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托感官进行直观感知,依托表象进行直观想象,依托思维进行直观分析,从直观到表象,从表象到想象,帮助学生架设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桥梁,赋予学生理性思考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既是对人类情感的全方位揭示,又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情与理共同构筑文学作品从感性到理性的统一体,文学作品要么重情,要么重理,要么情理并重,但它都处于由情与理所构成的正常区域之内。非正常的文学作品都因为对情或理的拒绝,而游离于情与理所构成的区域之处。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校体育长期呈现有术无学的状况,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理性体育取代感性体育是改变这一现象的根本举措.理性体育的思想基础是贵身论哲学、人本主义思想和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是理性运动的思考者和实施者.  相似文献   

4.
宗亚琴 《文教资料》2012,(13):19-20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最重要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中二元对立的矛盾对立因素并置,但是伍尔夫主张的并非完全是二元对立,而是二元和谐。本文从理性与感性的二元对立点切入,探讨伍尔夫对二元和谐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过于理性会刻板,过于感性会散乱.不要在在二者之间摇摆不定,而应该努力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让二者能够相得益彰,实现语文教学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知道,数学概念给人的感觉是抽象、严谨的,学生学起来感觉单调,甚至枯燥.于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借助已有生活经验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这是非常正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白云 《现代教学》2009,(11):26-27
跟我那个年代的大多数教师一样,做教师是命运的选择,而不是兴趣的选择。但是,我也跟大多数的教师一样,服从了命运的选择之后,职业逐渐变成了事业。  相似文献   

8.
今天,人类以高于当初的代价修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损失无法弥补。同样,教育也有“生态环境”,也讲究“生态平衡”,同样也需要“生态保护”。教育生态正在遭受着破坏,由此而付出的代价比破坏自然生态更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向更自由、更灵动的方向转变,这无疑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可喜的变化。教师如何把数学课堂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充分感受到数学之美,积极追求数学之美呢?一、数学不离生活,创设生活情境,调动课堂气氛小学生有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教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研究活动校本化实施,已成为打造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满足师生长远发展的特色性教育活动。在其校本化实施过程中,理性审视课程教育思想,让学生进行感性体验,并在感性与理性的基础上进行归并统一,倡导以人为本的活动理念。  相似文献   

11.
12.
埃舍尔作为一个无法被归类的艺术家,被艺术界与科学界广为解读,埃舍尔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艺术创作,为我们奉献了感性与理性共存的视觉图像。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描述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行为、改进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的三项基本功能。描述教育现象即回答教育"是什么"、解释教育行为即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以及"何以如此",改变教育实践则需要回答教育"应该怎么做"。"是"属于理论理性,"应该"与"做"属于实践理性。长期以来,教育研究在理论的层面仅回答"是"的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不能满足实践者对"应该"与"做"的迫切需求。因此,教育研究需要从理论理性上升到实践理性,从对"是"的认识延伸至对"应该"与"做"的全面把握,实现与教育实践和谐、理性地统一起来,构建出真、善、美的理想的教育客体,从而提高教育研究质量,提升教育实践品质。  相似文献   

14.
关于理性与教育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弱化理性在教育中的作用,另一种是强化理性在教育中的地位.本文在分析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必须全面地认识理性的内在含义,才能找到理性在教育中的真正融合点,从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个看书很杂的人,这或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些关系。当时,我的体质很差,一年中常常几个月躺在病床上。看看窗外阳光,人家少年沐浴其中,我却整天与奶奶、外婆相对而坐,听着她们对我的长吁短叹,我不免烦躁难受。所幸家中藏书颇丰,去医院前抽出一本随身带上。如此一来,整个小学记忆最多的便是在医院病室里,两个老人坐在床边织着毛线,一个女孩躺在床上静静地看书。而爸妈对我在养病期间的读书,奉行不过问原则,这就使我  相似文献   

16.
事物的存在形式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本质我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现象通过感觉就能感到,本质作为认识对象是极其广大的,而感性的范围则是比较小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心范畴"物质"是极其广大的.理性才能把握,因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理性哲学.而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范围则是较小的,是感性哲学.当我们谈实践时,我们的认识范围就缩小了,缩小了的范围一般就是感性能够感到的.理性本体作为认识的一极是关于事物起源发展的东西,因而是更重要的本体,但感性本体作为认识的起点也是不能丢的,舍此我们对事物就会毫无认识.割裂感性与理性的联系会陷入唯心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的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费尔巴哈的"感性"理论对马克思的整个哲学体系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却是通过马克思将其从对象引申到活动即从直观引申到实践的超越而显现的,同时.也正是这一超越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学是兼具感性实践与理性认知的教学,既要突出音乐学科的审美体验价值,又不能轻易淡化双基的学习。要想让音乐教学中的感性实践与理性认知有机相融,我们应找到外显形式与内在思辨、深切感悟与有效训练、个性张扬与价值引领这三个平衡的支点。  相似文献   

19.
宗白华作为一代美学大师,在其论著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理性把握与感性体验相结合的风格。从虚与实的表现角度来分析宗白华的理性把握与感性体验,他的虚实思想可以理解为两方面:虚实结合、因虚得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