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矩形纸片的折叠就是经图形对称为中心的题型,因它与学生的动手实践、空间想象、数形结合等能力相结合,所以备受关注,是近年中考的常见题型之一.解题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2.
矩形纸片的折叠问题,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不断出现.由于折叠之中蕴含着轴对称,因此在解这类试题时,首先要找出成轴对称的图形,并且运用轴对称的两个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对试题分析研究.其次要应用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相似文献   

3.
折叠纸片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立体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而,这类问题已成为近年中考的热点,在中考中,常见的有折叠三角形纸片、折叠正方形纸片、折叠长方形纸片、折叠平行四边形纸片、折叠菱形纸片、折叠梯形纸片、折叠圆形纸片等问题,而其中又数折叠矩形纸片问题的考查更为多见,本文仅以  相似文献   

4.
最近,连续听了十几节课,有老教师示范的观摩课,有青年教师成熟的汇报课,特别是对一位中年教师的数学课上的群体答问印象颇深。传统教学中“一问一答、一评一答”的答问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繁,被大多数教师所采用。这种落于俗套师烦生厌答问模式的弱点是:师生关系不平等,氛围不和谐。整个课堂教学容量小,密度低,信息少,效果欠佳。然而,这位教师积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群体答问模式:师问生答、生问生答、生问师答。每一问至少两人以上多达十几个人回答。这样的问题模式,缓和了师生间的紧张气氛…  相似文献   

5.
正一枚枚小小的矩形纸片,每个同学都可以信手拈来,可你别小瞧这小小的矩形纸片,由它折出的中考题却是丰富多彩的.解答时,对我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如何解答这类以矩形折叠为代表的折叠问题呢?下面的三个要点是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一枚枚小小的矩形纸片,每个同学都可以信手拈来,可你别小瞧这小小的矩形纸片,由它折出的中考题却是丰富多彩的.解答时,对我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如何解答这类以矩形折叠为代表的折叠问题呢?下面的三个要点是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正>一、问题的提出近日,笔者在教授平行四边形这一章节中,遇到一道矩形纸片折叠后重叠面积问题,发现有关的参考答案都直接默认当对角的顶点重合时,重叠面积最大.这难免让人感到疑惑.于是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现将探究过程整理成文.原题已知在矩形纸片ABCD中,AD=BC=1,AB=CD=5.在边AB上取一点M,在  相似文献   

9.
"矩形纸片折叠型问题"具有以下性质:(1)互相重合的点是以折痕为对称轴的对称点,连结两重合点的线段被折痕垂直平分;(2)互相重合的线段是以折痕为对称轴的对称线段  相似文献   

10.
矩形纸片折叠问题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折叠前后的图形及数量上的对应关系,即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关于折痕所在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折叠前后对应点之间的线段被折痕所在直线垂直平分.对折纸问题的探究,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巩固基本知识,形成空间观念,较好地揭示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启迪思维,拓宽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一节数学课     
周五下午,第一节课的铃声一响,我端着书、备课本和一摞刚刚批改完的作业本,急匆匆地向五(一)班教室走去。上午的一节数学课因外出听课耽误了,准备这节课补上。一进教室门,就见第二组第一排围着不少学生,似乎还有人在哭。怎么回事?我走近一看,小明坐在座位上哭,其他同学有的在议论有的在劝他别哭了。看见我过来了,同学们马上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是先处理这件事还是先上课?我迟疑了一下,掏出一张纸巾递给小明:“别哭了,发生了什么事?”“我的东西不见了,呜呜……刚刚还在抽屉里的……”“好了,不要哭了。什么东西不见了,是不是自己忘在哪儿了?…  相似文献   

12.
展开——立体图形平面化;折叠——平面图形立体化,这一展一折正是平面和空间的相互转化.同学们解决一些折叠问题感到尤其棘手,其实是空间思维受阻,这时动手操作就是解决折叠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15.
大家都知道,课堂气氛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气氛,情绪心理学家利珀则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烈校长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感觉真的很轻松,就像在同一位早已熟悉的大朋友聊天,老师丝毫没有一点的架子。这里我就和大家一起品位一堂李老师的公开课,看看她是如何在真正的在课堂上实  相似文献   

16.
很多原本精心安排好的教学内容会因为一些意外而被打乱,这就是经常所说的预设与生成。预设固然美好,但有时非预设性的生成更为精彩。笔者在上复习课《圆》时,在课前充分地备好了课,例题、习题都经过精心挑选,对整节课的时间也进行了预测。在上课后的前10分钟左右几乎都是按照设计的思路去走的,但当笔者结束了例题后发生了意外。  相似文献   

17.
最近,听了一节二年级数学课,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师先复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两位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口算,接着出示例题(1)“96-43”,提问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口算,一位学生回答可运用96-40-3=56-3=53口算,而另一位学生回答可以用90-40=50,6-3=3,50 3=53口算。本来教师应该对两位学生都加以肯定,想不到,教师对第二位学生进行了否定,说这种方法不简便,接着就按照教材上的口算方法教学例题(即第一位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如何创新?这是课改一线教师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以“9加几”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对课堂教学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一、教学情境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探究的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发现过去的教材强调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的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甚至是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的,而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教学情境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探究的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发现。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师:(课件出示运动会情境图)在学校的秋季运动会上,为了让运动员喝上饮料,同学们正在分发饮料,请看这幅图(图略)。作为刚刚参加完秋季运动会的…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4月教培中心组织的优秀教师讲师团王老师讲的"能被3整除的数"一节课中,可以看到,教师真正领会了《大纲》的精神,吃透了教材,做到了准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加以判断,恰当地进行推理,巧妙地进行引导.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创设情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调控学生学习活动.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展示.  相似文献   

20.
刘琳 《辅导员》2013,(16):123-124
<正>在今年4月教培中心组织的优秀教师讲师团王老师讲的"能被3整除的数"一节课中,可以看到,教师真正领会了《大纲》的精神,吃透了教材,做到了准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加以判断,恰当地进行推理,巧妙地进行引导。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创设情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调控学生学习活动。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