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驻藏大臣制度是清朝政府在西藏最有效的施政工具,不论是堪平内乱、抵御外辱,还是抚恤百姓、维护宗教等其作用功不可没。作为治理边疆的一种措施,驻藏大臣制度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总结有关驻藏大臣制度的研究成果,对当今中央管理西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荫棠乃清一代驻藏大臣中之出类拔萃者,也是百余位驻藏大臣中仅有的两位汉族大臣之一.清季在英帝国主义入侵西藏、藏族人民遭受蹂躏、祖国领土面临被割占的岌岌可危的形势下,张荫棠挺身而出,对外积极维护国家主权,与英人据理力争,修订不合理的条约;对内他励精图治,积极整饬藏政,弹劾贪官污吏,推行实施了一系列安边治藏的政策,赢得了广大黎民百姓的赞扬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清初治藏政策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设立了驻藏大臣,这一制度的实施为后世治理西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西藏由于远离内地,在政治经济方面与中原有较大差别,同时由于历史上受蒙古部族控制,中央王朝很难对西藏进行直接管辖,另外,准噶尔部在当时多次侵扰西藏,这些都使得驻藏大臣的设立成为顺应时代之举。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解放前、"文革"前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回顾阐述了整整一百年来(1910~2010)中国大陆与台湾学者研究驻藏大臣及其典章制度的历程;分析了不同时期滞后或发展的原因;概述了该研究领域两岸几位主要研究者和重要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5.
牛小燕 《文教资料》2006,(18):187-188
松筠是清朝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一位封疆大吏,曾出任过军机大臣和各部尚书,还先后担任过库伦办事大臣,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等职,为清朝的边疆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松筠的研究状况,为认识和研究松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在学习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课时,会学到“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这一部分知识。同学们很可能会产生疑问:“达赖”和“班禅”到底是什么意思?“达赖”和“班禅”这两个封号是怎么来的?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是什么样的关系?下面笔者就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7.
所谓蒙古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的“叛乱”,是雍正帝为削弱西部蒙古势力而部署的一次有计划的军事行动。雍正帝就此契机设置了驻藏大臣,长期驻藏理政,由以前任命和硕特部间接统治西藏变为直接统治西藏。雍正帝继位后采取的一系列对西部的政策,加强疆域管理,增强边疆民族的向心力及中国多民族国家和国家版图的最终形成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乾隆五十三年(1788)廓尔喀兴兵入侵后藏,五十六年(1791)第二次入侵,这战争暴露清朝治理西藏问题,因而乾隆五十七年(1792)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此章程规定藏内诸事应统归驻藏大臣管理,由驻藏大臣整顿边防、吏治、财税各方面。道光二十四年(1844)发生诺们罕被控案件.呈显《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的执行问题。诺们罕担任达赖喇嘛商上摄政,扩大职权侵欺达赖喇嘛商上库银以及田庄,而聚集财富于他私人的祝庆寺。任用职官方面,诺们罕从未与驻藏大臣协商,纵容属下勒索喇嘛。又,诺们罕私自给商民照票,让他们往来西藏与边境的贸易。清朝政府按照喇嘛例文六条“喇嘛等犯罪令先革退喇嘛”,将他剥除袈裟革退。诺们罕诸多贪渎罪状,并没按照《大清律例》监守官吏侵盗仓库银两一千两以上例,斩监候处决.仅将他发遣黑龙江。这案件所呈显清朝对西藏的宗教政策,值得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刘振修 《历史学习》2007,(11):21-21
笔者在很多复习资料上看到一道选择题: (2006年天津市河西区期末质量调查题)清朝有对西藏管理之责的是:①驻藏大臣②达赖喇嘛③班禅④理藩院  相似文献   

10.
纵观历朝治理西藏历史,属清朝前期"治理最为得力也最有成效"。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和稳定政治格局的要求,清朝前期(1644-1840)治藏政策经过了5个阶段:蒙古汗王治藏、郡王噶伦治政、驻藏大臣进藏、达赖政教合一、完善治藏章程。清政府紧紧抓住藏传佛教格鲁派这个树立其主导地位、关乎民心向背的核心问题,从西藏政局的实际出发,为将西藏地方置于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巩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政治举措,不断调整治藏政策,创设了经受住了实践考验、有着鲜明清王朝印记的中央全面管治西藏地方的政治体制和机制,重塑了西藏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1.
清朝末年,英帝国主义者对西藏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并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我国在西藏的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损害。为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四川总督丁宝桢观察时局,筹划保川固藏,驻藏大臣文硕首倡在藏练兵自卫,保全藏土。之后的张荫棠、联豫等都曾力言编练新军、派川军入藏,以巩固边防。他们的军事思想一脉相承。本文主要通过史料来阐述清末"编练新军、川军入藏"军事策略的产生过程及其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金瓶掣签是1792年由击败廊尔喀侵略军的清军统帅福康安,会同驻藏大臣及八世达赖和七世班禅的僧俗官员共同拟定,上报清高宗乾隆皇帝批准的。清朝颁布的《二十九条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第一条确立了金瓶掣签制度:“关于寻访呼图克图活佛转世事宜,经各方认真考查后,邀...  相似文献   

