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着重对亲子沟通 ,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信息交流作理论研究 ,介绍了关于亲子沟通研究理论演化的四个阶段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现状 ;对亲子沟通与儿童心理行为的关系作理论探讨 ;提出了改善亲子沟通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的亲子冲突是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亲子冲突主要有显性冲突和隐性冲突两大类,显性冲突又包括语言冲突和行为冲突,而隐性冲突在青少年中也很普遍。产生亲子冲突的因素是多样的,主要有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及互联网的影响。关注青少年亲子冲突现象并探索应对亲子冲突的策略,对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峰 《考试周刊》2007,(3):46-47
亲子沟通研究是当代家庭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亲子沟通研究的意义,并通过对国内外亲子沟通研究现状的总结分析提出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亲子冲突对青少年的认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亲子冲突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引起亲子冲突的因素,分析了亲子冲突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就如何有效处理亲子冲突提出了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5.
章燕玲 《文教资料》2020,(1):164-165
亲子沟通是亲子互动的内在运行机制。本文总结了亲子沟通的内容、频率、主动性和质量等特点,分析了国内亲子沟通在青少年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学业成就、问题行为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亲子沟通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姚昕 《教育导刊》2007,(7):56-57
本文主要探讨青少年亲子冲突中归因、责任推断与策略选择、冲突影响的关系。结论是青少年对亲子冲突的归因影响解决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姚昕 《考试周刊》2007,(7):19-21
为探讨青少年亲子冲突中归因、责任推断与策略选择、冲突影响的关系,采用回溯式问卷调查法对201名大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起因的类型、稳定性、可控性、责任推断等与冲突的策略使用及后继影响有关;首先是“主动解决”,其次“回避冲突”的策略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而“反抗攻击”、“他人调节”则产生消极影响;青少年对冲突原因的可控性知觉直接导致“主动解决”策略;因学习或其他生活事件而产生的亲子冲突,其积极影响显著多于消极影响,而因青少年自身行为、交往等原因引起的冲突则有较多消极影响。结论:青少年对亲子冲突的归因影响冲突策略的选择;亲子冲突根据原因类型、冲突策略、冲突对象、性别差异而对青少年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青少年重要的生活和成长场所,个体的身心发展、社会适应能力与其所在家庭功能状况有密切联系。良好的家庭功能发挥是亲子关系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青少年亲子冲突主要来源于不完善的家庭功能,如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沟通方式不合理、情感反应不到位等。完善家庭功能是消除亲子冲突,促进亲子关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亲子沟通是亲子关系的一种重要互动形式,沟通质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性与个性发展。本次研究采用Olson亲子沟通量表对武汉市高中生亲子沟通的特点进行了调查,并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1)亲子沟通质量分成三个维度:开放性、防御性和冲突性;(2)高中生亲子沟通从高到低依次呈现出开放性、防御性以及冲突性的特点;(3)母子沟通质量高于父子沟通质量,其中,母亲和女儿的沟通质量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亲子沟通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青少年亲子沟通中存在以下问题:亲子沟通的方式不当、沟通内容狭窄、沟通时间缺少和沟通时机不当。对此,应提高父母素质,改善沟通方式;更新父母观念,丰富沟通内容;亲子共同活动,增加沟通时间;理性控制情绪,把握沟通时机。  相似文献   

11.
东汉文论经历近百年的发展,不论在研究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以时间为序,东汉文论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1949年为第一阶段,东汉文论随着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而发展。1949年至1979为第二阶段,此时大陆的东汉文论研究发展缓慢,海外有新成果出现。1979年至今,是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12.
尹达先生的人生道路和学术道路,深受郭沫若、梁思永二人的影响,走出一条“从考古到史学研究”之路。尹达先生的学术贡献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以《新石器时代》、《中国原始社会》、《中国史学发展史》三本著作为代表。重视多学科、多角度的交叉研究与综合研究,是其走“从考古到史学研究”之路形成的重要特点,也是其沟通考古与史学,将二者有机结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2003-2010年收入的与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有关的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文献来源、作者所属研究机构分布、研究主题分布、学位论文分布和研究方式与方法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力图较全面、完整地揭示该研究的现状,跟踪该领域研究人员的研究动态,展望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促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个别化学习理念有着悠远的发展历史。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中国孔子“因材施教”原则发展到现代,个别化学习已经成为网络远程教育的“一张王牌”,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和强调。同时,主体教育论、学习风格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个别化学习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活动式学习,从模仿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的转变,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一定的途径来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makes the case for the need to study assessment reform processes from a broader and more complex perspective that takes the historical, ideological and systemic aspects of assessment policies into account. It draws on a larger study to demonstrate how the understanding of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fL) reforms is enriched by such a perspective, taking the Chilean case as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The study draws on polysystems theory as an overarching theoretical tool and o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intertextuality as a means to reconstruct the polysystem of assessment reforms. These tools are used to analyse two types of sources: documents from different periods of Chilean history of education where reforms relevant to assessment were carried out, and interviews with policy authorities involved in the AfL reform as well as with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contexts.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比较教育研究范式朝多样化态势的移转,使得文化历史主义传统明显式微。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历史的比较研究在新的背景与内涵上正逐渐勃兴。在对文化历史研究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发展历程考察后发现。文化历史研究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经历了从强调文化历史的统一性到差异性、从注重文化历史的背景作用到研究主角的转变的过程。文化历史研究始终在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史上居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describes examples of reflection documented in a longitudinal research comprising two studies: a three-year three-stage study on technology project-based learning (TPBL) and a three-year two-stage study on engineering thinking (ET). Both studies used qualitative tools such as interviews, active observations, and document analysis. Reflections expressed by 10th grade pupils from eight high schools and 14 post-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TPBL study as well as the reflection findings of experts and undergraduates from the ET study were used. The data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reflection is not generated on its own; it must be fostered. Reflection takes one of three forms: as a reaction to an irregularity or error made when working on the system design; conducted in groups that is inherent to the design process in industry; and from intuition that something may not be quite right, even though preliminary results seem to be correct.  相似文献   

19.
近百年来的钧窑历史研究大致形成了"文献学派"、"考古学派"和"科技学派"三大流派,它们具有各自的学术成就同时又都遭遇史学瓶颈和困境。既往的钧窑历史研究存在着主观性推断、反逻辑推理、循环伪证等方法论问题,常常以偶然性推断普遍性、以特殊性推论一般性,进一步造成了钧窑历史的混乱。钧窑研究应在对既往钧窑研究史学困境和方法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秉持整体的宏观文化史观,实现历史文献研究、考古研究、现代科技分析及烧造实践的紧密结合,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以开创钧窑历史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之一,也是设计的基础之一。要学好素描需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作指导,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还要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经常临摹好的素描作品,勤动手多动脑,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