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值问题中动点的确定"是初中数学中一类综合性很强的问题,在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中都存在最值问题,这类试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之一,它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本文结合实例谈谈"最值问题中动点确定"的若干求解策略.一、利用轴对称确定动点通过轴对称,画出一个定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把折线段变成直线段,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线段和的最小值,从而确定此时的动点位置.  相似文献   

2.
最值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与难点之一,尤其是一类线段的最值问题备受命题人青睐.这类线段有以下特点:线段的一个端点为定点,另一个端点为动点.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动点的轨迹(直线型、曲线型),下面举例说明.1动点轨迹是直线型当动点在线段、射线、直线上运动时,则称动点轨迹为直线型,这样的动点主要有三类:定线定距离、定线定夹角、定点等距离.此时可将“点点距离”转化为“点线距离”,利用“垂线段最短”求解最值.  相似文献   

3.
<正>最值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与难点之一,尤其是一类线段的最值问题备受命题人青睐.这类线段有以下特点:线段的一个端点为定点,另一个端点为动点.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动点的轨迹(直线型、曲线型).下面,笔者略举数例加以说明.一、直线型轨迹当动点在线段、射线、直线上运动时,则称动点轨迹为直线型,这样的动点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4.
“共线法”求线段和最值,即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定理来构建共线模型,由共线原理求线段和最值的一种思路.具体求解时需要关注问题中的动点及轨迹,利用“共线法”来确定最值情形.本文结合实例探究“共线法”求线段和最值.  相似文献   

5.
<正>几何图形中因动点产生的线段最值问题在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屡见不鲜,成为中考的热点问题之一.求解动点最值问题常见的方法是,运用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或用函数、方程来解决.本文介绍求解这类线段最值问题的一些新思路,供同行们参  相似文献   

6.
正与函数图像上的动点有关的线段最值问题,是近年命制中考压轴题时经常涉及的内容.一般解法是用代数方法通过函数手段刻画"线段长"的解析式,再运用函数最值来研究,结合2013年中考试题,举两例来分析.1与动点有关的竖直方向上线段的最值计算——运动藏有量,函数捕捉.在求与函数有关的图形面积的最值问题中,有很多时候是要转化成求与之有关的线段的最值来完成.解法的关键是  相似文献   

7.
线段最值问题是平面几何中常见的问题.该类问题一般以动点为出发点,存在众多变化量,如线段长、几何周长和面积等.求解的关键是确定最值情形,实现动态问题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正>各地中考中常常见到这样一类问题:问题中一般含一个或多个动点,求某线段最值或求"PA+k·PB"的最值.很多学生对这类问题往往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未能掌握此类问题的本质,并将问题与数学模型结合起来.解决线段最值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从问题中提炼出有用信息,将复杂的线段最值问题转化为诸如"两点之间、点线之间、点圆之间"等距离最值问题,所以这类问题破题依据无外乎数学中的几个基本事实:(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垂线段最短;  相似文献   

9.
在定边(长)定角的动点最值问题中,利用三角形外心确定定长(外接圆半径),就可将动点最值转化为线段的长度比较,达到化动为定的目的.其中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简称斜边大于直角边)可作为构造不等式,确定最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1)经历探索解决有关线段、面积的动点最值问题的过程,提炼出两者的通性通法:分析条件中的定量与变量;将问题化归为线段的最值;找临界位置合情推理求最值。(2)应用“通性通法”解决有关角度的动点最值问题,培养学生的转化、合情推理等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若问题中只涉及一个动点,并且要求最值,我们称之为"一动点型最值问题".此类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以抛物线为载体的四类"一动点型最值问题"的通用解法.一、线段长度最值型问题例1(2010年眉山)如图1,RtABO的两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的负半轴和y轴  相似文献   

12.
<正>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阶段的难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自数轴起始,至几何图形的存在性、几何图形的长度及面积的最值,函数的综合类题目等,其中尤以带系数的线段和的几何最值问题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热点更是难点.而带系数的线段和的几何最值问题最终可转化为"PA+k·PB"型的最值问题.本文就此类问题作归类探讨.此类问题的处理通常以动点P所在图象的不同来分类,一般分为两类问题.一类是点P在直线上运动,另一类是点P在圆上运动.一、当点P在直线上  相似文献   

13.
<正>几何图形中因动点产生的线段最值问题在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屡见不鲜,成为中考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动点运动的过程中,图形变化的灵活性和关键条件的隐蔽性,都给学生的解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也成为了几何解题中的一大难点.关于初中阶段的动点最值问题,解决策略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解析法",即设某条线段长度为x,利用量之间的关系,构造出目标线段的长度函数关系式,利用函数最值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知道,典型的"将军饮马"问题属"一动两定"型问题,其本质是将同侧两折线段之和通过轴对称化为异侧两折线段之和.而其拓展、延伸与变式问题,往往需要通过辅助线转化为"将军饮马"问题,最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基本原理解决.本文主要探究"一定两动"型和"两定两动"型最值问题的解题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动态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动中求静、变中寻求联系是解决此类问题有效的办法.在探求最值时,通常可以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知识确定动点的位置,然后运用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或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实现最值问题的求解.下面举例说明此类问题常用的方法与技巧.一、旋转、对称转移法确定线段和的最值,可利用轴对称、旋转等几何变换将其中的一条或几条线段进行位置上的转移.如"将军饮马型"问题,利用  相似文献   

16.
<正>当遇到下面的情况时可以运用作垂线段的方法求最值:第一,求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第二,求两条线段和的最值.主要涉及的题型如下:一、作垂线段求线段的最值作垂线段求线段的最值是指点到线段的最值,如点A是直线l外的定点,点B是直线l上的动点,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在完成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学的基础上,探索设计了一节"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线段最值问题"专题课,对如何利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动点与定点、动点与动点之间的线段最值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与大家分享.一、动中取静,构造三角形例1 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8,BC=3.顶点A,B分别在y轴和x轴上,当点A在y轴上移动时,点B也随之在x轴上移动,则在移动过程中,OD的最大值是(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学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动点问题已成为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的热点.由于它形式多变,解法灵活,综合性强,因而能较好的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部分中考压轴题,谈谈如何借助圆的定义,实现由动点产生的线段最值问题的巧解.  相似文献   

19.
<正>初中数学常遇到在四边形中求线段的最值问题,其中有一类问题与运动轨迹有关,下面举例介绍.模型分析:特殊四边形中某一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为定长类型,即在平面内,点A为定点,点B为动点,且AB的长度为定值,则动点B的运动轨迹是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或圆弧的一部分.破题方法:在特殊的四边形中,找到定点、定长作圆,确定动点的运动轨迹,进而确定线段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以一道动点引起线段长度变化问题为研究对象,对其解法进行探究,提炼通式通法,希望对初中生的学习能够提供帮助.解决动点最值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合情推理找临界点;二是建立函数模型演绎推理.本文重点介绍第二种方法.题目(2014年宁波中考题)如图1,已知线段AB=10,点P是AB上的动点,在AB同侧分别以AP、PB为边作正方形APCD和正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