注意总结新诗的经验教训。风格批语是他留给新诗批评史的突出贡献,他的风格批评主要依赖直观感性的印象,并注意从读情的时代性上评论新诗。它标举古典评论批评标准,在三、四十年代属于京派批评家。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是一位世界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研究不仅繁富,且形成了若干评论学派,本文对此作出述略。  相似文献   

4.
最近,各地学术刊物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孙中山的文章,分别就孙中山的思想和革命实践等方面加以评述。现选择几篇介绍如下。《贵州史学丛刊》1986年第二期刊载了《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的觉醒》一文,指出:“发奋为雄”、“振兴中华”始终是贯穿在孙中山毕生活动中的一条主线。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大声疾呼: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毒生灵,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列强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并号召“集会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网络“激活”了当代新诗,使得新诗发展精彩纷呈.但同时,网络的出现,也使当代新诗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峻的挑战,网络的诗坛泥沙俱下,需要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当代诗坛在长期的沉寂后,突地冒出了一股以青年诗人为骨干的新诗潮,这股新诗潮作者们的诗以明显地不同于传统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震动了当代文坛,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且尚未完全平息。对于这股新诗潮,褒者,誉其为“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是“崛起的诗群”;贬者,则把他们的诗斥为“朦胧诗”,“古怪诗”,“是西方没落诗歌的沉渣泛起”,从而加以一概否定。事实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诗自诞生以来,作为一种不同于已往的、全新的诗体,它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这对于新诗来说是必要的。一种全新的诗体需要不断探索,以寻求它的各种可能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逐步成熟,进而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从这种意义上说,探索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过程。不过,毋庸讳言,探索的过程也会出现失误,甚至比较严重的失误。总结这些失误或者问题,无疑对推动新诗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内容的开阔、丰富多彩,紧密地靠近广阔的社会,而不是封闭于自我小天地,以及对高境界的追求,独具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网络"激活"了当代新诗,使得新诗发展精彩纷呈.但同时,网络的出现,也使当代新诗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峻的挑战,网络的诗坛泥沙俱下,需要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先简单谈谈中国当代新诗的一些情况,然后着重分析和探讨当代新诗的一个突出表现手法一一象征。众所周知,“朦胧诗”的争论,在我国诗歌界曾起起伏伏进行了好几年,并以其规模的宏大和调子的激烈,吸引了诗坛内外广大人士。其实,朦胧诗这个提法并不准确。我们并没有见到一套完整的艨胧诗理论或一群自封或被公认的“朦胧”诗人。就是说,虽然“朦胧”可能是某些诗人的某些诗作的一个特点,但它并没有形成一个流派。争论中为了方便,双方都沿用了它,其实指的却是“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广田的诗歌评论是比较特殊的,可以从意识形态、独特诗性艺术、诗的整体性三个层面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广田的诗歌评论是比较特殊的,可以从意识形态、独特诗性艺术、诗的整体性三个层面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女性问题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要论述了当代中国女性问题的特点,第二部分分析了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第三部分略述了中外学术界相关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回族文学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小说创作方面,但迄今为止,除了白先勇,对当代其他广西回族作家作品的研究甚少。通过对当代广西回族作家进行介绍、梳理和评价,以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参照。  相似文献   

14.
葛立方所著《韵语阳秋》共二十卷,堪称宋人诗歌批评的“巨著”。本文主要从《韵语阳秋》中谈到的杜甫思想、学杜之法两方面着手,分析《韵语阳秋》一书中的杜甫形象,以及葛立方对杜甫精神的呼唤。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的新诗观——一份新诗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校园是诗歌成长的一片重要土壤,大学生永远是诗歌艺术中最为活跃的因子。本文就一份大学生新诗调查问卷部分统计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校园是诗歌成长的一片重要土壤,大学生永远是诗歌艺术中最为活跃的因子.本文就一份大学生新诗调查问卷部分统计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法国知识分子普遍左倾,追随苏式共产主义一度成为风尚。自20世纪50年代起,风潮转向,不少左翼知识分子转而批判苏式“极权主义”。1968年“五月风暴”促成左翼思想时兴,但至70年代末,伴随着极左革命理想的幻灭,法国思想界对“极权主义”的挞伐也达于顶峰。至90年代,法国已由昔日“欧洲左派之都”变为“保守之都”。本文以法国左翼思想变迁为主线,对二战后至20世纪末法国思想界的图景作简要勾勒,并借此窥探法国左翼知识分子独特的“思想性格”。  相似文献   

18.
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 ,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西方国家普遍兴起了教育改革运动 ,这一教育改革运动是由教育改革实践与教育思想发展交织而成的。教育改革的实践 ,为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基础 ,而教育思想的发展 ,又为教育改革的实践提供了导向。考察国外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实践家们的思想、观点和改革活动的共同发展趋势 ,对我们的教育改革实践不无借鉴意义。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立场观点的不同和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 ,构成了世界各国教育家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理论。然而 ,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全球性大撞击、大交流和大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水浒》研究进入了一个全面研究的新阶段,无论在版本、作者、本事源流、故事演化、成书过程、主题意义、艺术成就等诸方面,均展开了全面的研究.特别可贵的是,研究者们力图用马列主义文艺观点去探索《水浒》的思想意义、美学价值诸问题.但是,三十多年来,《水浒》研究工作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研究工作有前进也有倒退,而前进中也是有起伏、有波折的.回顾这一阶段曲折的研究历程,对今后开展《水浒》研究是大有助益的.  相似文献   

20.
<正> 新时期的诗歌,自朦胧诗开始,接下来便是“寻根”、“现代派”、“黑色意识”,走出一条让评论家感到“朦胧”“晦涩”,让读者感到“陌生”“无味”的道路。究竟是“新诗”误入了歧途,还是读者跟不上诗的步伐,其间曲直,或优或劣,暂不敢评说。在花了一番气力后,却也隐隐感到,这些朦胧与陌生的新诗还真有点内涵,不止有些探索的勇气,并且确有些深刻的文化根基。站得远一点,看得深一些,便能摸出一条藏在新诗背后的哲学线,掂在手中,很有点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