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庸之道,是建构和践履人类自身生存与和谐发展的人文之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背景下,本质意蕴上就是追求和谐的学校教育,理应在教育教学中践行"中庸管理":凡事适度;原则与善变的统一;寻求矛盾双方的协调;追求以和为贵的管理境界。以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思勰  金钧 《科学教育》2006,12(6):47-49
教育的本质是追求一种和谐,"和谐教育"的基石是和谐的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的实现是"和谐教育"的体现。从创造良好的课堂物理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心理场"、设计和谐的教学文本三个方面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并阐述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原则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9,(5):19-22
对"和谐"的崇尚和追求,不独为儒道释文化所倡导,而是包括草原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文化的一种共同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草原文化的和谐内涵体现为一种"大和",具体可从三个方面予以阐释:人与天的和谐;人与地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主要是以审美文化学和审美社会学为主体建构起来的,包括对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多方面的民族精神思考和人文人性探寻。他从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方面进行审视,所呈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和家庭"和谐"的文化追寻。而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还包括他的"和谐"文学观和在文学创作上所追求的"新旧合璧"、雅俗和谐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从学生生命的本真存在这一视域出发,建构课堂审美文化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理想追求。美,以和谐的感性形式肯定和确证人的自由精神从而引起人的情感愉悦,美即自由和谐。课堂审美文化中的自由与和谐分为三种:一是学生的主体自由,集中表现为"智慧";二是师生主体间性的互动自由,其核心在于"对话";三是学生的个性自由,是学生返观自身时与自我镜像之间的和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愉悦"。由此就演绎出了课堂审美文化内涵的三个维度和要义:智慧、对话、愉悦。  相似文献   

6.
作为理想的管理境界,和谐一直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从管理哲学的角度来看,达致和谐的管理之境至少要遵循如下三条基本原则:恰当对待差异的原则、协调性与融合性原则以及个体与组织之间的良性交换原则。在和谐理念开始渗透到管理的各个领域之际,希望本文对和谐管理理论与和谐管理实践的发展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社会理想之一便是"和谐"。从郭沫若来看,"和谐"既是《女神》彰显的社会理想,也是其强调的人生追求。"和谐"包括个体的"人的和谐"和整体的"社会的和谐"。个体的"和谐"需通过正视自我、追求自由、坚守平等、破旧立新、超越现实,以达到人的情感与意志、道德、信仰相和谐。社会整体的"和谐"主要通过将物人化、将人神化、人与物相统一、"天人一体"化,以促进社会政治体制的合情合理化,从而达到民族的复兴和社会全体的自由欢唱。  相似文献   

8.
绿色体育——时代文明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体育以全面协调的思想和手段,达到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在内的整体动态和谐。它使现代体育在"和谐世界"的绿色文明道路上前进。它使人们追求心情放松,感情得到释放,彼此间的理解、宽容和相爱。它是人与自然的融合与亲近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一、情感与原则的关系 情感是人性管理的核心之一,是人的品格与外界事物相碰撞而产生的一种意识,是人际和谐的润滑剂。“原则”是人性管理的生命线,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协调关系,离不开刚性管理;追求和谐,则不能丧失原则。只有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追求人性化、情感化,才能协调好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0.
“生态德育”是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德育策略。生态德育,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校园文化的和谐统一、人与家庭的和谐统一。通过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自我接受教育;通过参与校园的文化建设,自我受到熏陶;通过家教活动,不自觉中接受爱的洗礼。实施“生态德育”应坚持的三个原则:一是追求发展性,  相似文献   

11.
柳松 《职教论坛》2005,(35):59-60
一、庄子追求"出世" 儒与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镇,而道以老子、庄子为本.庄子哲学追求的也是人与世界的和谐,但它与儒学不同的是,它追求的是与天、与道的和谐,追求的是与自然之大化流行之和谐,而儒学所追求的只是与宗法社会的和谐,因此儒是"人世"的,而庄子则是"出世"的.  相似文献   

12.
朱成晨  闫广芬 《教育研究》2020,41(7):109-122
在新技术时代,职业教育需要遵循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双重价值逻辑,以此彰显职业教育的技术理性。面对新技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性"应然愿景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传统性"实然样态之间的冲突与博弈,需要以跨界思维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的技术逻辑,以培养具有超越职业能力、追求技术精神的技术型人才,体现其技术的"价值性"属性,凸显其技术的"现代性"逻辑。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表现出与技术演进的历史关联、技术迭代的实践助推、技术介入的理性融合,进而表征出职业教育技术理性在历史、社会与空间上的三重逻辑。职业教育的技术理性体现在"自然人"、"学校人"、"职业人"、"生命人"与"社会人"五位一体和谐统一的逻辑路向上。职业教育技术理性追求的最高境界体现在技术精神上,既要体现人对技术精神的理性追求,也要体现社会对技术精神的生动彰显。因此,职业教育技术理性的追求需要超越技术的工具性,追寻技术的人文性,通过横跨"职业域"、"技术域"、"教育域"与"社会域"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的技术型人才,促进人、社会、职业、技术与教育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实现跨界融合、和谐共生,从而使职业教育在横跨...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事物的最高境界,也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的重要目标。高校作为社会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要实现自身和谐的目标,就应实行和谐的管理。从管理理念上看,和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把对人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要求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基础上,营造"人和"气氛。教学管理担负着对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任务。是高校中与人  相似文献   

14.
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引领学生职业素质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能力的实现,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职业价值观教育目标应涵盖职业道德、职业认知、职业规划三个维度,分别围绕"如何做个有道德的职业人"、"如何做个优秀的职业人"、"如何做个和谐的职业人"诠释了"健全人格、协调身心健康、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追求。职业价值观教育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在具体目标确立上要尊重人的本性,在教学手段上要适应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谢萍 《文教资料》2008,(36):77-78
"和谐"理念是贯穿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腚始终的红线,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状态是黄炎培毕生追求的理想状态,他所提倡的职业教育实为当代和谐教育的先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的"和谐"理念不仅促进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绿色体育以全面协调的思想和手段,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3大和谐在内的整体动态和谐.它使现代体育在"和谐世界"的绿色文明道路上前进.它使人们追求心情放松,感情得到释放,彼此间的理解、宽容和相爱.它是人与自然的融合与亲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开封市金明实验小学在落实"追求和谐,享受快乐"的办学理念过程中,通过三级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同时,本着以生为本、追求和谐的原则,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活力彰显、释放的乐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德育》2015,(4):3+2
成都七中始建于1905年,迄今已有11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坚持"启迪有方,治学严谨"的办学传统,不断深化课程改革,追求教育创新,先后形成了"三体"教育思想(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三体"教育追求(主体更加积极,整体更为和谐,个体显现特长),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科技教育的学校特色,以及"人文滋养,个性成长"的总育人原则和价值取向。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  相似文献   

19.
模糊化的教育公平观现状是制约我国当前教育公平追求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应确立"和谐性教育公平观"的主导地位,遵循发展与和谐原则,以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教育应是和谐的教育,人应该是心里和谐的,构建和谐校园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我们以人文求实快乐成长作为引领的基本理念。人有自我成长的需要,人文、求实、快乐三个因素的合力最终指向于成长。因此,一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组织都要以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成长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