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习惯把狐叫狐狸,其实,狐和狸是狐是一种食肉犬科动物,昼伏夜出,分它们外形似犬,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嗅觉和听觉非常灵敏。狐聪明而狡猾,例如假装痛苦然后狐主要以老鼠为食,对人类来说是有功的朋友。狐@朱理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于《聊斋志异》的研究,多注意到女狐形象,对于男狐的研究颇为冷落。《聊斋志异》中男狐有很多,大体分为三类,即狐叟、狐少年和狐中青年,三种男狐各有其特征。从男狐形象亦可以看出蒲松龄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3.
《诗经》写到“狐”的有九篇,《诗经》中的狐意象可以分为原生态的、象征性的和艺术化的三个方面。原生态的狐意象是先民们狩猎生活的反映,以狐裘为物质载体的象征性狐意象其成因可以追溯到图腾崇拜,艺术化的狐意象指向离家在外、漂泊无依者。《诗经》狐意象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正【故事新编】狼族与狐族组成了联军,准备用狼的勇敢加狐的智慧,打败虎族军队。狼二与狐二都在联军之中,恰好这二位又排列在一起。联军行军的队列不复杂,狼一长列,狐一长列,这样就形成一狼一狐并肩而行的队列了。这个创意是联军副总司令狐大提出的,据说好处是可以加深一狐一狼之间的友情,同时在战斗中充分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但事实上,狼二与狐二的友谊并没有建立。他们在行军路上不断嘲弄对方,狼二说狐二是胆小鬼,狐二则说狼二胆子并不比自己大多少,而且脑袋里少一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中的狐男形象,学人少有注意。作品中的狐父、狐书生、狐仆等狐男形象,虽然划分的角度不同,但自成体系,在各自的角度具有相对独立的类型特点:狐父多为人间现实中老父的写照;狐书生则表达了作者心中的理想,是蒲松龄豁达超脱思想的映照;其他如狐仆、狐仙、狐侠等狐男形象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6.
正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小狐狸,叫"狐狐"。它有一副红黑的格子棋,很喜欢和其他的小动物们玩棋。可是只要它输了,就会和爸爸吵个不停。一天,爸爸灵机一动,给狐狐做了个骰子,五面涂上红色,一面涂上黑色,然后对狐狐说:"孩子,从明天开始,你选择走红格子,保证你能赢。为了显示你的大度,你可以让对方投中一次走两格。"狐狐半信半疑地说:"真行吗?"爸爸得意地点点头。果然,从那天开始,狐狐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7.
"狐"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形象,其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至清,狐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狐形象也更为鲜活,而纪昀所作《阅微草堂笔记》就是当时刻画狐形象最为完备的小说之一。文章通过对其中狐形象的归纳整理,力图较为清晰地勾勒出宗教民俗形态下的狐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陈婷婷 《家教世界》2013,(2):115-116
狐是民间信仰的重要对象,"狐故事"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经久不衰的传统题材。自魏晋志怪小说始,经历唐传奇,直至清代小说的演变,"狐"在文学作品中发展出了动物性——妖性——人性的文化轨迹。本文通过对唐沈既济《任氏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小翠》的解析,窥探狐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变迁轨迹,感受蕴含在狐题材下的爱情和社会缩影。  相似文献   

9.
狐意象作为动物意象中的一种代表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狐意象从最开始代表祥瑞的神到最后变为淫邪象征并定格为女性妖怪,中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个现象产生变化可以归结为两大原因,一是父系文明中有驱逐女神现象;二是男性对女性的畏惧和爱恋的心理。本文从叙述狐意象发展的流变、狐意象产生的社会原因和人的心理原因来分析狐意象,探究中国历史上这一别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贾儿,即商人之子,年仅十岁,在母亲被狐狸精迷惑、一家人束手无策时,像排兵布阵的大将,不动声色地悄悄安排讨狐大计。他堵住窗户,磨好刀,以夜间杀狐。杀狐不成,断狐尾之后,他又沿血迹侦察狐的藏身之地,整夜守候,摸清狐的行动规律,知道狐喜饮酒,而替狐准备酒的是“长鬣奴”,即长着  相似文献   

