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汉学研究的领域中,俄罗斯汉学研究应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在世界上排列汉学研究的座椅的话,从历史上说,除了日本以外,俄罗斯汉学研究和法国汉学研究难分仲伯,即便在今天,俄罗斯的中国研究也是名列前茅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正的是《海外汉学研究——汉学在20世纪东西方各国研究和发展的历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和《图说汉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两书作者为同一人,即刘正(京都静源)先生。根据两书封面或"后记"部分的介绍,刘正先生曾经留学日本九年,并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是三卷本近百万字的《汉学通史》。两书即  相似文献   

3.
一、荷兰汉学研究简史荷兰的汉学研究起源很早,可溯源至荷兰商人到远东经商后所写的东游记。例如:1952年出版的华赫纳尔(Waghenaer)《航海财富》(TreasureofNavigation)一书中,彭普(Pomp,DirkGerritsz)对中国的看法;1595年出版林斯俱顿(LinschotenJanHuygenvan)《葡人东游见闻录》(TravelAccountofthePortuguesetotheOrient)中,对中国的见解。但以学术观点而言,有关中国的研究,应由1628年荷兰传教士赫尔纽斯(Heurnlus,Justu)在爪哇传教时,编纂一本中荷拉丁文字典开始,还有何留斯教授(GOlius,Jacoh,1596-…  相似文献   

4.
理雅各是西方汉学研究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汉学翻译与研究标志着汉学研究的新纪元。当时的汉学家为数不少,但理雅各则独树一帜,如此巨大的汉学文化研究使其真正架起了跨越中西方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刘雅芳 《兰台世界》2014,(11):80-81
理雅各是西方汉学研究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汉学翻译与研究标志着汉学研究的新纪元。当时的汉学家为数不少,但理雅各则独树一帜,如此巨大的汉学文化研究使其真正架起了跨越中西方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汉学概念肇始于德川时期后期,源于日本本国学问(国学、和学、皇学)和西方学问(洋学、兰学)的崛起,明治之后开始被广泛使用,至今汉学内涵基本没有发生改变,主要还是指以儒学为核心的与古典中国相关的文化和学问。日本语境下的汉学具有“广泛性”“内在性”“素养性”的特征。在日本历史中,支那学、东洋学和中国学是汉学的发展,虽然此三者与汉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立场等方面有所区别,但不可否认的是汉学始终是这三者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叶翰 《文化遗产》2014,(6):135-142
德国汉学研究历史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慕尼黑大学是第一所在德国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学府.19世纪后半期,德国许多大学相继开设汉学研究专业,到20世纪初已形成了法兰克福、汉堡、柏林、莱比锡四大德国汉学中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汉学也要为社会服务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德国汉学的研究机构也相应地得到调整,今天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当代中国的变化.由于目前大部分汉学研究机构都背离了德国汉学以古典研究为主的学术传统,转而专注于无法准确把握的现代中国研究,因此德国汉学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抵制关闭传统汉学研究机构或将其改造成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的趋势,而应有目的地保留研究和教授古代汉语和古代中国历史文化这一重要传统.  相似文献   

8.
汉学,国外又称中国学,在当世已是一门颇有影响的学问。这当然因为中国人口最多,土地广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由于中国文明绵延了四五千年至今未绝,成为世界文明史上最奇特的现象之一。西方与中国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汉学出现于十六七世纪的西欧与日本,当时研究的主要是中国的人文科学。“中国学”一词的普遍应用则是  相似文献   

