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优良作风和生命线,它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贯穿于党的事业始终,其内涵随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而不断与时俱进,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它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境遇在全党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凸显了党的核心价值观的本体旨归和时代表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有必要深刻认识群众路线的哲学根基,重温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进程,充分认识和彰显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诉求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群众路线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基本路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挖掘群众路线新内涵能够带给当前的高校党建工作许多新启迪。随着群众思想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和国内外各种思想的交流激荡,高校党建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群众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必要性,然后系统论述了群众路线视域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方向,最后归纳出具体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的洗礼,既有价值传统的继承,也有亟待改新的实际问题。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从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群众路线才能与时俱进,获得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微时代"到来了,"微时代"的网络赋予人民群众新的身份,使"人民"转化为"人人",使群众转化为"微众",从而使创新群众路线成为必然。政务微博因其在创新群众路线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微时代群众路线的新路径。建设好政务微博,实现两个转化,是微时代政务微博和群众路线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正面临市场主体多元化、新生代价值观念泛化、群众问题快速化等一系列新的挑战。而微时代的来临,因其独特的碎片化、平民化、圈群化和及时性等特点,为有效实施群众路线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文章分析微时代的这几大社会特点,梳理其在实施群众路线中的作用,为更好地实施群众路线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面临的最大危险。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全面分析党群关系建设的时代诉求,探索党群关系的优化路径,关系到党的兴亡成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着力应对党群关系的现实性问题和现代性缺失,提高党在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群众工作能力,与时俱进地建构适应时代要求的党群关系,夯实和扩大党长期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7.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党的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唯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破解前进中的各种难题,党的事业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和辉煌。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唯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党的事业才能乘风破浪,勇往向前。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群众路线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群众路线是高校各项工作攻坚克难的法宝。  相似文献   

8.
要推进领导工作科学化,需在贯彻群众路线中有所创新,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当前尤其要在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上有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呼应人民群众的时代诉求、坚固自己执政的根基、提升执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历史和实践意义重大。而群众路线的历史发展脉络是开展活动、学习群众路线的基础与根源,厘清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找准角度、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作为科学发展观重要内容的以人为本,与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以人为本与群众路线是一脉相承的;提出以人为本是遵循群众路线得出的必然结论;以人为本赋予群众路线以鲜明的时代内涵;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探索新时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积极有效路径,离不开群众路线。由于忽视基层组织工作,造成当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建与企业或团体脱节、实践教育活动形式化等失效现象。解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困境,必须坚持为人民着想,与人民协商,同人民结盟的群众路线。同时,企业或团体也要利用自身优势协助党建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道路”,其本质在于符合客观规律;“老路”,有其理论与实践的根据,也取得过一定的成就,但其严重弊端使其丧失了存在的合理性;“邪路”,是在“老路”走不通、矛盾激化、“病急乱投医”情况下的错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在于能不失时机地变革“老路”,避开“邪路”。道路的正确性是有条件的,不能与时俱进或主观盲动,就会蜕变为“老路”与“邪路”。因此继续深化改革,中华民族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13.
结合当代新诗史写作可知,新诗在20世纪80至90年代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两个热点现象被人为地“忽视”,此即为“席慕蓉现象”和“汪国真现象”。这一现象的客观存在,既呈现出诗歌艺术与大众阅读之间的矛盾关系,也显现出文学市场化时代的兴起会对诗歌创作、出版、阅读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还原时代的前提下,重新审视上述两个现象会对诗歌的时代性认知以及诗歌史写作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时期,此间支配阶级眼中的中小学教师身份认同流变,若按政权更迭为主线加以考察,则分别经历了新民教化者、封建捍卫者、军政训导员、抗战宣传员、赤化避免者五个大阶段,因其政权性质与总体施政纲要不同,每个阶段支配阶级对教师的要求又各具不同特点,但均为教师工具性特点的体现,亦为各自政权巩固所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形式有常态化方式和运动式治理,相比之下,常态化方式更符合思想建设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运动式治理常常给社会造成较大的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的基本定位是:建设理念常态化,不搞“政绩工程”、“速成模板”;建设措施常态化,不搞“运动式”、“一刀切”;建设进程常态化,不搞“临时突击”、“定期达标”。在此基础上的路径选择是,形成常态化的教育思路、探索常态化的建设方式和构建常态化的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应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落脚点,应在理论学习、为人民服务、时代风貌特征和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四个方面充分体现党员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乌坎事件发生的根源在于基层干部脱离群众和侵害群众的利益,乌坎事件激化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持“对手思维”,不相信群众。而省工作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解决乌坎问题则是事件出现转机的关键。乌坎事件的启示是:根治群体性事件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8.
‘… a political, objective, knowledgeable campaign from the far Right was capable of creating not only a terror but a new subjective reality, a veritable mystique which was gradually assuming even a holy resonance.’ Arthur Miller 1958 'For a mass of the people to be led to think coherently about the real, present world … is not a question of introducing from scratch a scientific form of thought into everyone's individual life, but of renovating and making “critical an already existing activity.” Antonio Gramsci 1974  相似文献   

19.
孔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语针对师者而言,孔子以此为师道立万世之法。自温故而言,“故”源自“六艺”为主的贵族教育,孔子将其开拓为以六经为核心的儒家教育体系,涵盖了古代经典、语文与历史的世界,形成了中国古典教育的基本内容;“温”体现出中国古典教育涵泳自得的方法与注重生命体验的情感特点。自知新而言,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以“自礼归仁”的思想转型为核心,将周代贵族文化转化为面向普通大众的文教体系。他们通过经典新诠、语文新解、古史新义等方式,开启了中国古典教育的创造性路径。“温故而知新”是中国古典教育的奠基,塑造了古典教育凝聚传统、开启新知、深入生命的基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生存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是文化与基因协同进化过程的催化剂,始终伴随着"人"在演化大历史中的自我理解及其突破。形成于前科学历史阶段的"人"及其主体形而上学认知框架潜移默化地束缚着人们的思维,影响着人们的学习观念、内容和机制。破除主体形而上学就要以科学为武器,通过批判性思维,构建与时俱进的"人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人类新"故事",塑造引领时代进步的新型主体,进而改善学习观念和方法;要打破主体形而上学的闭路循环,接纳新观念和新事物,切实把"学习强国"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