11.
狐的变形源于古人对狐生物特征的想象,后来又受到“物老成精”观念的影响,使狐的变形更加自由。在唐志怪小说中,佛、道敷衍大量的狐幻化祟人的故事互相诋毁,使狐的变形母题愈加丰富。同时,狐的变形母题和“人犯禁忌”母题结合,表现出禁忌主题。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的传说中,狐的形象被赋予了很多神秘的色彩,成为了一个人格化、神化的存在,在众多狐的传说中,流传广泛最打动人心的应该是有关狐妻的传说。日本传说中狐妻的形象既受到中国古代传说的影响,同时又具有日本文化的特色,本文就在日本广为人知的狐妻传说及其由来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与中国古代狐的传说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日本狐妻传说中所特有的形象特征和“别子主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中对于狐神形象的描写有很多,经过了千百万年的历史演变成今的狐神形象,有着千变万化的文化形态和体态。想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狐神形象进行研究,首先应从狐神形象到狐妖形象着手,然后从狐狸的形态到人的形态等演变过程,并且研究狐神形象的神行、狐神形象的演变过程,以及狐神形象演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所描写的媚狐形象.认为纪昀写媚狐小说与传统的媚狐小说有很大不同,最主要的特征是写出了媚狐由恶向善的转变,而这一转变,标志着传统媚狐自赎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文化记忆理论关注文化的共时性和历时性构建,有助于细致还原文化现象的形成过程。崂山狐文化作为一种典型的地方民俗文化,其形成过程具有复合性、开放性和融通性的特点。在文化记忆理论的考察下,崂山狐文化的建构可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狐文化的历史积淀进行筛选和重组,另一方面是和崂山特色地域文化产生叠加和融合。崂山狐文化是地方民俗文化复合建构过程的一个具体而微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人来说,“狐狸”这个词,一经说出来似乎就已经含有特别的意味。事实上,狐与狸其实是两种动物,狐是犬科,生性多疑,而狸样貌虽似狐,身形却比狐肥短很多,轻易就能看出区别来。中国人在习惯上以“狐狸”称之的动物,多数时候其实是以狐居多。  相似文献   

17.
狐狸精故事是我国历代文言小说的重要题材之一,同时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这类故事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一狐的故事来源很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多处关于狐的记载。如《海外东经》載:青邱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而且据说这种狐只在天下太平时才出现,以显祥瑞。由于这是神话传说中的狐,有神异性是很自然的,不应同后世的“精怪”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8.
笨狐     
一只狐又傻又笨,众狐都叫他"笨狐"。"笨狐,给我捉只蚂蚱。"小狐对他说。不大一会儿,笨狐就捉了一只蚂蚱。"笨狐,你捉的蚂蚱又小又瘦,一点儿也不好吃。"小狐皱着眉头说。"下次,我一定捉只又肥又大的蚂蚱。"笨狐认真地说,"保你喜欢。"这时,传来雌狐歇斯底里的吼声:"笨狐,你死到哪  相似文献   

19.
现代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狐的形象,狐被赋予了很多神秘的色彩。在这些作品中吸引大众的不仅仅是狐本身,更有其体现出来的人性内涵。然而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其狐形象在相同中又存在着不同。本文就中日文化对主流狐形象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分析了中日文化中狐形象的人性表现以及人性内涵背后的中日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很多男狐形象,与汉代对于男狐魅惑性,妖兽性等描述不同,聊斋中的男狐形象多是正面的,积极的,不仅与人为善,而且深明大义,扶危济困。蒲松龄通过这些男狐形象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体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追求。同时,这些男狐也成为了蒲松龄抨击黑暗政治,讽刺伦理败坏和世俗丑态的有力武器,体现了他刺贪刺虐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