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人际传播活动在社交媒体这一传播媒介的发展之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用户在通过社交媒体开展传播交流活动时展现出一些与以往线下人际传播相异的特点.本文主要以微信为例来研究网络人际传播的具体表现和存在的弊端.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了解基于社交媒体的网络人际传播的便利性,也应该意识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辩证地看待这种传播活动并对它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中,大学生的风险感知水平总体偏低。风险感知水平对其在微信朋友圈中态度观点、学习工作、个性和身体四类信息的表露影响显著,且风险感知水平越高,在态度观点、学习工作两类信息中的自我表露程度相对较高。风险感知水平对爱好兴趣类信息表达的影响不显著,爱好兴趣类信息在朋友圈表露频次较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线上线下的社交结构和方式及理解看待社交活动的视角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网络社交和真实存在之间的界限也愈发模糊。在如今微信主导的时代中,人们的社交心理有了全然不同的新面貌,网上的"一窝蜂"现象及"秀"出的满足对比现实的焦虑不安及社交恐惧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孤独"心理和"聚众"现象成为了最明显的特征。网络特质和人性特征融合所产生的"幕后操纵者"让这一切发展得如此迅速而隐秘。  相似文献   

4.
社交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流的主要渠道和场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对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在社交网络中的人际交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社交网络上的交流主要是一种熟人之间的浅层次交流,通过“好友”的批量生产,建构了一种平面化、符号化的聚合圈。  相似文献   

5.
赵青 《中国传媒科技》2013,(12):155-156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和互联网带宽的进一步提升,语音社交网络已经开始渗透到了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恋爱交友,甚至到目前最火热的电子商务,无处不活跃着语音社交网络的身影。但是,语音社交软件用户群的爆炸式增长,也随之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具有庞大用户群的语音社交软件,已经不在是一种单纯沟通的工具,它更像是一种当下青年群体用来连接"现实"与"虚拟"社会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无经济激励、消费者自发产生的网络口碑行为为研究对象,从传受双向视角:传受双方社交网站偏好、网络人际关系强度、口碑产品品类、不同信源的正负面口碑选择、传者传播意愿、口碑发布位置及传达方式,以及影响受者的口碑时机等八个维度,采用问卷调查法(有效样本数894),证实了两性在社交网站网络口碑行为上有不同程度的维度差异。研究进一步发现,女性在不同连带导向型的社交网站中具有网络口碑传受优势,值得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7.
薛亚青 《新闻世界》2012,(5):173-174
QQ空间、人人网、新浪微博等都是大学生喜欢使用的社交网络平台,在校大学生是社交网络的主要使用者和推动者,本文主要是考察在校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习惯、使用偏好和态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牛晴晴 《新闻世界》2014,(4):219-220
1959年,加拿大社会学家戈夫曼对“自我呈现理论”作了较系统的阐述。他认为,每个人总试图在社会情境中保持适当的印象,以求得到肯定的评价。社交网络出现后,人们逐渐将社交活动转移到互联网上,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符号系统来构建自己的形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日志进行自我呈现的行为的研究,总结了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中使用日志进行自我呈现的特征和效果,探索了“自我呈现理论”的新意义和在网络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社交媒体平台兴起,产生大量信息,哪些信息具备文件属性应被归档保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应尽快界定社交媒体文件的归档范围。提出界定社交媒体文件归档范围的重要性;列举英、美、澳三国关于社交媒体文件的归档范围和相关政策;对"海洋中国"上推送的所有信息一一进行梳理,统计相关数据;从信息性质、信息内容、信息形成方式和信息形式四个维度对推送过的全部信息进行分类;结合国外归档经验和研究实践从以上四个维度分别界定社交媒体文件的归档范围;阐述其他需要归档的相关文件类别。  相似文献   

