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李木子在第9期的点题,由于“新闻知识讲座”专栏今年第5期发表了专文,从第9期起又新辟了“杂文写作讲座”专栏,我这里就不全面谈论杂文写作问题了,只就报刊杂文与新闻评论的异同问题谈点粗浅看法。先说二者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2.
继1981年《今日谈》第一集出版之后,第二集将于五月份出版。《今日谈》是人民日报的一个言论专栏。创办三年多来,发表短文800多篇,受到读者的欢迎和支持。《今日谈》第二集选编了1981—1982年发表的200篇短文,所谈的是现实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写作上兼有短论和杂文的特点,适合各方面读者阅读,对初学写作者和有志于写短文的同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本刊“杂文写作讲座”连载的徐乘副教授的作品,现已汇集成册,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研究杂文创作理论的专著,是作者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结晶。全书十七万字,从文体涵义、社会功能、源流演变、谋篇布  相似文献   

4.
孙乘同志是杂坛老将。六十年代初,他的脍炙人口的《“火车头”与“老黄牛”》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摘抄在日记里,对王杰的成长进步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这段杂坛佳话,曾被广为传颂。1984年10月,徐乘奉调至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执教之后,在继续进行杂文创作的同时,有感于杂文创作在思想解放的春风吹荡之下再度勃兴而杂文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的现状,开始潜心研究杂文理论,孜孜矻矻,焚膏继晷,坚持不懈,终有大成。当我们于羊年之春读到这本洋洋十八万字的理论专著《杂文学》时,它已作为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杂文课的教案了。中华民族的杂文源远流长,它兴盛于二十世纪二  相似文献   

5.
写杂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写好杂文? 夏衍同志给《杂文报》写了一篇小文章《杂文三忌》(《人民日报》也转载了),他认为写杂文忌三点:一忌教条八股,二忌“怕”字,三忌冗长。他从“忌”的角度讲了杂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今天从“贵”的角度讲。杂文“贵”在哪里? 我先念唐弢同志的一封信。二十年前,我在中央高级党校理论班学习,当时唐弢同志也住在中央党校编教材。我就把自己写的几十篇杂文剪报交给他,请他看看,提提意见。唐弢同志挺认真,看后写了封信给我。那时我三十出头,勉强可以算个青年。唐弢同志是老前辈了,他专门写了这封信,体现了他对青年作者的关怀和帮助。这封信中这样写道: ……今晚灯下,把全部剪报读了一过,其中有好些篇,报上发表时我就读过的,而且至今还留有  相似文献   

6.
老年报刊是以老年人为读者对象,为老年读者服务的报纸和刊物。以老年生活为题材,以老年群体为主要读者的杂文谓之老年杂文。本文拟就老年报刊运用杂文的形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报刊自身的发展服务等问题作些分析探讨,以就教于新闻出版界的专家和同志。一、老年读者的精神需求和阅读特点老年报刊的主要读者是老年人,老年人又是一个大的群体。从职业上来区分,有老干部、老职工,还有农村的老年朋友。从文化素质上看,也有高、中、低不同的层次。无论何种职业哪个文化层次的老年人,都有着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包括老年报刊在内的老龄部…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05,(3):78-78
由《大众日报》资深通讯员、山东石横发电厂离体干部佟玉林撰写的《写作艺术散论》近日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佟玉林先生长年从事中学教育及文学创作工作。几十年来在省部级报刊发表了大量散文、杂文和报告文学。多篇作品获国家、省部级文学大奖赛多种奖项,多次荣获"《大众日报》优秀通讯员"称号。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政治家。生于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不幸病逝。 他于1926年10月接任主编《生活》周刊起直到病逝,在十八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先后主编过《生活》、《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周刊等7种报刊,撰写并发表了大量各种文体的新闻评论作品、论文、答读者来信、旅途通讯、回忆录和多种译著,在争取人民民主运动和伟大的抗日斗争中,起到了树旗文坛,冲锋陷阵,积极引导舆论的重大作用。 今年11月5日,是邹韬奋同志的百岁诞辰,本刊从本期起特开辟“学习和纪念韬奋”专栏,介绍他的办报思想、敬业精神,以及他在新闻评论写作、新闻通讯写作、报刊编辑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以示纪念和学习。  相似文献   

9.
置于案头的,是董祥起同志(笔名:筱青)厚厚的一摞杂文随笔稿,大部分见诸全国各报刊。作为第一读者,捧读这些作品,不觉有几分沉甸甸的感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作品全是有感而发,都不是无病呻吟的应酬之作。  相似文献   

10.
林帆同志是个杂文作家,不乏杂文创作的实践经验,同时又长期讲授杂文写作,对杂文具有较深的理论研究,由他撰写的《杂文写作论》就显得生动、实在,既不空泛,含着具体经验的生发;也不零碎,作了理论的归纳与升华.读了,令人有搔到痒处之感.  相似文献   

11.
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从发表、出书、得奖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时间.它一发表就受到读者和文艺界的热烈欢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它在《当代》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作者和编辑部共收到三百余封读者表示赞扬的信件.《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作品与争鸣》、《小说选刊》、《文汇报》、《文艺报》和《当代》等报刊都先后发表了评论.一些前辈老作家如沈从文、沙汀等同志,读后也  相似文献   

