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闽南语节目在两岸合作交流中的传播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闽南语是联系海峡两岸人民感情的天然纽带,更是彰显两岸同根同祖闽南文化的载体.本文从闽南语的渊源切入,论证了挖掘、保护闽南语的宝贵财富及传承、传播和弘扬闽南文化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营造大环境,办好广播电视闽南语节目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志国 《东南传播》2011,(12):16-19
作为台湾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葩,台湾闽南语电影是值得研究和重视的。作为台湾电影发展初期的一种电类型,台湾闽南语电影的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内涵,其兴起的基础与条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韩颖洁 《今传媒》2022,(10):81-83
在电影台词的设计中,巧妙地使用留白手法,可以引起观众的情感认知,使其在情感层面和电影主题产生共鸣。这种强烈的代入感,不仅使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获得了更多的乐趣,也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观赏电影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围绕阐述留白的概念及历史,对《霸王别姬》电影台词的留白艺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留白的本质并提出运用建议,概述了实践技巧,旨在为电影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洁 《东南传播》2023,(12):63-67
较高的语言门槛及制作的参差不齐使得闽南语电影长期处于市场边缘。如今,全媒体时代为闽南语电影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立体化的传播路径和多元的传播内容对其传播力的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国内第一部闽南语院线电影,本文将基于电影《蕃薯浇米》的传播效果,探讨闽南语电影传播的共性问题,并提出整合传播渠道、利用电影节政策扶持、传播内容创新表达、助力本土微电影制作等传播策略,为闽南语电影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东南传播》2014,(7):180-181
乡音连接共同血脉,光影呈现闽台文化。12日晚,“台湾闽南语电影之夜”在厦门举办,首次亮相海峡影视季,亦拉开了第六届海峡论坛·海峡影视季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陈宏 《新闻世界》2012,(1):156-157
本文以闽南之声广播(《金榜强强滚》节目为例,从广播节目运作与闽南语歌曲发展之间的关系,来分析闽南语歌曲类节目的运作方式,并从中总结闽南语歌曲类节目运营的一些有益经验,探索两岸闽南语歌曲在发展过程中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广播电视闽南语节目播音主持"改译"中如何灵活掌握"音译"与"意译"方法的探讨,主张闽南语播音主持应在音译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向更多的意译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毛现辉 《东南传播》2014,(10):25-26
在收视逻辑中,电视作为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必将把本土受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人文、风俗、地理等纳为自己的主要范围,即考虑本地市场,以本土受众为主要定位。闽南语电视频道与其他地方电视媒介一样采用本土定位方略,以传播闽南方言文化为核心内容定位,频道的各个栏目有各自的受众群定位。有了恰当的频道定位,下一步便是采取合理的频道传播策略,即考虑怎样把自身栏目推向受众。  相似文献   

9.
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气象栏目<闽台天时>突破传统节目模式,通过对内客、资讯和节目形式的拓展和延伸,传播闽南文化、服务两岸乡亲,不仅是气象资讯的传递者,而且是文化的传播者.本文通过对<闽台天时>彰显地方特色、拓展预报范围、增加海浪旅游资讯、传递乡音等特色的分析,提出了气象栏目应为文化传播服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遍地开花的民生新闻面临同质化的挑战,后起之秀的闽南语民生新闻要如何发展壮大呢?地市级电视台思考的重点不是连线报道类的硬技术,也不是新闻调查类的深厚功力,而是融入本土生活的独特视角.论文通过漳州电视台《本地话新闻》的成功案例,说明“方言style”的重要性,而且要努力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品牌塑造与新闻报道的双赢驱动,才能增强闽南语新闻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发生重大良性转变。然而在2014年底至2015年初却再次出现了有关两岸关系转向何方的讨论和声音。而这个背景正是2014年台湾岛内九合一选举出现新变化。在新形势下,媒体作为两岸沟通的桥梁需要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所说的:"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当前发展闽南话地方广播有助于提升对台传播工作的效率。同时地方闽南话广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而对当前的闽南话广播进行融合与创新,体现闽南话广播对台传播的功能与特质,无疑是解决当前发展瓶颈的一个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从1955年开始到1981年结束,闽南语电影经历了25年的发展历程。这一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兴起期、黄金期和衰落期,每一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情况。其中,闽南语电影衰落的原因值得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13.
14.
以姜文、伍迪艾伦两位作品风格分别在中西方文化环境下富有代表性的导演为例,立足存在主义视角,从两者在各自文化体系中以电影台词创作素养较高这一特点闻名的导演作品风格进行论证。两者的台词虽然都颇具深意,但又极具不同。而导致两者之间差异最大的原因,除去对电影艺术的认知不同之外,更多的则是源自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闽南语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主要传播于闽南地区、台湾省及东南亚,以其丰富的积淀、深厚的根基、独特的魅力,培育、滋养、联系和吸引着闽南地区人民、广大台湾同胞和东南亚侨胞,鲜明地向世人昭示了全世界华人、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同音同文、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本文从分析闽南语广播的优势入手,结合闽南语海外广播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从理论的角度,思考出闽南语海外广播的若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6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政策法规认知在数字素养与网络健康使用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情绪智力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数字素养与政策法规认知、情绪智力、网络健康使用均呈显著正相关。(2) 政策法规认知显著中介数字素养与网络健康使用的关系。(3)在数字素养→政策法规认知→网络健康使用的中介链条中,情绪智力对其后半路径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对两岸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了比较,发现两岸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在媒介认知、媒介批判、媒介近用、媒介道德伦理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大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果然 《新闻世界》2013,(5):242-244
随着20世纪后期台湾"新新电影"的发展,大陆观众越来越多的接触到台湾电影,并借助电影逐渐了解和认知台湾文化。本文试从大学生这一年轻受众群体出发,并从台湾电影进入大陆这一角度入手,通过定量研究的方式来探究大陆大学生借助台湾电影认知台湾,解读台湾文化方面的效度,以期获得有关在促进两岸文化传播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电影被称作20世纪最伟大的杰作,视觉知识以其为载体所产生的价值影响极其深远。电影不仅融入了绘画、摄影、音乐等诸多艺术,课堂中运用电影艺术进行教育,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递,有助于弘扬主旋律、开展大学生家国主义的情怀教育,更有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电影艺术对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培养视角,探讨电影艺术怎样塑造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
谢良建 《中国广播》2011,(11):36-3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媒体做好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原则。对台闽南话广播应结合自身特点,从新闻选择、新闻编排、新闻编辑和新闻播报四个方面将该原则具体化,使之成为“贴近两岸实际、贴近台湾社会、贴近岛内受众”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