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范专科学校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办学层次。它的任务是为中等教育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当前就我国情况说,80%左右的初中办在农村,因而师专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为农村中学培养初中师资,为农村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服务。农村的基础教育正在深入改革。国家教委提出:“我国农时教育的整体改革要求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统筹协调,把基础教育的体制由升学教育为主逐步转变到为当地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坚持在改革中寻求加速教育转轨的新路子,努力抓好基础教育,不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积极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逐步改变了单一的升学教育模式,出现了“三块教育”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的新气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一)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理由是很明显的:一、从教育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来看,现行中等教育结构的单一化同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很不适应,同四化要求的多样性也很不适应。由于现在的中等教育基本上只有普通中学这一种形式,学生都念“一本经”——普通课,毕业后只想奔一条路——考大学,中学的双重任务实际上只剩下一种任务,即“升学”,在一些学生中形成了“升学”是读书的唯一目的这样一种观念,创“三好”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应该培养人而不是人才,这似乎已是一个常识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教育理论界就开展了对基础教育培养目标问题的讨论,并且取得了共识。在我国一些重要的教育法规和文件中,也对基础教育应该培养人而非人才作了明确的回答。然而,从实践操作层面来看,我国基础教育却是在以人才为培养目标。例如:(1)从中小学办学思想方面来看,在“惟升学能成才、升学者是人才”的陈旧观念指引下,教育的育人使命退位于尖子生的选拔和甄别,基础教育变成了为少数人服务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着眼大面积,兼顾一小批(尖子生)”已…  相似文献   

5.
70年代中期以前,南斯拉夫的中等教育结构及教学教育工作的组织基本上与我国目前的情况相同。1974年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根据日益深入的社会改革和广大人民的要求,提出彻底改革中等教育。要求消除中等教育阶段双轨制残余(即完全中学毕业生在进入高等学校中享有各方面的特权),实现中等教育的民主化;消除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脱节的状况。要求在全南斯拉夫建立统一的中等定向教育学校,以便使全体青年都享有继续升学和就业的同等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农村基础教育所处的城乡一体化背景,教育对象的现实需要和农村基础教育自身特点,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应消除“留农”与“离农”的对立,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为农村和城市共同培养合格公民。具体而言,农村基础教育应改变单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的目标,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结合,确立合格公民、升学预备和就业准备多元整合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我国基础教育的板块结构正在进行重组。过去是小学教育一块(初等教育)、中学教育一块(中等教育),统称作中小学教育。而今,小学和初中同属义务教育范畴,它们自然地凝成一块,这样,普通高中就独立而为一个板块。1995年,国家教委在江苏召开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专门研究普通高中工作的会议,标志着这种板块结构的重组已逐步完成。江苏会议上明确了普通高中的性质是义务教育阶段以后的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而且提出了四种办学模式,即:升学侧重高中,就业侧重高中,两者兼顾的综合高中和特色高中…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多元整合论——兼与彭泽平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教育制度体系下“基础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存在差异。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体系指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是满足全体成员基本学习需要的国民素质教育,中学阶段的普通性、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则经由分流走向综合。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应当“守一而望多”,在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同时,实现培养公民、升学预备和就业准备的多元整合,成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各级人才”的“共同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场教育改革运动,是针对当时升学教育为主导的教育弊病而提出的,它深刻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农村教育》2005,(6):8-10
几年来,佳木斯市教育战线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探索农村中等教育改革和实践,大力推进和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机制,为农村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熟练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劳动大军,使农村教育由主要为升学服务转移到既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毕业生.又为当地培养“落地”实用人才,转移到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上来。  相似文献   

11.
1980年全国师范教育会议以来,我省高等师范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基本形成了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师资力量有所加强,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教育质量逐步提高,为中等教育培养了大批师资,对发展我省中等教育事业,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中等教育对高等师范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院校或同志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存在着盲目追求高层次和向综合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现代教育家林砺儒将全人格的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目的,其意义在于:切中国民教育体系的核心;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坚守中等教育的基础性;是抵制功利主义对基础教育侵蚀的利器;培植了会通中西、学贯文理、志在振兴中华杰出人才成长的沃土。以全人格的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目的,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任何国家的教育总是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的。这种服务功能是通过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来实现的。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为之服务的各级各类人才提出了更为紧迫的需求。 十年前开始的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为缓解教育与经济之间的矛盾,改变不合理的普通中学单一升学模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新的年代里,中等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化,适应即将到来的21世纪?我们的眼光不能不开始转到作为义务教育与高等专业教育之间的纽带的普通高中教育。 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生毕业出路是定向的,其任务是明确的。随着近年来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的这部分功能得到加强。这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地区经济建设欣欣向荣。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师范院校也为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作出贡献。为适应广州地区中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广州师范学院坚持为中等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根据广州地区中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与需要,在专业结构、教学内容体系以至人才培养模式等教学领域的重大问题上深化改革,探索新路,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办学效益。在地区师范院校如何为地区教育事业服务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密云县委、县政府不断提高对抓好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既抓经济,又抓教育。使我县的基础教育有了较快发展,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加快了步伐,教育开始走上了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宽广大道。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丹阳市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工业生产形成了纺织、丝绸、针纺织品三大体系,化工、建材、机械、电子、酿酒五大行业为主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向外向型经济转化。农副业生产颇具特色,称为“丹阳三宝”的蚕茧、棉花、杂交稻,单位产量均居全省前列。为了使教育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1985年以来,我市着力进行教育体制和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初步形成了“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的新体制,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状况,为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遵循“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思想,1988年,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变单纯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年春我们开始了解到中央要搞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并指示各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我们从实践中深感单一的中等教育结构不能适应四化建设需要,也不利于青年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从全国范围看,高中毕业生能升入高校的仅占百分之四,上海虽略高,但绝大多数学生需要劳动就业,却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和技能;普通中学学生,大多数升学无望,学习积极性差,劳动本领欠缺,就业方向不明,因此,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对不同人才结构的需要,已成为当前中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健 《职教论坛》2000,(1):48-48
一、统筹协作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中等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重点,而我国的中等学校教育的发展,在体制上,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双轨制,即一轨主要为升入普通高校为目标的普通教育,另一轨是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两类教育,两种目标,必会有两种不同的前途。另外,中国人传统思想中有“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故接受高等教育被视为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只有升学失败者和无力升学者才到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这就使中等教育双轨制的天平总倾向于普通教育一侧,虽然在中等教育体制改革之后,这种现象有所改变,职教事业…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把普通高中整体改革推上了亟待解决的议事日程。作为基础教育最高层次的普通高中教育,其目标和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进一步提高,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又为四化建设培养大批优良的劳动后备力量。全国每年大约有250万高中毕业生,能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只有62万左右,近80%的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社会的各条战线。而长期以来,普通高中之车在唯升学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后一重任务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愈演愈烈的升学竞争严重扭曲了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普通高中从课程设置及形态、教学内容与要求到学校的管理,无不服从应试的需要,基本上办成了唯升学教育的单一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教育提出了重大而现实的新课题,要求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综合化的教师素质结构,提升教师的学术视野,拓展教师的职能;高师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教育实践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培养的师资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高师教育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