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范生培养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培养机制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部分,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当前,师范生培养机制中仍存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完善,地方政府督导力度不够,中小学实践科学性不足等问题。"U-G-S"协同培养机制的建立对改革高校人才培养范式、提升地方政府的教育调控力度、增强中小学教师人才储备、塑造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以及促进高校与中小学资源共享具有重要作用,将有利于各主体参与协同,解决传统师范生培养模式中的弊端。"U-G-S"师范生协同培养机制可采取优化培养方案、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增强各方主体合作制度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完善教师教育模式,建构“U-G-S”协同培养模式是落实我国乡村教师教育政策的必然要求,是乡村教师内生发展动力所在。为了更好地解决培养主体之间的地位不平等、目的错位以及缺少持续性的运行机制等问题,我们可以从乡村教师情怀培养、激发“U-G-S”主体性、构建职前职后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实践路径,为乡村教师培育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3.
施瑶 《成才之路》2021,(3):36-37
师范院校应结合小学教育阶段全科教师发展的要求以及职业特点,设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这四大课程板块.文章从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现实依据、小学全科教师核心素养、小学全科教师课程体系建构三方面,对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视域下师范院校课程设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U-G-S”协同教育实习模式是协同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强调高校、政府和中小学共同致力于师范生实习工作。“U-G-S”协同教育实习有助于形成师范生培养合作共同体,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对话,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然而,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目前的教育实习模式存在政府对教育实习管理不到位、高校对教育实习不重视与实习基地指导能力不足等问题。借鉴英国、加拿大的教育实习经验,优化我国教育实习模式的可行路径是:强化政府对“U-G-S”协同教育实习的治理责任,优化高校对“U-G-S”协同教育实习的教学管理,提升实习基地的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学全科教师教育培养基地建设是教育实习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双向互动的需要.在深入剖析小学全科教师和协同培养基地的内涵基础上,结合信阳师范学院在该领域的实践和探索,解析存在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态度不主动、合作形式不深入、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制定完善的协同培养基地制度、推行相关政策增强主动性、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和提供全面保障的创新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6.
农村地区小学教师被动成为全科教师,学科教学实践水平遭到质疑,职称评审处境尴尬,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弊端。以贵阳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例,对如何培养农村地区全科小学教师提出了以下建议:牢固树立核心课程的理念、突出教育实践课程基础性和支柱性的作用以及确立学科基础课程的学术性地位。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A0):121-122
当前我国职前全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存在许多弊端,如课程设置粗线条、全而不专、评价单一等,导致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不到培养。该文从课程设置的视角,通过细化专业课程、增设教学研究类课程、保证英语学科的教学实践时间等方面来构建符合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教学专业能力、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教学研究和反思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课程是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和构建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在亟须强教强师和教育全领域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实质性地发挥U-G-S协同模式在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联动价值与功用,是促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U-G-S协同模式下的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方案,可以依据经典的泰勒课程开发与建设理论,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推进,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从相互分离走向贯通衔接,"U-G-S"的协同育人模式应运而生.在分析当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 "U-G-S"视角下顶岗支教实习的重要性,从健全多方协同机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岗前培训教育体系、丰富职后培训模式、建设"双导师"队伍等方面提出了"U-G-S"视角下顶岗支教实习提升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马严丽  卓宽 《广西教育》2023,(12):141-143+148
本文以桂西南边境Y高校为例,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师范生语文读写能力现状进行反思,针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师范生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较少、读写能力较差等问题,从整合读写资源、优化学科课程、强化读写结合教学意识、开展大量的读写活动等方面提出促进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师范生语文读写能力提升的对策,实现桂西南边境地区高校与桂西南边境地区农村小学教学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1.
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小学全科教育专业为例,在当前国家、省、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实施背景下,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对小学全科教育专业语文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思考并提出改革方案,探讨提升乡村小学全科师范生语文素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访谈和问卷,对重庆师范大学552位农村定向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从教信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全科生报考动机主要受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影响;他们的从教信念总体水平一般,其对农村教师的社会价值评价高于自我价值评价,农村从教和终身从教意愿显著低于一般从教意愿;其从教信念在年级、生源地、家庭收入等因素上有显著性差异;职业价值观与从教意愿之间,从教信念与信念行为之间都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从教信念形成过程主要受学校环境、见习实习、自身性格及父母观念等因素影响。应通过完善全科免费教育政策、调整培养方法和内容来增强农村全科免费师范生的从教信念。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通过对东北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调查,从整体设置、课程模块设置、课程目标设置等方面,深度了解他们对该校目前课程设置体系的认知态度及其适应度,旨在为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课程体系开发提供合理的、可操作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阐述地方区域性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体现的地方区域性、实践性、实用性等特性的基础上,以贺州学院为例,探讨了地方区域性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并对该专业发展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定向培养与非定向就业、学术性与师范性等进行理性分析与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17.
张政英 《林区教学》2020,(4):121-124
面向农村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新举措,将优质的师资力量输送到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创新农村小学师资补充机制和培养模式。河南省2016年启动实施这项培养机制,尚需不断探索、反思和改进。结合洛阳师范学院招生培养具体情况,就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如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及实践教学等进行反思与梳理,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师院校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的质量,师范生课程设置的问题一直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课程相关性可以呈现出课程之间的联系,为课程的纵向、横向设置提供直接依据。针对学习过程、技能习得结果难以量化的问题,以学生成绩为基础量化研究不同类别课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类课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与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密切。此外,根据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和师范生从教素质的需求,提出从"影响课程"到"关注课程"的合理化课程结构,并给出学生选课规划和教师任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瑞瑞 《教育导刊》2023,(11):35-42
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行政合同政策是H省优化乡村教师队伍、深化乡村教育事业改革、强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新举措,其在增加乡村教师数量、提升乡村教师质量、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由于行政合同政策本身原因以及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政策失真问题。究其原因,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有利于这项政策内容的不断完善、政策过程的动态监管和政策目标的高效实现。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课程设置理念。目前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与人本相违的地方,要改变这种现状,高校课程设置应该:宽口径开设基础课;增加选修课的比例,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开发特色课程;注重实践性课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和设置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