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成为父亲后.对于孩子奉行的是只做不说.换句话说:闭上嘴.抬起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作为父亲.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身教。儿子郑亚旗2岁时.我开始一个人写《童话大王》月刊。我之所以能二个人坚持写一本月刊几十年.很大程度是为了演示给儿子看:父亲靠一支笔,让家庭丰衣足食。  相似文献   

2.
思维的乐趣     
谈到思想的乐趣.我就想到了我父亲的遭遇.我父亲是一位哲学教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事思维史的研究。在老年时.他告诉我自己一生的学术经历.就如一部恐怖电影.结果他虽然热爱科学而且很努力.但在一生中却没有得到思维的乐趣.只收获了无数的恐慌。他一生的探索.只剩下了一些断壁残垣.收到一本名为《逻辑探索》的书里,在他身后出版.  相似文献   

3.
许永礼 《知识窗》2011,(1):11-11
父亲患了脑梗性老年痴呆.我把他送往医院住院治疗。隔三差五的.我会抽空去探视他,偶尔也会留下陪夜。医生说这种病是很难康复如初了.况且父亲活到80已算高寿。由此.我也没抱太大希望.  相似文献   

4.
田野 《知识窗》2013,(15):20-20
王亚平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张格庄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学时.王亚平就争强好胜.无论什么事都要争第一..有一次.她背着书包哭着回到了家里。父亲见她眼睛都哭红了,问谁欺负她了。谁知.父亲越问.她哭得越厉害:她哭得越厉害,父亲越担心。最后,父亲终于弄清楚了她哭鼻子的原因:原来、她考试只得了第二名.而不是第一名。父亲一听.大声说:“想得第一.你就努力.光哭鼻子有啥子用呀!”父亲这么一说.王亚平马上就停止了哭泣。她擦十眼泪.对父亲说:“我要拼.我要得第一!”果然.期终考试.王亚平真的考了班级第一.  相似文献   

5.
马德 《知识窗》2013,(7):18-18
陶安说.我爸爸说了,他不来。 陶安的父亲是个酒鬼.陶安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一家狗肉馆喝酒.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嘴里骂骂咧咧的.说.别说是你们老师.就是市长见我.我也不见。  相似文献   

6.
和自己说话     
谢胜瑜 《知识窗》2013,(15):8-9
有多少人想过要和自己说说话? 我在广州工作时.有幸在一位我非常尊敬的长辈手下谋生.她官至厅级,又是一个干实事的人.事情一年四季也忙不完.但是每一年的清明节前夜。她都闭门不出,给她逝去的父亲写一封长信.回忆她这一年来的所作所为,包括吃过的苦头、得到的褒奖、受过的责怨。当然.也少不了向父亲倾诉自己对世事的不满和来年的打算……这样的信.她父亲逝去了十几年.她一直写了十几年.从没间断。  相似文献   

7.
年少时.父亲一再告诚我绝不要做一名酿酒师。因为我的祖父、曾祖父都在当地的酒厂以此为生.微薄的薪水只能勉强度日.他不想让我靠近啤酒桶半步。  相似文献   

8.
刘文波 《知识窗》2011,(9):10-10
上了高三,心绪彷徨的我.成绩直线下滑.由前几名一下子落到了二三十名。我的异常惊动了四十里开外忙于劳作的父亲.可以想见.父亲听到这个消息时是何等的震惊。他一定是扔掉锄头,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掸掉身上的灰尘、抹一把脸上的汗渍、理一理拉碴的胡子.就骑上那辆大金鹿自行车,一路风驰电掣地赶来了。  相似文献   

9.
半夜时分.我被屋外的响声吵醒了。我走到门外,看见父亲拿着猎枪,站在台阶上。  相似文献   

10.
初中毕业后.我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当时.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读职高,二是复读。由于分数不高.即便是上职高也是一些民办学校.还存在着上当受骗的危险.那是一个痛苦难捱的暑期.那段时间.因为民办学校招生电话的百般说服.我的意志也开始动摇.一天清晨.父亲拉了一张桌子与我并肩而坐.  相似文献   