10.
詹骞 《当代传播》2015,(1):47-49
社会化媒体时代,借助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科普精英直接面向读者传播科学知识。以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为代表的科学社交网络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着眼内容的专业化建设,以自组织形式构建科学趣味文化,注重群体认同感的培育,倡导用户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并积极参与科学议题讨论,这些都成为其构建科学社交网络的信息可信度及整体可信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任娟 《出版与印刷》2017,(1):54-57,58
随着web2.0技术的广泛传播,阅读社交网络成为数字出版时代数字化阅读的新应用。本文首先定义阅读社交网络的概念,探讨阅读社交网络的应用价值。其次,从目标用户、用户关系、产品定位以及功能服务等角度对国内外四家有代表性的阅读社交网络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基于阅读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依据分析结果,从学术和未来应用视角对我国阅读社交网络的研究给出了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张露 《东南传播》2014,(8):111-112
伴随着SNS从最初的发展到如今的日益成熟,社交网络已成为人际关系交往中重要的工具和平台,庞大的用户基数、便捷的交流方式以及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信息都使人们的交际圈在基于六度分割理论上不断地扩大,但网络信息的过分公开和个人隐私的保密性也随即出现矛盾。本文首先从微信概念出发对它的特征和使用人群进行分析,再通过功能主义理论"使用与满足"着重分析微信交友新模式出现的动因,最后对kik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甘春梅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1):106-115
[目的/意义] 以微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方法,以期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与特定功能使用的关系。[方法/过程] 通过访谈法和焦点小组法来确定微信使用的动机因素以及用户对微信功能的使用;并通过问卷搜集250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来验证不同动机要素与各功能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 结果发现,不同微信功能的使用受到不同动机的驱使;而用户对微信一般性使用的影响因素与对特定功能使用的因素也不同。具体来说,娱乐显著影响用户对群聊、评论和分享功能的使用;消磨时间显著影响用户对朋友圈、评论和点赞功能的使用;社会互动显著影响用户对扫一扫、群聊、订阅和语音功能的使用;信息搜寻显著影响用户对订阅和扫一扫功能的使用;信息共享显著影响用户对发布功能的使用;自我表达显著影响用户对发布、定位、摇一摇和分享功能的使用;而跟随潮流显著影响用户对摇一摇功能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对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业务基础的社交网络具有战略意义,而用户生成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用户自我披露意愿.因此,研究社交网络用户自我披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社交网络平台制定隐私政策、提升用户自我披露水平提供参考,促进社交网络平台的健康快速发展.[方法/过程]参考已有研究框架,构建社交网络用户...  相似文献   

15.
余彦英 《今传媒》2022,30(3):21-24
近年来,微信已逐渐成为人们交流、沟通、互动以及日常娱乐的重要工具,微信朋友圈更是微信用户的重要对外“窗口”,微信用户群体一时间从青年群体渗透到老年群体,并且逐渐受到老年群体的追捧。本文以微信为例,从“拟剧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拟剧理论”中的前台设置、剧本管理、剧班维护、后台准备等要素进行分析,探究微信用户在社交中的表演与印象经营,进而深度挖掘社交平台迅速发展背后的传播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林辰 《东南传播》2021,(7):83-85
在"大视频时代","视像化"传播处于绝对的霸权"中心"地位,但与此同时Clubhouse在全球的火爆使社交传播呈现"听觉转向"的趋势."语音社交媒介"的历史性"回溯"正潜移默化地打破"视像化"传播的"中心"地位,在感官平衡方面做出创新性发展.本研究以Clubhouse为例,研究其特质,同时探究语音社交媒介的价值.研究发现,语音社交是人类的潜在需求,满足了个人社交的现实需要,它的兴起实现了群体间交往模式类型化的欲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公共人"的复苏.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9,(10):81-91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纵深发展,社交媒体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一个消极的影响体现在用户的不持续使用上。基于焦虑视角,本研究以强关系社交媒体微信朋友圈为研究平台,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探讨了焦虑四维度与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及假设检验等操作步骤,本研究发现:隐私关注焦虑(PCA)、互动焦虑(IA)和自我评估焦虑(SEA)对用户的不持续使用意愿(DUI)均有正向影响,内容分享焦虑(SCA)正向影响自我评估焦虑,且通过自我评估焦虑间接正向影响用户的不持续使用意愿。基于微信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用户心理及情绪,为我国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白若男 《视听》2023,(3):113-116
近年来,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对个体形象的塑造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人格特性,而社交媒体的“进场”使得个体自我形象的呈现由现实社会逐步迁移到线上的虚拟社交平台中,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自我呈现的表演行为与舞台设置显示出新的特征。这不仅影响着人们自我呈现策略的调整,也给人们进行理想化的自我呈现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郝静 《青年记者》2012,(20):18-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用户参与信息传播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人们试图将网络互动与现实实践有机结合,并且努力开发实用且真实的应用体验.于是促成了一系列以Web2.0为支撑的新技术的诞生.这些技术在促进旧有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催生出新的产业类型,而旧的传播观念、传播模式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社交网络出现之后的互联网,更是以全新的面貌服务于大众.  相似文献   

20.
王鑫 《视听》2021,(3):160-161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人们对于当下现实环境的情感折射,它顺应于一定的社会语境并不断异化或者发展.网络流行语的存在成为人们进行情感宣泄、互动或者个体融入群体的社交货币,进而消费其情感价值.本文基于社交货币的视角,考察"早安,打工人"这一网络流行语的流通表征以及情感价值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