12.
第四个特征:短小精悍鲁迅在《三闲集》的序言中说过:“短短的批评,纵意而谈,就是所谓‘杂感’者”。杂文一般都很短,人称“千字文”。有些同志一讲到杂文,就叫它“小杂文”。对于这个称呼,有的杂文作者很反感。我认为,讲“小杂文”的有两种情况:一种属于瞧不起。“那位老兄是干什么的?”“那位老兄是写小杂文的。”就有点瞧不起的意思。我们评职称,要讲有什么著作,如你说曾在报刊上发表过若干篇杂文,有人也许会说:“小杂文”算什么,算不得学术文章。这种瞧不起杂文的情况确实是存在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杂文学会第十届年会于今年4月下旬在南通市天星湖度假村举行。年会的主题为吴同志杂文研讨及对南通日报社会部近两年来“热点冷谈”专栏部分杂文进行评述。吴先生是江苏省杂文学会名誉会长 ,年届七旬 ,业余创作杂文已有半个多世纪。从六十年代起他就在《新华日报》一版开辟了“村头闲话”专栏 ,依他在农村工作的见闻及思考 ,不时写出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的短文 ,文字通俗。1984年吴的《村头闲话》经农村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当年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象为之作序 ,认为此书能感染和吸引读者 ,就在于通俗与“关风…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报的杂文栏目《求实篇》自1984年创办以来,激浊扬清,仗义执言,较好地发挥了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读者的欢迎和新闻界的好评,并被评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喜爱它的读者打开报纸先看这个栏目,如果哪天它没有出现,忠实的读者还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求实篇》刊载的文章经常被报刊转载。吉林的《杂文选刊》几乎每期都有几篇,重庆晚报副刊辟有《杂文选粹》栏日,据该市作者反映,一段时期,该栏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杂文创作在吉林省的一些报刊上呈现出勃勃的生机。数量渐多,并时有可喜之作。杂文的兴旺,固然和时代的需求相适应;然而这也和杂文作者的辛勤耕耘,编辑、记者的大力倡导有着直接的关系。去年《吉林日报》、《长春日报》都开展了杂文比赛和评奖活动,今年6月,吉林省杂文学会和《杂文家》编辑部发起了省内10家报纸首届杂文专版联赛,10家报纸发了杂文专版,一下子发表60余篇杂文,比起杂文只占版面的一角,声势壮大了许多。多篇连缀,还配以醒目的插画,给人一种珠联璧合的感觉。这种联赛的形式对杂文创作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推  相似文献   

16.
“十年浩劫”使北京晚报、《燕山夜话》和邓拓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系。北京晚报复刊。人们自然地联想到《燕山夜话》及它的作者邓拓同志。这种联想的感情色彩是强烈的,复杂的,一言难尽的。然而,北京晚报可以复刊,《燕山夜话》的栏目名称可以沿用,它的主人却永远不能复生了。怎么办?大家七嘴八舌,议出个《百家言》的栏目,仍然发表近似《燕山夜话》的知识性杂文,不同的是,将由大家来写。正如廖沫沙同志在北京晚报编辑部所编《百家言》一书的序中所说:“这是地地道道的群众论坛,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一句话:做到了杂。从文、史、哲、经,直到天文地理、山川人物,可以说包罗万象。自然它们也从不同的侧面接触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实际,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杂文。论作者,听说也来自四面八方,真是七嘴八舌,议论风生。”从1980年2月复刊起截止到今年7月,《百家言》栏共发表杂文近千篇,稿件来自除台湾省以外的祖国各地,仅发表过作品的作者计有六七百人,远非百家了。《百家言》栏的短文,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漫谈,它要求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古今中外,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均有所涉及。而在给人以知识的同时,又不同程  相似文献   

17.
读者中来     
河南省攸县读者谭建平:《新闻通讯》教你少走弯路我从86年起订阅《新闻通讯》,在她的帮助下,已在报刊、电视台、电台陆续发表稿件两百多篇。《新闻通讯》能帮助通讯员提高业务水平。别小看这本小册子,却五脏俱全,对于我们初学者和通讯员来说,它确实是一本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论述部分的《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的第一部分,《务使报刊宣传服从于党的政策》中,提及范长江的两篇通讯。这两篇通讯发表在1942年9月6日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上。本刊现将毛主席给陈毅同志的电文和范长江的两篇通讯刊登如下,以供读者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9.
去年,是我从事新闻写作获得大丰收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在省市报刊电台上发表新闻稿件120余篇。其中《好少年李艳春舍己救人》一文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我进一步采访写成通讯后,这名13岁的女孩子光辉事迹,再一次打动千万个读者的心。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27周年纪念日子里,李艳春被吉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赖宁式的好少年”。  相似文献   

20.
刊中刊     
《西安晚报》于2月8日在二版头条发表调查报告,题目是《西安读者喜欢哪些报刊?》摘要发表如下: 哪些报刊倍受西安读者的喜爱呢?笔者到西安市邮局订销科对今年订阅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