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博大精深的汉字看似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实则潜藏着趣味盎然的生活体验与耐人寻味的情感体验。语文是生活的写照,是典型化了的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阅读文本的指导为学生架起了连接生活体验中的"趣"与语言文字内的"情"之间的桥梁。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走进文本寻"情趣""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2.
"活着"就得体验,体验才算"活着"。人文教育是教人如何"活得好"的教育。因此,体验对人文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体验是具有本体意义的教育"方法",是与人的目的、价值合一的"方法",体验既是方法也是目的。为了区别于科学的"工具性方法",我们将体验称之为"本体性‘功夫’"。我们不仅要从方法论视域更要从本体论境界去整体理解体验。从本体论境界看,体验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文教育的过程是生命体验的过程,生命体验的过程是学生成为自己的过程;从方法论视域看,体验是人文教育的基本方法,人文教育的体验方式包括:诚敬、专注、参与、理解、反思。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不少时候,学生的"独特体验"却违背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如:学生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邱少云是个大傻瓜"、"郑和下西洋没什么了不起",面对学生的这些"独特体验",我们  相似文献   

4.
<正>卢梭曾说:"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他所指的就是"体验"。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表现为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内在意义的交流。体验是实践活动中人的内心情感活动,是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与新认识,并发展学生适应自然、适应社会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一、走进文本,优化体验的方法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生命情感的世界,学生阅读的作  相似文献   

5.
<正>"起、承、转、合"是诗词创作的章法艺术."起"是开头;"承"是过程;"转"是变化;"合"是收尾.把"起承转合"的艺术借用在数学课堂慢教育设计层面,则可诠释为:起课、承课、转课、合课的艺术.这里的"起课"是指情境建设要计白当黑;"承课"是指问题构造要以一当十;"转课"是指变式思维要触类旁通;"合课"是指联结内化要通体相关.唯有遵循"起承转合"的思想艺术设计数学慢教育教学,让学生在亲历"为何体验,体验为何"中获得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长文",很多教师觉得付出的时间精力很多,但是收效甚微。笔者根据"体验—探究"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从明确教学起点,聚焦关键问题,教师引领提升三个方面来阐释"长文短教"的一种新思路。一、"体验—探究"阅读教学"体验—探究"阅读的含义:阅读体验就是学生在  相似文献   

7.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与研究,得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影响数学课堂有效体验的两个重要因素。为此,本文着重阐述创设体验情境,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雷 《中小学电教》2008,(12):75-75
<正>当今课程是"体验的课程","体验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性。但语言课程中普遍被运用的"体验"策略却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探讨了语文教学中的"体验"策略的内涵,指出它应该是从"体验"到"顿悟"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并论述了"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体的实施途径,指出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完成"体验",使该策略成  相似文献   

9.
"真实的体验、新鲜的表达、灵动的感悟"是我们《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版)一直以来的办刊宗旨.其中排在第一位,最最重要的,就是——"真实的体验". 没有"真实的体验"就难有"灵动的感悟";没有"真实的体验",表达再"新鲜"也是华而不实.拥有"真实的体验"就会有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感受、独特的观点,就会让你的作文个性十足、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体验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刻画数学活动水平一个重要的过程性目标。如何有效地实施体验教学,笔者认为应凸现以下"三性":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先后15次用上了"体验"这一词眼,如"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写道:"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如"教学建议"中写道:"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领域。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对初级中学学段阅读的要求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等。其中,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有"体验"。体验什么?体验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并实现自己情感上的认同。这些目  相似文献   

13.
正自从我区开展"七彩阳光"教育工程以来,我校以"生态体验教育"理论为支撑,全面整合优质德育资源,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体验教育"实践活动,开启生态智慧,使德育充满了体验的魅力。1.课堂体验,魅力无穷。2011年,我校把生态体验课题研究的内容纳入学年工作计划,并确立了《生态体验下互助合作、快乐成长主题活动的研究》课题。课题立项3年来,核心团队的成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设计了1节以合作为主题的生态体验课,即:《合作在身边》、《学会  相似文献   

14.
正"活动体验"既古老又年轻,它作为一种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式由来已久,但是作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一部分却不到10年。当前,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活动体验"的系统理论研究甚少,活动体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对它进行全面的概述和研究。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活动体验"的内涵(一)"活动体验"的内涵1.活动:内隐活动和外显活动的结合。活动是"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它作为人存  相似文献   

15.
"心灵教育"是日本学校德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它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为应对"教育荒废"问题而提出的。"心灵教育"形成了包括自然体验、社区体验、志愿者活动、心灵体验、特殊活动在内的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体系。研究和解析日本的"心灵教育,"有利于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正我一直坚信这样一个观点:"育人比教书重要,情感比认知重要,体验比说教重要"。体验式德育,对学生而言,是亲身体验、经历、感受,是一种自内而外的自我教育;对教师而言,则更多的是策划与指导。"体验式"是多感官参与感知活动的方式,它较好地实现了"解放大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陶行知语)。这种教育远比说教式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大且久远。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作为一名一线的班主任,我提出:"德育是用来体验的,是用来行动的,不是用来说教的!"为此,我还制作了一张图片——一面猎猎招展的红旗上书写着两行字:"德育是用来体验的,是用来行动的!"后来,我觉得如此做还不够,又请广告公司将这张图片放大,制作成一面实物红旗,挂在我的办公室里。我之所以要制作这样一面具有象征意义的旗帜,是想彰显自己"体验式德育"的教育思想:德育,教师应该尽量创造真实的教育情境,让学生进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实施建议"里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相似文献   

19.
获取丰富、多元的个性化体验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也是学生建构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参与了"体验学习"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概括起来就是:开展体验学习,让课堂"动"起来。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动心活泼新颖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来自生活的实际的科学,需要学生充分体验。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从而锻炼学生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