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关怀:课程实践中的必要关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本质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理念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理论上回应了教育的本质,但压抑个性、轻视生命的时然教育境遇却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因此,从课程实践层面关注个性关怀生命已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本从生命化的角度,较为深刻地探讨与研究了沈石溪动物小说内在的美学意蕴。本认为,对动物小说内在生命化的美学追求,是沈石溪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与灵感。通过“猎狗情结”、“狼王意象”、“红奶羊境界”的美学归纳,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提升到一个生命哲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地位。而电视新闻既有自己鲜明的美学特征,也有独特的美学追求,这种美学追求与电视新闻所应体现的人文关怀是一致的。这不仅是电视新闻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生命关怀理念认为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当前中国幼儿园课程评价存在评价目标封闭化、评价内容脱离幼儿生活、评价过程忽略幼儿的主体性、评价结果追求整齐划一等问题。为了回到教育的原点,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课程评价应强调评价目标体现生成性、评价内容结合幼儿生活实际、评价过程彰显幼儿的主体性和评价结果尊重幼儿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教育直面人的生命,是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社会活动。在我们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与个性差异,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舞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作为"生命体"的存在,应该多视角关注"光环"之下的教师的生存状态,并对教师给予生命关怀,努力提高教师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文化哲学的观点,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的处境角度,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文化的价值观进行分析与定位,建构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生命与教育两者的关系成为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和关注热点,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就此问题给出了近乎相同的答案,那就是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成长过程和成长规律,教育必须彰显生命价值,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意义。教学是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不仅是理学建构的终极目的,是理学范畴体系的完成,也是理学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要达成的最佳境界,而这一境界主要是通过“乐”来体现的。理学家对“乐”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他们一方面继承儒学前辈忧乐天下的精神,以大悲襟怀关注现实人生;另一方面又对“孔颜乐处”从本体论层次上加以阐释,从而为士大夫的理想审美人格找到了形上之终极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以生命的方式存在,道德因人的需要而产生。生命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生命是道德教育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道德教育以个体发展和生命完善为终极价值追求,是对生命的超越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身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相统一的双重生命的存在。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的根本旨趣,但制度化的学校场域中却遮蔽了学生生命。班主任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他人,生命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价值关怀: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到底缺什么?从课堂片段中失真的声音、褪色的故事、变味的“奖励”可以看到课堂教学的缺失归根结底在于忽视人的存在。由于缺乏对人的关注,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被忽略,人的生存与发展价值也因此被漠视。人是价值的存在,课堂教学改革要以价值关怀为路向,通过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现实关怀,实现教育的“成人”与“成事”。  相似文献   

12.
【校长档案】 李伟平,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校长,江苏省小学语特级教师,常州市小学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1987年8月毕业于无锡师范首届大专班。在多年的教学和管理实践中,李伟平逐步确立了以追求师生个体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把学生和教师看作一个个生命个体,学校的一切活动是为了促进其主动、健康发展。他的管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适合他的教育,让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快乐;以教师为本,为教师创设适合他的环境,让教师真切享受职业内在的尊严和幸福。“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的办学理念,正引领着百年局小逐步成为融国际品质与传统化为一体,体现前沿意识、具有内涵优势的现代化的新型学校。[编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生命”与“教育”两者的关系成为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和关注热点,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就此问题给出了近乎相同的答案,那就是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成长过程和成长规律,教育必须彰显生命价值,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所在,有效教学作为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的青少年中呈现出漠视生命等现象,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无情的挑战。重视生命关怀教育,不但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生命教育滞后,导致青少年中非正常死亡呈上升的趋势。因此,探讨生命关怀教育的科学模式,使之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我国当代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李明 《中小学校长》2022,(3):44-46+66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教育对人的影响,实质就是唤醒人的意识,激发人的精神;触动人的心灵,转变人的思想;提升人的境界,生成人的智慧。基于影响的教育行为观认为,教育就是通过点燃,激发自我创造精神,助力生命自信;通过点悟,唤醒自我发现意识,催发生命自明;通过点化,生成自我发展智慧,促进生命自觉。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于通过思想指导下的系统实践,不断探求生成生命自觉的途径,以引领师生行走在追求生命自觉的大道上。  相似文献   

16.
论教学的生命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中的生命关怀是达成教育中关怀生命的基础与关键。教学的本真乃生命与生命的共契。教学源于生命,生命是教学的元基点与逻辑起点;教学循于生命,教学必须遵循生命生长的自然天性,是教学之道;教学达于生命,教学要促进学生生命整全、自由与可持续性地成长与发展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因人而存在的,我们需要从关注生命、欣赏生命、促进生命发展的角度去发展教育事业。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就需要我们以关怀生命的思想来引领学校文化重建,通过学校文化重建让师生过生命化的学校生活,彰显教育的人文关怀。本文主要从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重建三方面来表达笔者肤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教育因为生命的未完成性而存在。促进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发展和完善是成人教育的应有之义。成人学习者在教育内容、教学过程、教育时空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表现出了较高的主体性水平,对成人教育“关怀生命”、尊重生命主体性、遵循生命发展特性提出了现实要求。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得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同一性。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确立,提供了成人教育“关怀生命”价值取向的时代条件。  相似文献   

19.
课程全纳是全纳教育的最高层次,当前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立足生命的高度关照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蕴涵了丰富的全纳思想。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尊重和关爱一切生命;新课程内容回归生活世界取向,为残、健学生共融于社会生活搭建平台,最低学习要求使特殊需要学生的实质性学习成为可能;新课程实施注重差异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之需,合作学习促成学生差异共存;新课程评价追求学生的多元发展,彰显生命的潜能和丰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关怀文化传统:课程改革的又一使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课程改革无时无刻不以各种方式“遭遇”着文化传统,同时课程改革也以各种形式被传统所“文化”。然而熟知并非真知,课程改革却在课程目标、理论资源和改革阻力等方面刻意地回避和忽视文化传统,基于关怀文化传统的视角,笔者认为关怀文化传统即弥补文化传统的薄弱和消解文化传统在课程改革中的抗拒应作为课程改革路径追索的着眼点和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