9.
从赵之谦《论学丛札》看《汉学师承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学丛札》为新发现的清季学者赵之谦之39通书札,这批书札几乎全是有关如何编纂《汉学师承续记》之事与绩溪学者胡培系等人的通信,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其编纂《汉学师承续记》的动机、体例、方法、收录人数以及著书目的等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研究赵之谦本人之学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将《丛札》与《续记》比较研究,可以使《续记》因残阙而不能明白的许多问题得到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温国强 《图书馆杂志》2001,20(11):56-58
海外汉学研究,又称国际汉学研究、海外中国研究、国外中国学研究等,是指中国学者对海外学者关于汉学研究的再研究。中国学者对海外汉学研究的自觉关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海外汉学研究真正被称为一门学科。则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本文就20多年来海外汉学研究出版物及其特点作一简要的回顾和评述。1 海外汉学情况的调查与介绍,为海外汉学研究提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档案为中心,第一次细致梳理并重现《书于竹帛》的出版过程,包括荐稿、审稿、预算设计、排版印刷、发行与宣传、销售与反馈等诸多环节。《书于竹帛》的诞生得益于北美图书馆界和汉学界的合力,但其成功与北美汉学发展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书于竹帛》与同时期汉学著作的出版和发行历程,反映了北美汉学转型与发展对学术著作出版的影响,呈现出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北美汉学发展与学术著作出版之间的互动。以出版史与书籍史的视角透视学术史,《书于竹帛》有着作为学术史载体的崭新价值,这为图情领域的史学书写提供了新的思路。参考文献40。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人物马礼逊一生出版了多部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专著并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汉英字典。本文以马礼逊的大成之作《华英字典》为例,论述了他对于近代英国汉学走向专业化之路的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13.
朱伊革 《中国编辑》2022,(10):85-90
北平时期的西文期刊《华裔学志》形成以北平为中心,辐射国内外汉学界的学术交流网络,通过建构跨越时空的近代汉学研究学术共同体,汇集近代中西方汉学研究者的优秀学术成果,发挥着学术引领、学术培育、学术交流以及学术传播的效能,成为近代国际汉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源之一。《华裔学志》在中国学术与国际学术的融合、中西方学术方法的互鉴、近代中学西传以及西文期刊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近代国际汉学发展及中国出版史中作出独特的贡献,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时期 ,也是美国积极准备对外扩张建立世界强国的重要时期。体现美国理想主义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门户开放主义 ,极大地加快了美国向远东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扩张的动机。中国在远东具有重要地位 ,研究中国对美国制定有利的对华政策很有必要。所以 ,进入 2 0世纪后 ,美国的汉学研究逐渐成为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代名词。汉学研究机构的纷纷建立二十世纪初 ,美国对中国的认识仅限于书本 ,有两种不同的认识 :一种是欧洲启蒙运动所描绘的理想化的中国 ,另一种是 19世纪所接触的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海外汉学(中国学)领域的研究著作、译作日益受到学术界关注,相关著作的译介出版已经形成热点,海外汉学对当代中国学术的转型和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华书局汉学编辑室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汉学"编辑室,自1998年成立以来,组织翻译出版了一批汉学研究、中外关系史等方面的著作,受到学术界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辨可知,《续修四库全书》本《国朝汉学师承记》乃是嘉庆二十三年原刻本。拿它与《粤雅堂丛书》本和山西书局本对勘,可见其宝贵的版本校勘价值;又因其有何秋涛、赵之谦、谭大临等人的题识和校改,又使它具有了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聂崇岐的生平,以及他在哈佛燕京“引得”和中法汉学研究所“通检”编纂中所做的重大贡献。作者认为,聂崇岐不仅是从“引得”到“通检”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索引编纂史上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8.
清代汉学以乾嘉为盛。从道光朝,汉学开始另一个发展阶段,汉学地域扩展至全国,新的治学领域蓬勃发展,汉宋调和逐渐取代了汉宋对峙,为汉学延续在学界的正统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础。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旧的学术格局被打破。道光年间汉学的新发展对晚清学术的整体发展颇具影响。因此,道光年间是清代学术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量汉学文献在国内翻译出版,为国内学术界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很多国外学者汉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和方法也让国内学者受益匪浅,大大促进了国内对海外汉学的深入研究.本文对汉学文献翻译出版现状,尤其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优化出版选题、提高翻译质量、建立规范体系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清代汉学思潮对《四库全书总目》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新力 《图书馆论坛》2002,22(4):120-121,118
《四库全书总目》深受清代汉学思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总目》六经次序的排列上,还体现在其推崇汉学的“征实不诬”、“考证欲详”以及“复汉唐之古”。其对宋学的抨击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学风的妄谈臆断,穿凿空疏;二是开“门户大判,仇隙相寻”之陋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