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其苦学使其乐学──谈苦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福建林润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苦学好,还是乐学好,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实,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应是苦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什么是苦学?“菩”者,刻苦也;苦学,即刻苦地学习。乐学呢?“乐”者...  相似文献   

2.
学习一向被认为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读书人往往把“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座右铭。纵观古今。凡是劝学的文章无不勉人“苦学”;大凡学业上有成就者。其成功的要诀也离不开“苦学”二字。然而我们认为,仅强调“苦学”忽视“乐学”有一定的片面性。的确,学习有苦的一面,它需要忍受孤独寂寞,需要强化记忆。需要艰苦探索。它没有“闲庭信步”那样自在。  相似文献   

3.
时下,在读书学习上,有一种“变苦学为乐学”的说法。此说的出发点,也许是为了倡导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不让学习成为折磨人的一种痛苦:然而,这种把“苦学”与“乐学”对立起来的说法,却并非妥当。有同志指出,这恐怕出自对“苦学”的理解有误。强调“苦学”,是我国从学的优良传统。白居易自述他年轻时读书,就是“苦学力文”,“不遑寝息”。韩愈也说他“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这种“苦学”,是指刻苦学习,勤奋学习。查阅辞书,“苦”的释义有多项,痛苦、困苦是其一义,刻苦、勤劳也是其一义。“苦学”之“苦”,乃取其后义:“苦,勤也。”学习要取得较好的效果,是离不开这个“苦”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这幅劝学对联,凝聚了代代读书人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4.
古之学者凿光映雪、囊萤苦读,一直为世人传颂。苦学精神之于一介文人的成名可谓不可或缺,也更是一种美德。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在学习方式上,大致是要讲究‘乐学”,然而矫枉过正的结果是:苦学往往被视为有悻于乐学精神。殊不知,真正的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苦学的成分,而“乐学”也绝不是“学习轻松化”的简易代换。任何时候学习都并非一帆风顺,必须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格言早已为我们熟知,而苦学精神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我们知道,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识记,把外部知…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不应死水一潭,而应丰富多彩。实践证明:巧妙入题,善待学生,灵活教学,拓宽空间,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采用活泼多样的教法,不仅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也可让教师变“苦教”为“乐教”。  相似文献   

6.
1.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诱导,就是诱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变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为学习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目前学校的学生,有一部分人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动机不纯,没有求知的欲望。兴趣在思维之中,思维在活动之中,没有活动就没有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兴趣,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乐学”的动力。我们应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2.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疏导,就是当学生思维受阻或思…  相似文献   

7.
一 学习究竟是苦的还是乐的?有人认为是苦的,主张“苦学”。中国有句古训,叫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苦学的典型观点。于是“头悬梁,椎刺股”等苦学事例,长久流传。有人则认为学习是快乐的,主张乐学,寓学于乐。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现代人们提倡“愉快教育”,将上述古训修改为“学海无涯乐作舟”。这是现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习,内容庞杂,记忆负担繁重。很多学生即因惧怕“死记硬背”而舍文从理。其实,这是对历史学习的一种十分普遍的误解。历史学习与数理化一样,也有“公式”、“定理”,也有规律可循。只要方法得当,便可“巧学”胜“苦学”,事半而功倍。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基本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使学困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才能形成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课堂,从而使学困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能力变强。  相似文献   

10.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追求。语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寓教于乐,激发兴趣;巧妙引导,激活思维;潜心探索,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是培养多种能力的前提,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兴趣不仅能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在物理教学中,生动活泼地学习物理以至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多方面因素的总和,只要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变“苦学”为“乐学”,肯定会产生一种“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花引来百花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乐学”。在学习时专注投入,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自觉及时地总结学习的心得体会,学习效果好。相反,丧失学习兴趣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苦学”,即使因各种压力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也有如“强按牛头喝水”,学习消极被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差。因此,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保障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总结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种因素,努力创设“学生乐学”、“学能创新”的学习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一、社会…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当前,只要稍微接触了中小学教育实际的人都知道:师生负担重,学生学得很苦,老师也教得很苦,靠书山题海,靠时间加汗水来追求分数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这样做,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健康,不利于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而且也违背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其结果,使不少学生厌学,畏学、弃学了。诚然,学习是艰苦的劳动——艰苦的脑办劳动。读书人往往将“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座右铭。古往今来,大凡劝学的文章,无不勉人“苦学”;凡是学有成就者,其成功的要诀也往往离不开“苦学”二字。然而我认为:仅强调“苦学”,漠视“乐学”,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与教育实践中,学习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被认为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即所谓的“苦学”。中国古代有“头悬梁、锥刺骨”的“苦学”之说,强调学习者必须忍受巨大的身心痛苦,要“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才能进入学习的状态或达到学习的境界。对“苦学”的逻辑,民间更有极为朴素的认识与解释,如:“不受苦中苦,难得甜中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强调只有历尽千辛万苦、吃尽“苦头”,方能苦尽甘来,成为人上人、佼佼者。而现代教师常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鼓励、鞭策莘莘学子要肯于吃苦、下苦功、出苦力。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常常会推动学生去废寝忘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使他们得到很大的满足。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18.
刘莉 《学苑教育》2012,(16):50-50
学生的作业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要注重因材施教的层次性,注重培养数学思想的多样性,充分开启学生的大脑,以达到巩固、理解与知识迁移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学生“苦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夫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且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针对职校学生知识基础差,厌学情情较为严重的特点,强化兴趣教学,寓教于乐,既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可以从需要的层次上着眼,更好地调控学生的发展方向,更可以把“苦学”与“乐学”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