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史诗性声乐套曲,作品发表70年来一直传唱不衰,历经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磨练,它弘扬的民族精神和散发的独特魅力更加耀眼。其审美价值主要是作品表达了真挚、深沉的民族情感。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论述。首先是作品文学情感的真实表达;其次是音乐形式的真情演绎;最后是音乐旋律与歌词内涵紧密结合在感情上做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钢琴协奏曲《黄河》作为钢琴史上的一支奇葩,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曲式结构以及“民族性”矗立在中国音乐的历史丰碑中。本文将以它与《黄河大合唱》的关系和曲式结构展开比较。  相似文献   

3.
4.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种多层面的结构存在。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面入手进行研究和阐释,能够获得不同的评价,形成文本的不同意义。《黄河大合唱》经典地位的建构过程,实际上是来自政治、学界和海外的不同力量从《黄河大合唱》文本不同层面进行研究和阐释,获得契合自己最高标准的层面意义,使其合法化并获得中心地位的过程。论文将对建构《黄河大合唱》经典地位的多种阐释力量进行考察,研究其经典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合唱史上一部不朽的名作,其艺术价值不仅仅存在于音乐表现上。文章以关注音乐文学审美价值的视角对《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进行探讨,主要从“以诗为号角引领抗日救亡运动”、“以母亲河的气魄昭示中华民族的伟大”、“以黄河儿女的坚韧颂扬民族精神”、“以诗的内涵确立乐的形式激起人们的共鸣”、“以文字营造意境烘托气势恢宏的氛围”五个方面论证作品的音乐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文化视角切入,首先从地域自然和地域习俗两个方面集中展示了中原风俗民情,描绘了中原地区农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和风俗习惯;其次论述了作品的文化寻根价值取向,文化寻根视角的选择使作品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更接近于历史和生活本身;最后通过对中原农民形象的分析与把握,揭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即高尚的道德情操、自强不息的良好品格和爱家恋乡的家族观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并着重介绍和分析了《黄河大合唱》歌词和音乐。  相似文献   

8.
《黄河大合唱》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型,为《黄河钢琴协奏曲》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可不断参考、不断演变的艺术源头。本文分析了《黄河大合唱》对《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影响,认为《黄河钢琴协奏曲》作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钢琴协奏曲,它的成功离不开《黄河大合唱》的。  相似文献   

9.
由冼星海和光未然共同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我国的经典声乐作品之一,其丰富的音乐特征、多元的音乐形象彰显了红色歌曲不可比拟的魅力。这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虽然是战争年代,但是在国家环境相对和平稳定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始终鼓舞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进。本文笔者首先从《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音乐文学特征出发,分别从音乐情感、爱国主义精神与鲜明的民族色彩等方面解析《黄河大合唱》浓郁的艺术特色,最后介绍男声独唱、女声合唱以及女声独唱在《黄河大合唱》中的演唱技巧与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都是凝聚着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涌动的主旋律是抒发爱国主义精神。两部经典音乐都是祖国处在危难屈辱的背景下,抒发的对祖国母亲的颂歌,旋律壮阔、高亢、激昂,节奏生动多变,色彩丰富鲜明。  相似文献   

11.
冼星海、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自诞生以来,始终以激昂的斗志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前进。这首声乐作品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幸福美好的今天,都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鼓舞着人心,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多元化功能。《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经典的声乐作品,展现了丰富的音乐特征,塑造了多元的音乐形象,在演唱的二度艺术创作中也充分彰显了红色歌曲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黄河大合唱》作为现代中国音乐史上的一朵奇葩,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与政治意义。通过对其历史脉络进行分析与深层发掘,可以较为清晰地观察到《黄河大合唱》与西方音乐及“民族形式”问题的渊源。受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潮流影响,在包括苏俄文艺政策在内的多种因素推动下,《黄河大合唱》的诞生与成功又成为了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
徐升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3):102-103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生于1938年11月至1940年3月间创作的三部大合唱之一,作品由7首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笔者对这7首作品逐一进行了解释、分析,希望对广大音乐爱好者在欣赏这首作品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一部红色精品《黄河大合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在延安所作。这部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以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作品广阔展现了抗日战争如火如茶的、惊天动地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的《金瓶梅》中有大量关于用轿习俗的描写。小说中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市井小民,出行无一不乘轿,但乘坐的轿子有所不同,这反映出封建等级贵贱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是黄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自先秦以来,它对我国中医学的发展和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领域里影响着黄帝文化的发展。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已远远超出医学范畴,对于养生、修身、齐家、治国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说文解字》作为文字学不朽巨作,其中详细地记载了字形、字义,对研究我国博大精深的汉字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说文解字》石部字入手,进行详细语义分类,梳理石部字所承担的社会功用,并探究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期进一步丰富中华石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冼星海一生创作有四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这四部大合唱的创作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之下,以人民革命斗争和生产劳动为题材,以创新的手法和进步的技巧写作而成,它们的成功创作,不仅在抗日战争期间给抗日军民以极大的精神鼓舞,同时,作为音乐界的一大创举,也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对冼星海四部大合唱进行整体性的浅要分析,通过对其作品创作中共性与个性的总结,相信也会给今天中国音乐的创作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他认为人的身体就是最好的乐器,在尊重音乐本身的前提下,运用体态律动的三个基本元素:时间、空间、力量,将体态律动融入音乐中,运用人体各个部位体验、感受音乐要素以及综合要素下的音乐情绪。体态律动这种最原始的直观的艺术实现方式,与音乐的结合,正是内心听觉的外化表现,同时也实现了对音乐情感体验的直接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