13.
一据现有资料,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较之汉字报刊的出现,大约晚了1100多年。1905年贡桑诺尔布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喀喇沁右旗王府创办的《婴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的报纸。1907年由驻藏大臣联豫和帮办大臣张荫棠在拉萨举办《西藏白话报》,该报以汉、藏两种文字印刷出版,深受广大藏族同胞的欢迎。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报纸有了新的发展。《伊犁白话报》不仅用汉字铅印出版,而且以满、蒙、维文油印发行。  相似文献   

14.
哷征呼图克图阿旺伊喜楚禅嘉木参在藏摄政多年,在西藏政教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驻藏大臣满庆等以哷征呼图克图未将哲蚌寺布施事件及时剖断为由对他进行参奏,随后押解北京进行审理,最终病故于北京。在仔细分析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他在摄政期间的主要事迹作一梳理,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帕巴拉活佛是西藏昌都地区昌都寺的寺主,也是当地藏传佛教最具权势和名望的大活佛。帕巴拉活佛的驻锡地为昌都强巴林寺,现已转世到十一世。帕巴拉活佛的传承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正统二年(1437),到清顺治帝至乾隆帝期间,他被受封"博善禅师""诺门汗"呼图克图尊号,受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的领导,直接管辖昌都一带。本文根据现有的资料对七世帕巴拉·晋美巴登贝贡布做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1904年9月中旬,英国驻成都总领事霍西(H.Hosie)访问了四川巴塘。他所写的日记,为了解那时的巴塘、丁林寺和1905年(乙巳年)春“凤全死亡事件”的起因,提供了较为客观的旁证材料。当时新任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在巴塘停留期间,将限制喇嘛寺人数的主张“宣闻边鄙”,丁林寺反弹强烈,加上凤全强征徭赋、续办垦务、乖僻粗暴,终于酿成流血冲突,凤全被杀,是为“乙巳凤全死亡事件”。  相似文献   

17.
1894至1895年亚东关税务司戴乐尔参加了中英藏哲界务交涉。由于中英《藏印条约》对西藏和哲孟雄的边界规定与传统藏哲边界不符,从而造成了勘界的困难。中英双方都同意按照中英《藏印条约》中的规定勘界,而西藏地方则坚持按照传统藏哲鄂博勘界,这种矛盾使勘界无法进行下去。面对一时无法解决的困境,戴乐尔并没有一味压制西藏地方接受条约规定,而是为中方委员和驻藏大臣出谋划策,以拖延战术来应付英印委员与英印政府。虽然英方对于勘界的拖延极度不满,甚至让英国驻华公使向清政府施压,但最终因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勘界不得不延期。  相似文献   

18.
清朝尤其是自乾隆时期,清朝政府在治理西藏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诸如:扼制世俗势力,积极扶持达赖喇嘛,实行政教合一制度;进一步提高驻藏大臣的地位,加强对西藏地方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实行摄政制度,解决因达赖喇嘛圆寂出现的西藏地方权力真空问题;制定法律、法规,依法治理西藏地方事务,等等,从而使清王朝对西藏进行了全面的治理,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藏地方不承认其与中央政府的政治隶属关系,其"离心"势力为追求国际地位而积极活动,西方势力也加紧对西藏地方的渗透,恢复和强化中央政府的治藏主权,遂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治藏的核心内容。但国民政府自身因持续不断的战争和内部日益严重的腐败,始终无力切实解决西藏问题,遂以羁縻笼络之策对藏开展政治运用,其表现之一即是优崇藏传佛教。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对西藏地方开展的传昭布施,即是国民政府希冀通过优崇藏传佛教增进西藏地方对中央权威政治认同及国家认同的具体表现之一。驻藏办事处在种种困难之下坚持开展传昭布施,对于宣示中央政府的治藏主权和增进西藏地方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闻视窗     
《出国与就业》2008,(4):6-7
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希望英国内政部放宽中国人签证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披露的消息,2月底,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应约会见内政部负责移民事务的国务大臣伯恩(Liam Byrne),商谈中国厨师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