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未来教育的预测是OECD国家所关注的重要教育议题.OECD于2020年发布了《回到教育的未来:OECD关于学校教育的四种图景》报告,提出未来教育可能遵循非线性发展趋势而出现多重可能图景的理念.报告以现代化的延续与中断、教育的新目标与旧结构、全球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变革中的创新与风险规避、技术的潜能与现实导向、教学形式中的虚拟与面对面以及知识获取的学习与教育手段七维矛盾为分析视角;以学校与学校教育、教师与教学过程、教育行政与治理三类关键要素为坐标,通过对不同导向的要素组合进行归类与预测.进而构想了分别以大规模学校教育扩展、教育外包、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圈建立、无边界学习为特征的四种未来教育的可能图景.  相似文献   

2.
整个《规划》的核心内容,进一步表明了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 2012年,教育部首次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成为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介     
《全球教育展望》2011,(10):6+97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著者:佐藤学译者:钟启泉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学校教育的改革是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始的。本书描述了21世纪"课堂革命"的全球图景,并以大量日本中小学的"案例报告"阐明了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哲学,读者可以从中领略无尽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教育系统与全球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越来越脱节,需要一个新的教育框架和模式以培养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在2020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布的《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之报告中,描述了教育4.0的全球框架、特征和方法,以案例方式展现了向教育4.0过渡的16所学校的教育模式。这一《报告》对我国的教育决策者和学校领导具有五个方面的启示: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教育4.0的内在联系,达成教育4.0共识;利用新技术构建全新、动态的未来学校形态;构建创新创造、技术技能、人际交往和全球公民意识四维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学习范式、教育场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加强学校与社会相关子系统的合作关系,提高教师的职业核心素质,加快融入教育4.0,迈向未来学校。  相似文献   

5.
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重要教育政策目标.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就有"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之规定,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我国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时间节点确定为2010年,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时间要求是到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表述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所确立的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首先便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相关段落也沿用了"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表述.  相似文献   

6.
2021年4月25日,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发布的《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采用改进的德尔菲法、技术预见方法,以及"STEEP趋势框架",从社会趋势、技术趋势、经济趋势、环境趋势和政治趋势五方面,描述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15种宏观趋势.其中,社会趋势包括远程工作和学习、数字鸿沟扩大、心理健康问题;技术趋势包括广泛采用混合学习模式、增加使用学习技术、促进在线教师发展;经济趋势包括减少高等教育经费、需要新的和不同的劳动力技能、不确定的未来经济;环境趋势包括气候变化、工作差旅减少、可持续发展;政治趋势包括在线全球化增加、民族主义兴起、高等教育公共资金减少,并详述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六项关键技术和实践,即人工智能、混合课程模式、学习分析、微认证、开放教育资源和高质量在线学习,以及可能对学校产生的影响.报告使用技术预见方法的"设想替代未来"和"四种场景原型"工具,预测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四种未来发展场景,即增长场景、约束场景、崩溃场景和转型场景.文章系统分析了《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提出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未来创新发展的路径,包括科学使用智能技术,完善教育数据伦理规范,实现数据和技术的双向育人价值;采取混合课程模式,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促进后疫情时代教育模式创变;构建高质量的能力微认证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特定技能,精准促进学生专业化发展;关注在线教学质量,研发适切的在线与混合教育质量标准,实现高质量在线学习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一份题为《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的报告。文章尝试通过对此报告的解读,来探讨“数字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如何转型”的问题:首先,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推动学校教育模式转型的背景;接着,文章重点解读了报告提出的“一个理念”、“两个回应”和“多元主体”,指出未来学校的发展旨在弥合经济发展需求与教育发展的矛盾,关注学校教育的学习内容设计与学习经验培养,加强多元主体协同,以推动学校转型;然后,文章对当下行动与理念之间存在鸿沟这一现实进行了反思,提出从人才培养、意识与行动转变、理念强化三个角度进行改革;最后,文章提出了数字经济时代学校教育模式改革的方向,以期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学校模式转型提供策略参考与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学校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理念和坚守的原点.为此,我校明确提出把"奠定学生发展的基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以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开放的人。”为了与上述思想相适应,许多国家对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试图回答21世纪遇到的挑战和教育应当遵循的发展模式。该报告提出的“四个学会”,受到全世界的推崇。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设计、组织:学知,即学会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知识;学做,即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学会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工作;学会共同生活,以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4,(35)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学校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学习也是一个人成才的必由之路。春秋时期著名乐师师旷曾劝学晋平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过"非学无以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德育》2013,(9):30-3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和"德育为先"的战略决策,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要求都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进一步丰  相似文献   

12.
唐征 《辅导员》2011,(6):61
学习型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哈钦斯首先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先提出,人类要向学习化社会前进。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把"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从战略高度多次就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重要指示。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了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在课程育人方面,要求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相似文献   

14.
杨仁元 《考试周刊》2013,(5):177-178
<正>新时代,新要求,社会需要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和谐统一、德行合一、心智健全的人才,我校的"立人教育"应此而生,并以此作为教育理想和追求。何谓立人教育?《易·说卦》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论语·雍也》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学校立足传统文化,放眼时代需求,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结合起来,德学并举,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此,学校提出"全面发展,做人第  相似文献   

15.
读了2022年《人民教育》第1期《让学校回归应有的样子》一文,感同身受.落实"双减"政策,学校要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必须构建和谐教育生态,树立科学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构建良好育人生态,扎实落实"双减".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社会、学校、教师、家长要形成教育共识,各自承担角色责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2020年3月20日,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对目前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等现象进行纠偏扶正。学校可以活用校园文化,思想引领小学生;活用校园生活,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活用学科资源,进行全科育人;活用生活实践,在特色活动中整体育人;活用人力资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利用网络资源,寓教于乐。多渠道拓宽劳动教育途径,让劳动教育"活"起来,增强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小学生的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17.
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要在未来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个宏伟的目标靠谁来实现,学校还是教师? 然而,学校准备好了吗?教师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学校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理念和坚守的原点。  相似文献   

19.
余晖 《动漫界》2021,(8):8-12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4年1月1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 9月15日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劳动育人并不总是非要大张旗鼓地开展,有时可以潜移默化地实现"借力打力",借助于学校现有课程或实践活动,实现劳动教育在课程之间或学科之间的渗透,适时对学生稍加引导,同样也是实现劳动育人的有效路径。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