11.
庄佩金 《知识窗》2010,(7):19-19
我在芬兰留学期间结识了好友雷默.他在首都赫尔辛基政府供职。一周前,他约我到他在乡下的老家.去喝他父亲酿制的葡萄酒。到了约定的这天,他抱歉地对我说:“今天是公务员考试的日子.能否在考场外等我两个小时?”我爽快地答应了,坐在花园里的长椅上翻杂志.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我很崇拜自己的父亲,觉得他无所不能,只要我搞不定的事情,他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父亲是一名建筑工程师,设计、绘图、预算、施工、结算,每一样他都亲力亲为.参与建设了很多优质工程。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业月刊》2009,(11):59-59
石家庄赵先生: 三年前,我父亲与他的两个朋友合伙开办了一家加油站。今年7月,我父亲因病去世,我是我父亲的唯一继承人,由于我是国家干部,无暇顾及经营,因此想把我父亲的股份转让出去,但是我父亲的合伙人不同意,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校园幽默     
《知识窗》2011,(10):24-24
历史在重演父亲跟老师谈论自己的儿子:“请您告诉我,我儿子历史学得怎样?当初我念书的时候。不喜欢这门课.考试总是不及格。”历史老师回答说:“历史在重演.”  相似文献   

15.
李戡成人     
舒银霞 《知识窗》2010,(11):28-28
“2010年了,新一代的17岁窜起来了。没有我的悲怆,没有我的虚拟,新一代有新一代的光华。他自持、快速、务实。他叫李戡。”这段话出自《李戡戡乱记》前面李敖的导读。 李戡,并不反感被叫做“李敖的儿子”,他是比李敖小57岁的孩子.是被父亲当孙子一样养大的孩子。他很怕父亲,父亲常年呆在远离市区的阳明山,没有时间管束他。  相似文献   

16.
谭仨玉 《科教文汇》2009,(12):231-231,240
慈祥的父爱,平常的心是朱自清的《背影》的真实写照,朱自清在《背影》里开头便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接着作者渲染了家庭的悲凉气氛,文章的主体是父亲决定送我到车站,于是就有了买橘送别时“青布棉袍马褂”的背影,那份父子深情感天动地。父爱子,子怜父,父亲对儿子一路无微不至的关爱都是极平常的,然而平常当中极其感人,催人泪下。《背影》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亦有新义。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都说“80后”不行了、“90后”不行了,但我觉得,孩子们没有出问题.而是我们出问题了。 我父亲认为我不如他.争论了将近20年.每次吃饭就吵架。直到前几年我对他说.我把十六七岁的儿子养到了一米八.你把我养成这个样子。你看是你本事大.还是我本事大?  相似文献   

18.
伦敦奥运会刚刚结束。这个时候,我不能不想起邓亚萍.想起那朵为奥运而艳丽开放的女人花。邓亚萍没有如花的姣好容颜,也没有花样的娇贵出身。她有一个做教练的父亲.却生就一副与体育无缘的体格。她个子矮.且手脚粗短.连体校的门都进不了。父亲只得把她带在身边.学打乒乓球。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眼泪     
古保祥 《知识窗》2011,(8):17-17
小猎人终于找到了报复父亲的最佳方式.在此之前.是他对父亲无边无际的爱恨情仇.在小猎人的记忆里,父亲木讷、不负责任、自私自利。正是因为他的不管不问.没有感情.母亲才病死在榻前无人照管。就凭这一点.这支猎枪就可以对着他的额头发出脆响.  相似文献   

20.
李丹崖 《知识窗》2011,(2):17-17
有月光的晚上.我常常想起童年时光.我和父亲、母亲、妹妹一家人坐在竹床上喝一锅红薯片儿粥的情景,爸爸一边喝粥,一边给我们讲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